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电信建设》2002,14(6):56-56
SURPASS是德国西门子公司针对当前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提出的基于软交换机制的电信级宽带网络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IMS(IP Mutimedia Subsystem)足3GPP在Release 5版本提出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的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和与接入的无关性。IMS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一个通用的业务平台,它是向ALL IP Network业务提供体系演进的重要一步。目前IMS支持2G和3G的移动接入方式,还不能支持固定接入方式。在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下,3GPP、ETSI和ITU—T都在研究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方案,目的是使IMS成为基于SIP会话的通用平台,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的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在本中,主要介绍了IMS标准制定情况,以及目前IMS发展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3GPP是制订WCDMA标准的国际标准化组织,至今推出了R99(又称R3)、R4和R5三个标准版本。这几个版本都存在网络结构方面的变化。R4在核心网电路域引入了软交换,实现了控制与承载分离。R5在分组域增加了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下文简称IMS),提出了全IP的网络架构。IMS采用SIP协议进行控制,实现移动性管理、多媒体会话信令和载体业务传输,实现端到端的IP业务。正在定义中的3GPP R6  相似文献   

4.
软交换技术构建的网络是一种业务驱动型网络,通过业务/呼叫控制分离和呼叫控制/承载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软交换技术是网络发展的趋势,软交换分层架构将逐步成为核心网电路域的主流架构,而非分层架构将在5-10年内被逐步淘汰;基于软交换分层的网络相对于非分层架构的网络来说,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分层架构驱动因素中最主要的两点是经济型的驱动和面向未来演进发展的驱动这种开放式业务架构,可不断地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增强运营网络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IMS应用的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园 《当代通信》2006,13(6):19-21
IMS是在3GPP R5版本提出了一个新的子系统——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在承载网络的基础上附加的网络,用户通过无线接入网和3G核心网的分组域接入IMS。IMS主要采用SIP协议,可以向用户提供综合的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它和电路域相对独立,并可以实现互通。3GPP在R6和R7版本对IMS进行了完善和扩展。  相似文献   

6.
李梅生 《当代通信》2006,13(11):63-65
NGN网络分层模型 传统的固定网和移动网是两个分离的网络,具有不同的体系架构。NQN将是一个有线、无线合一的网络,移动网将作为NQN的一个接入网而存在。因此,基于多种业务提供的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发展的基础,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是控制、承载和业务三分离的开放性网络。基于软交换技术构造的NQN网络从功能上可以分为4个层面:接入层、传送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软交换概念最早起源于下一代网络(NGN),是NGN的核心技术。1997年贝尔实验室提出软交换这一概念,经过几年的发展,软交换技术很快经历了实验室研究阶段、市场推广阶段和规模应用阶段。在众多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共同推动下,软交换技术日趋完善,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产品逐步成熟,到目前,软交换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软交换是通过将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方式来向用户提供电信级业务的技术体系。通过对软交换的深入了解与分析,我们发现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已经从对传统电信网络的仿真走向了具有Internet体系结构的、以SIP协议为基础的多用户多媒体的开放业务体系,软交换的应用领域正逐步扩大到电信业务的核心领域。目前软交换的业务开发能力已经从简单电话业务和智能网业务扩充,发展成为具有多媒体业务能力、能够根据需求定制、以应用驱动的软交换系统。在电信行业中开发软交换业务,必须关注网络架构、开发技术等主要问题。如何在软交换下实现电信业务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张永利 《当代通信》2004,(19):26-28
随着网络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采用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为核心的电信网络已经成为构建下一代网络的方向,软交换的体系结构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和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业务独立于网络,这种开放式架构可以不断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增强运营网络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网络(NGN)以IP技术为基础,其核心是软交换技术。软交换中的核心控制协议是SIP协议,由IETF发起和制定,并且被3GPP、ITU—T以及众多电信设备运营商、IT厂商采用作为下一代网络多媒体业务领域的核心协议。  相似文献   

11.
软交换技术的概念软交换(SoftSwitch)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我国信息产业部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信建设》2003,15(1):58-58
下一代网络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基于分层结构的网络,具有通过开放接口的业务平台全面灵活地提供多媒体业务的能力。NGN不是一个大节点,而是由不同的功能部件(软交换核心、媒体网关、接入网关资源服务器等)组成的分层网络,因而统一网管就成为NGN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信建设》2004,16(10):44-44
IMS构建面向未来的网络结构 目前,运营商开始把握时机引入面向未来的网络结构。而这种结构的核心就是IMS,一种能够帮助运营商逐步过渡到全IP(ALL—IP)网络的新技术标准。其原因显而易见,他们希望能够利用一个简单有效、低成本而且标准化的网络处理所有业务,标准化可以使运营商不受供应商的限制,随时选用最好的网络设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用户对个性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融合问题无论在市场需求还是技术支持层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成为网络演进的主流方向。在移动通信向全IP的网络架构演进的稳势下,3GPPR5版本在核心网中首次引入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这是在基于IP的网络上提供多媒体业务的通用啮络架构,3GPP R6版本对IMS进行了完善。IM的重要特点是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分解,实现了会话控制实体和承载控制寓S体存功能L的分离,使网络架构更为开放,灵恬,因而IMSr实际L比传统软变换更“软”;IMS的另一最要特点是采用SIP(会话发起协议)作为呼叫控制协议。IMS足以移动分组网(GPRS)等IP网络为乐载,为IP多媒体业务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多媒体业务枉安全、计费、漫游以及QOSL的需求,IMS的雏形可以看成是为多种多样的IP多媒体业务提供的一个平台,从而为网络融合提供基础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IMS正在成为通信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对于运营商而言,IMS优势之一就是借助其开放的架构,运营商可以为用户提供融合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时尚”类业务。这些所谓的“生活时尚”业务到底能为最终用户和运营商带来哪些便利?怎样才能在这些业务提供中获得成功?作为在IMS方面世界领先的企业,朗讯在该领域探索的一些经验值得国内运营商借鉴。[编按]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分组话音业务经过数年的发展,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管制政策的放松,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日趋成熟,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验证和商用。近几年,我国的分组话音业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各运营商按照规划逐步开始NGN网络的试验和建设。随着NGN网络的日益壮大,用户数量和软交换数量迅速增长,面对一个庞大的网络,经济有效的路由技术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通信》2004,(19):106-107
SURPASS方案是西门子针对未来网络发展提出的基于软交换机制的宽带电信级网络解决方案,是面向NGN(下一代网络)的分布式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8.
前言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融合的业务,融合的网络,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电信业务加快了从电路交换网向IP网的转移的步伐。虽然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提供语音,多媒体综合业务的下一代网(NGN)目前被认为是电信网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技术还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建设》2005,17(3):51-52
一.IMS的概念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是由负责制订WCDMA标准的国际化组织3GPP在Release5中定义的。IMS的提出为下一代基于IP的移动网络提供了面向分组数据包交换的多媒体服务及平台,它的核心特点是基于SIP协议和接入的无关性。由于采用SIP作为核心控制协议,并通过SIP进行业务管理,IMS可以使运营商充分利用SIP的优势,更快速更灵活的开发管理移动多媒体业务。  相似文献   

20.
易龙 《中国电信业》2001,(12):44-46
为积极配合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软交换技术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全面了解软交换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应用情况,由中国通信学会、信息产业部邮电科技委、中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与国际软交换协会(ISC)联合主办,UT斯达康公司承办的"2001年国际软交换技术高级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这是国际软交换协会首次在中国举办高层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