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海关》2005,(3):13-13
在国人的印象中,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华”)董事长郭则理经常是一副反倾销斗士的形象。其实郭则理本人更愿意被当作一个技术创新的先驱者,他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们非常愿意和对手打一场技术战,借此共同把中国彩电业做大做强,让中国彩电企业登上国际舞台一展‘中国功夫’。”致力于用高科技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打造中国自主出口品牌一直是郭则理和厦华多年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彩电“曲线救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雪 《商界名家》2004,(12):67-69
尽管中国彩电业“局部有雨,但大部分是晴天”;高端电视的崛起将突破国外反倾销的壁垒,中国彩电业将抓住这一机遇发起新一轮攻势。  相似文献   

3.
顾在浜  吴红宇 《商业研究》2001,(11):137-140
中国彩电业运用价格这把利剑在土洋之战中屡屡获胜,将市场上的洋品牌逐渐的驱逐出国内市场,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彩电业的希望.正当人们沉浸在彩电业带来的民族自豪感时,洋品牌利用其技术优势又一次冲击国内彩电市场,第一轮彩电大战又悄悄展开.洋品牌集体打出技术牌,雄心勃勃的要把中国彩电品牌甩在后边.中国彩电业必须采取联合组建研发中心,组建多层次的营销网络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运作效率加以应对,以求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传才 《品牌》2002,(6):32-34
<正> 风景这边独好点评/黎冲森在经过多次恶性价格战之后,国内彩电企业基本上处于"舍本赚吆喝"的生存状态。加上城市主力消费市场相对饱和,农村市场又消费不足,致使2001年整个行业几乎全面预亏。到2002年第一季度,普通彩电业几乎处于全线崩盘状态。当然,跨国彩电巨头也不例外。人们不禁要问:彩电业到底怎么了?彩电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或许创维能给我们一些启示。面对国内彩电业的这种萧条状况,创维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彩电进行技术升级,并于2000年开始进入高端彩电市场,成功推出"健康电视"(逐行扫描高清晰彩电)。这样,2001年,  相似文献   

5.
唐卡 《中国工商》2004,(1):20-22
年底照例是盘点的时刻,但对中国彩电业而言,2003的岁末收获的却不是喜悦。11月25日零时,来自美国商务部的一纸反倾销“传票”.使多家中国彩电巨头兴冲冲的海外市场突进之旅,陡然切换成令人泪丧的突围之旅,这使岁末年头中国彩电业的这个年关多少有些难过。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国彩电产业的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杏蕊 《商场现代化》2007,(16):183-184
近30年的发展使中国彩电业已成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而决定国际竞争格局的却仍然是因技术能力的高低而形成的产业价值链,中国彩电业处在价值链的底端无法取得平均利润上的竞争优势。笔者从我国彩电业的竞争力现状以及影响彩电产业竞争力的要素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如何进一步提高彩电业的国际竞争力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1996年,已有长足发展的中国彩电业,在外国品牌的压迫和围攻下,于国内市场始终难以翻身,地处四川绵阳地区的长虹公司为摆脱这一窘境,率先在全国范围内降价30%,引起中国彩电行业空前震荡,康佳、TCL等国产彩电企业纷纷跟进,从而揭开了中国彩电业价格大战的帷幕,此次价格大战,整个彩电业成为大赢家:国产彩电一举摧垮了洋彩电在中国的强势地位,国内市场的份额迅速攀升至90%左右,开始在国内市场占居主导地位;让国人一直迷信的国外品牌迅速失去了往日的火爆,被国内品牌的价格优势逐渐挤出了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商》2004,(1):42-43
中国彩电业是否有“崩盘”危险,众说纷纭。而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说,结构性矛盾是导致彩电行业困境的根本原因。当前一定要加紧进行结构调整,不然彩电行业可能面临崩溃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三联竞争力》2003,(9):52-53
仅在2002年一年内,中国彩电在美国市场份额由几乎为零跃升至20%,此战一举改变了出口多集中于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的格局,也带动中国彩电业销售收入激增34.4%。但是,彩电业7大巨头悉数招致美国倾销起诉,好日子会就此结束吗  相似文献   

