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虽然连续多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和不断加大对农投入,但是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存在许多瓶颈。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调整"二元经济结构"等政策的落实环境存在资本排挤劳动、劳动力迁徙受限、市场需求不足、农产品涨价影响工业发展以及农村耕地产权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一个陷阱,损耗了国家不断加大的惠农投入,并使城乡收入差距随着不断加大的农业投入而逐渐扩大。只有充分改善政策环境,才能为国家的后续政策开辟适合的实施空间,改变"二元经济"现状,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
乔玉梅 《金卡工程》2010,14(10):217-2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三农"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组织功能不健全,农民贷款难、农村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的存在,使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不断显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农村金融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浩  乔永  郭亮  孙军 《甘肃金融》2014,(11):47-5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金融主导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关键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普惠金融模式。自2009年以来,武威市通过强力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和"双业"贷款等政策贴息类普惠金融产品,特别是在推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中探索出了一种适合地方实际、多方受益、运行有效的"凉州模式",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王琨 《西安金融》2011,(3):74-75
发展农村经济是国家"三农"政策的核心。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金融支持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本文以庆阳市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例,调查分析了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备受海内外关注,会议定调未来5年中国经济走向。未来5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攻坚之途,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成为亟待完成的战略任务。因此,面对"十二五"的到来,需要对农村金融经济近年来的发展和改革进程作出分析和判断,探讨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需要着力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农村金融政策的制定最集中体现在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7年推出了许多含金量极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梳理历年指引农村改革发展的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6.
对农村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涛 《金融纵横》2009,(11):71-72
近年来,国家通过惠农政策、"家电下乡"等各种渠道和方式来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启动内地消费市场,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内需为主,并重外贸",更是将发展农村消费市场提到了空前高度。  相似文献   

7.
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的发展,近年来,中央连续7个"一号"文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等逐步系统、清晰地阐述了关于"三农"的政策。各级政府和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逐年加大,并不断制定、调整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但长期以来,财政支农往往侧重于资金的分配,而对政策的实施的效果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建设是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课题。在国家"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县域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日益凸显,催生出巨大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农村市场,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建设,在发卡量、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相比之下,由于受地理条件、基础设施、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困扰,  相似文献   

9.
吴学双 《福建金融》2010,(10):42-44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经济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合作化、集约化的特点,传统的农村信贷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如何创新信贷支农模式,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已成为县域金融机构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福建省建瓯市的实际,就创新县域信贷支农模式、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力提倡农业产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以农村综合生产力为主的战略农村发展路线,提升现代化农业经济可持续化发展能力,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促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就应当把更多的社会关注目光聚焦到农村、农业、农民为主体的"三农"改革管理中来,以此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长效机制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以社会协调机制下的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阐述切入点,谈及了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4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稳步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等方面宣示政策,部署工作。近年来,"三农"成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11个"中央1号文件"都聚焦"三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农村地区"惠农"效应凸显,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特别是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仍是发展的"凹地"。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工具在"下乡"活动中显得并不突出,与银行林立、广告铺天盖地的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金融工具则相对"贫乏"。为全面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城乡支付服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问题。甘肃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在此背景下,对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了解农民的金融需求及农业银行拓展业务所面临的难题,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政策、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纬 《金融纵横》2013,(11):17-26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基于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以非正式合约形成的借贷行为或贷款组织等,在传统农业经济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乡村社会"非正式制度维系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在现阶段是需要正规化改造还是规范化改造,以及如何进行改造的问题成为实践中的难点和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更多地关注欠发达农村地区,以贷款类非正规金融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基础、演进趋势及其发展取向进行分析,以更为全面、客观的视角描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趋势与问题,并根据我国农村实际系统回答了如何对其政策引导以及应该遵循的基本逻辑与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农”经济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得益于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连续出台和各项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三农"发展取得骄人成绩,但"人、财、地、物"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展望2012年,我国"三农"发展将注重顶层设计,政策扶持将聚焦科技、扶贫及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信息披露机制将得到完善,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这就对银行业的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期,我们对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农村现金服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随着"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货币流通量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17.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牧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更好地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三农"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鄂尔多斯市15家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贷款难"问题仍困扰着"三农"发展。农业银行淄博市分行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发了农户小额贷款服务管理系统,成立了农户贷款客服中心,通过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对农户贷款业务实行集中式管理,提高了农户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水平,破解了当前农户"贷款难"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大银行"服务"小农户"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土地流转的惠农政策为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牧业的规模化经营,也为开展农村牧区产权抵押融资业务提供了可能,在唤醒农村牧区沉睡"资本"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通过对全市农村牧区范围内土地承包经营权、草牧场经营权、农房产权、林权等"四权"抵押融资情况的调查,剖析当前农村牧区"四权"抵押融资面临的困难与原因,并结合国内发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典型经验,提出稳妥推进赤峰市农村牧区"四权"抵押融资的思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主要支持"三农三牧"经济发展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中,大额贷款比重不断攀升。由于在大额贷款管理方面的滞后,发放大额贷款的对象、额度、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大额贷款潜在风险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