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用文化对信用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巨大的影响。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失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促进我国的信用文化建设,注重信用文化与信用法律制度的互动,在信用立法中体现促进信用文化建设的因素,最终形成适应我国信用文化背景的信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商事侵权是商业交易中的侵权行为。商事侵权行为是指在商事活动中,行为人违反法定的或交易习惯上的注意义务侵害他人权利和法益的行为。商事侵权责任法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民商法的独立法律部门,而是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普通的商事侵权行为和特殊领域的商事侵权行为划分为基本框架,确定商事侵权行为的类型。普通的商事侵权行为以侵害的客体为划分标准,包括侵害商事人格权、侵害物权、侵害债权、侵害知识产权和侵害营业权等侵权行为,特殊领域的商事侵权行为则包括公司侵权、证券侵权、产品质量责任、商事欺诈侵权、竞业禁止侵权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等无法完全归入普通商事侵权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际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涉外商事代理业务的重要性日渐彰显。然而,我国涉外商事代理的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笼统和混乱问题,尤其是在法律适用方面,表现出来的障碍比较突出。为此,需要对涉外商事代理制度进行科学的创新和完善,以及充分借鉴海牙《代理法律适用公约》进行调整和修正,有效解决我国涉外商事代理制度的法律适用障碍问题,促进我国涉外商事代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事登记的性质在我国仍有争议,本文通过运用公法和私法的划分理论并法律行为的观点,分析商事登记法律性质应是具有私法性质的商事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5.
商事制度创新:兼论商事制度变迁中的文化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事制度的变迁与人类文化的演进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文化在人类活动中产生,又通过人的价值观、习俗和道德等制约着人的商事行为。商事制度的演化受到文化的直接的非正式约束和间接的强制性约束。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文化约束下的商事制度变迁可能是进步的,也可能是退步的。近代商事制度的形成与人的理性商事观、商事精神、契约文化和信用观念密切相关。在商事制度发展的初始阶段,要特别注重运用先进的商文化引导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构筑商业信用法律体系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该体系应当由涉及商业信用的多部法律规范构成,采取分散式的立法模式.为了使该法律体系完善、全面,我国首先应制定商业信用征信法律规范,此外,还应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规范,如在<民法通则>中明确增加对信用权的规定、完善商业信用风险救济制度、强化商业信用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7.
商事人格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事人格权是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结果,是主体人格利益在商事活动中的体现,与传统民法中的普通人格权的目的、内容、保护方式、范围均有所不同。商事人格权的利用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是具有财产价值内容、可转让。可继承的财产权。包括商事姓名权、商事肖像权、企业名称权、商号权等标识性商事人格权,还包括间誉权、信用权商业秘密权等体现主体内在人格利益的商事人格权。商事人格权应通过民法、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法律和信用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信用缺失问题,法律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单单依赖加大对失信者的法律惩罚并不是抑制失信行为的最佳方法。要建构有效的法律制度以抑制失信行为必须首先从动态、博弈的角度来分析法律的作用机理和效力机制。这就要比较法律规则制定前后经济人(包括执法者)行为的变化(差异)程度,进而分析这些行为变化对交易绩效的影响程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建构法律制度,从而很好地重建社会信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社会普遍出现的失信现象已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分析失信的危害性出发,对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做了积极的探讨,提供了一些可供操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对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表现为:一是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方面存在较多障碍。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是我国征信体系的主体,也是征信体系的主要受益者。由于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缺陷,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情况难以做到全面了解,在信用不对称的前提下进行授信决策,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加强现代商业银行的征信管理,既是商业银行的社会义务,也是商业银行实施稳健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用就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是社会信用的主导.建立政府信用、打造信用政府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征信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市场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征信业的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征信体系远未完备,规范征信业发展的法律规范相对滞后和不足,成为我国征信业发展和征信体系建设的制度性障碍。因此,应加快我国征信体系法治建设,笔者从这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何谓农地物权制度、何谓农地产权制度,分别应当作何界定及其分别所具有的特点、内容、局限性是什么,彼此间有何关系,是研究农地产权制度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分别探讨两种农地制度的演进,认为内地法系的土地物权制度过分强调了所有权的优位,影响了农地的社会化利用,普通法系土地产权制度不过度追求物的归属与全面支配,但重视农地的实际占有与利用,当前,农地物权制度与农地产权制度呈现出交融互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商业交易中的契约往往伴随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信息共享的声誉机制恰是消解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论证商业信用信息共享对于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在借鉴邓白氏公司成功经验基础上,建议通过征信市场,采集、共享小微企业的契约履行、声誉评价等商业信用信息,建立新型、有效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商事主体类型--兼论商法关于商事主体的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法中有多种商事主体类型分类,笔者提出了一种较新的分类,并基于此,根据切身体会,对商法中有关商主体的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商法体系的建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商法的地位日益突出。商法的独立性问题成为理论界争论的一大热点问题。我国在采取民商分立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应吸收三大法系的优点,同时保持民法、商法、经济法在各自的独立性,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制定出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商法典。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信用的纽带,消费信用产生于消费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当前,我国消费信用的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对称,现有信用品种不能满足消费需要,只有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以及金融制度创新,才能推动消费信用的发展。健全我国消费信用体系,减少社会信用失范现象的发生,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是信息不对称信贷活动中,法制建设和主动式执法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9.
健全的征信系统是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交易成本理论证明征信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信用与违约风险,提高信贷效率.P2P行业在我国急速发展的背后,凸显出征信体系缺失的问题.征信业法律规范缺失,效力层次较低;行业监管框架不明确;征信标准化工作滞后,征信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是P2P征信领域最核心的现实性问题.明确法律地位,完善立法框架,强化征信业监管,推动信息共享机制的完善并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是建构、完善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框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和民商法无论在调整对象上,还是在价值取向上,既存在着差异性,又存在着互补性,密不可分地 共同调整着商品经济关系。两者在实现社会正义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