10.
年关难过,中国彩电业面临全行业微利或亏损,起因就是外资彩电不惜血本的降价促销。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外资液晶电视机厂商又掀降价潮,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中国彩电品牌战略正面临尴尬局面,TCL多媒体、康佳、厦华、创维等彩电的净利润均不同程度下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价格大战的愈演愈烈,中国彩电行业就烽烟四起,然而,饱经价格战蹂躏的中国彩电业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果,如果国内彩电业不积极进行产业调整,整个行业可能就有“崩盘”的危险。分析我国彩电业普遍亏损的主要原因,从中探索我国彩电业走出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彩电业的国际化战略显然问题多多。中国彩电企业亟需审视自己的全球化竞争战略。从彩电产品的属性和竞争来看,全球彩电完全是全球跨国彩电公司的竞争,是种全球化产业。 全球化产业需要与之相结合的全球化的竞争战略,而国内彩电企业一直以来主要依赖“规模经济”、“比较优势”为自己的“竞争优绣”,采取低价格向跨国公司接单出口产品、代工和OEM,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国际化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3.
姚琼 《商业时代》2004,(26):54-54,51
中美彩电反倾销的初裁结果对国内彩电业是不利的,但是依据此次反倾销的经验教训,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它会更有利于中国彩电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在今后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中国彩电业应该从产权制度、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国际化战略、以及反倾销数据库和预警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这段时间,备受关注的中美彩电贸易大战进入决战。国内彩电业巨头纷纷发表倡议,呼吁国内社会和公众支持中国彩电企业应诉反倾销案,此举再次表明了国内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挑战的立场和走向国际化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曾向何时,彩电、冰箱犹如皇帝女被众多消费追逐,它们也曾给家电厂商带来滚滚财源。时过境迁,如今彩电、冰箱已不是老百姓家里的‘大件’,家电厂商间的竞争用‘惨酷’二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为促销挖空心思,怪招迭出,其中彩电、冰箱论斤卖恐怕算是商家创造的坚招之一了!  相似文献   

16.
王宁 《市场周刊》2005,(2):19-19
“2004年的汽车降价只是汽车行业竞争的‘雏莺初啼’,更大规模的价格战将在2005年展开。”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道。他甚至预言,中国汽车业将来的境况会比目前彩电业更差。  相似文献   

17.
陈宇 《商界名家》2006,(4):37-40
2005年,是平板彩电的一个转折年,中外彩电品牌在整体市场和高端采电领域的变局实现了大逆转,前五强都已经全部换成了中国面孔,并且中国面孔中以技术型的海信,长虹、创维、康佳、TCL为首,这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彩电“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18.
应该感谢中国的彩电企业,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们之间滔滔河水般连绵不绝的价格战、口水战,吸引了无数的注意力,以至于只要彩电业稍有风吹草动,媒体和百姓都会竖起耳朵睁大眼睛,等着看好戏。这样的情形,使得反倾销这个非常专业的国际贸易救济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知。从90年代末厦华第一个站出来应诉欧盟反倾销,到2002年中国彩电历经15年磨难终于重返欧盟,再到今天彩电又被美国反倾销。事实上,是中国的彩电业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反倾  相似文献   

19.
谢获宝 《大经贸》2001,(10):35-37
近20年的发展,我国家电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需要反思的问题也不少,比如价格战成为我国家电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是否合适,为什么我国家电业的价格战连年不断?价格战竞争恶果下面是北京一家电器商城最近标出的国产彩电"惊爆价":乐华21英寸588元,25英寸888元,29英寸1358元,TCL25英寸1299元,海信29英寸1599元,海尔29英寸超平彩电1697元。价格低得让人不敢相信,但是,这是市场中的真实价格,这是家电企业价格竞争的结果。从彩电到冰箱,从洗衣机到空调,市场上价格战烽烟四起,降价似平成了我国家电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唯一杀手锏。以彩电业为例,从1996年长虹发起首次价格战开始,彩电业已经  相似文献   

20.
"彩电业依靠价格战和概念战争夺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一位彩电厂商相关负责人如是感慨。的确,随着全球彩电业迅速掀起一股智能风,原有的市场竞争手段已经很难奏效。与此同时,原有的产业格局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依托面板资源争夺市场的日韩彩电企业的全球产业地位正面临海尔等中国企业有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