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再次遭遇“用脚投票”2002年1月26日,中国证监会在网上公布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这个“阶段性成果”肯定了四大原则:“多赢”、“公开竞价形成全流通股价”、“补偿流通股股东价差的损失”“保护非流通股利益”。26、27两日股市恰逢双休日。2002年1月28日,中国股市对《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作出强烈  相似文献   

2.
我国股票市场发育初期,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两大部分,包括国有股法人股在内的非流通股占据上市公司股份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这种特殊的多股分立的股权结构在中国股市的发展过程中被保留下来,成为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虽然并未影响股票市场的筹资功  相似文献   

3.
<正>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股权分置是指股票被人为地划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非流通股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社会法人股等;流通股包括A股、B股、H股、S股、N股等,各股在股价、流通性和转让程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形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以及流通市场彼此分割的状况。当前在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只有1/3的股票在流通,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并且占有绝对控股的地位。这就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瀛  韩昱 《湖南经济》2000,(12):26-27
截至1999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3114.7940亿股,其中国家股和法人股2042.8215亿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数的65.58%,流通股仅占34.42%。非流通股比例过高和流通股比例偏小的现状已经构成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巨大隐患,国有股减持已是当务之急。虽然政府已经着手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但是,目前对于国有股减持的主体、对象和方式选择等问题仍有较大的争论。而上述几个问题是制定合理、可行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基础,是决定减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一、国有股减持的主体  讨论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这里的主体包含着两层含义,即持…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一种现象。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存在着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当时之所以对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处理,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股票市场尚处在初创探索阶段,国家出于稳妥的考虑,就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为非流通股,只拿出面向社会投资者发行的股份上市探索性流通,以免股票市场失败对社会造成大的震动;二是担心国有股上市流通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正是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考虑,上市公司股份就被人为地分割成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笔者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必将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即上市公司的股份总额被人为的划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是我国证券市场所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股权分置现象之所以产生是和我国经济改革初期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的.采取股权分置的方式作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在改革初期,起到了平稳过渡避免经济动荡过大的作用,也符合人们当时的经济意识水平,在这种体制下建立了我国最初的股票交易市场.在股权分置状态下,非流通股可分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这两种性质的股份是不允许在二级市场自由交易的,允许交易的只是少量由个人所持有的流通股.……  相似文献   

7.
非流通股数量继续增加,解决国有股及其非流通股流通问题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同时,在股权分置的制度性缺陷暴露出来后,仍然维持目前的发行上市制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对流通股股东的公然掠夺,这将迫使流通股股东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股、法人股协议转让所具有的优点 当前,上市公司股权的协议转让正成为购并和资产重组过程中比较成功的方式.在国内证券市场中,经常发生一些二级市场的收购、参股事件,但要么由于市场炒作,要么由于投机色彩较浓,至今还没有一起成功的案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仅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普遍不合理,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几乎没有一个是按照最优化原则来设计的,使得股权结构具有明显的"人为分割"特征,既有流通股,又有非流通股;既有社会公众股,又有国有股、法人股和外资股.其中,国有股占有很大比重,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但却不能上市流通.可见,在一个70%左右的股权不能流通的二级市场中,任何收购活动要想成功,其难度可想而知.于是真正的收购者,就只有选择协议转让作为购并非全流通上市公司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即上市公司的股份总额被人为的划分为流通股写非流通股,是我国证券市场所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股权分置现象之所以产生是和我国经济改革初期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的。采取股权分置的方式作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在改革初期,起到了平稳过渡避免经济动荡过大的作用,也符合人们当时的经济意识水平,在这种体制下建立了我国最初的股票交易市场。在股权分置状态下,非流通股可分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这两种性质的股份是不允许在二级市场自由交易的,允许交易的只是少量由个人所持有的流通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中旬以来,有关国有股减持的各种说法见诸报端,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从正式非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有板有眼地端出了具体的减持套餐,先有所谓“三三对等”减持方案,后再传出国资委正在规划国有股转让新方案,考虑设立以现存法人股市场为基础的C股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OTC)用于减持国有股。尽管国资委已经就此澄清不实报道,但我们还是可以分辨出,此次引发纷争的核心围绕着国有股转让或减持暂行规定正在酝酿出台,由于国有股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因  相似文献   

11.
张策  姚华 《辽宁经济》2001,(1):22-22
一、变革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建立股票市场的现代产权制度基础  目前,在沪深股市900多家上市公司中,约三分之二的股权是由国家股和法人股组成的不可流通股。这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而且导致了“廉价控股权”和频繁的“用脚投票”。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行变革不仅可以为国有股东提出退出机制,更有助于提高整个证券市场的资本流动性,为各类企业依托证券市场开展更为深入的资产重组创造条件,使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积极培育证券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  就证券市场而言,培育证券市…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并购重组出现在80年代中期,而第一例纯市场意义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则是1993年10月深圳宝安收购上海延中事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重组可谓愈演愈烈,一浪高过一浪。进入9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重组已成为深化国企改革,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最重要手段,由于早期中国证券市场实行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分割的市场制度,致使上市公司重组大多发生在少数几家股份全流通的上市公司中,1993年9月,深宝安收购上海延中成为新中国第一例市场收购案,当年还发季了“万申”事件,“天飞”事件。1994年4月,“恒棱”事件又写下了新中国证券市场重组史上两个第一的记录,即第一例国有股转让,第一例完整 意义上的买壳上市。与“恒棱”事件同期发生的还有“康凤”事件,这两个案例第一次从实践上打破了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的认识误区,为以后一系列重组案开辟了道路,提供了经验,成为相当一部分受额度控制不能上市的企业,通过收购国有股,法人股间接上市的一条可行思路,在此之后,国有股,法人股转让的控股权转移重组,已逐步成为控股权重组的主流模式。1994年9月证监会以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作为上市公司配股的基本条件,而《公司法》则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将被取消上市资格,这使得大批绩差公司不但失去了配股再融资的资格还面临被摘牌的危险。“保配保壳”成了控股股东和地方政府的一个难题。1996年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改造上市公司,并在市经委下成立了“重组办”,列出了一批“壳”公司名单,97年众城实业,联合实业,钢运股份国有股,法人股的场外转让就是市政府推进上市公司重组政策的具体体现。97年下半年,一批上市公司重组更将国有股转让和无偿划拨与上市公司的资产彻底置换结合在一起,直接借资产重组实现优质资产间接上市,将地方政府参与下的行政性重组推向了极至。97年底“十五大”提出“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等一系列政策之后,一批因受政策限制而被长期排除在证券市场之外的民营企业开始了以买“壳”方式间接上市的尝试。98年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共15家,99年达到了27家,占当年股权转让案例的20%,除收购上市公司外,规模小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也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的主要目标,99年几乎70%以上市公司为收购主体的并购重组案与民营企业有关,民营科技型企业民成为重组浪潮中的主力,并创造了一些颇具实践与创新意义的运作模式,98年5月,龙头股份等五家纺织类上市公司“集体婚礼式”的重组,又将增发新股与上市公司重组结合在一起,此后又陆续出现了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的吸收合并,申能股份国有股回购等一系列重组运作模式的创新,可以说,到了99年,许多成熟资本市场上的重组模式已被移植到了中国证券市场上来,多种重组模式的涌现使得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结构调整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相似文献   

13.
近期以来,国有股减持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国有股、法人股的非流通性是中国特色,也是历史问题.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和变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听说国有股要减持,证券市场几乎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人们的心理压力至今都没有消除.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企业购并的方向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产权重组的共同点和本质特征在于大股东的调换,其结果是形成了新的、与企业有某种产业联系的大股东。尽管根据目前的规定,法人股不准上市流通,但是,法人股却成了资本市场的生力军。 在这一历史潮流中,国家股向何处去?一汽金杯的股权交换是一个典范。这个变化的方向是政府与企业进一步分开,国有股变成了国有法人股。可以认为,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国有资产的形式与内容都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其结果是,国家直接持有的企业个数与股本额都将大大减少,而间接控制的企业个数与股本额却将大大增加。因此,用笼统的一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无法概括这一复杂的战略转变的。计划经济的“国家办企  相似文献   

15.
三木集团经股份制改造并实行法人股协议转让,通过产权重新组合,实现了国有股和非国有股的相互制衡、优势互补。特别是所引进的战略伙伴相对流通股股东而言,具有持股长期性、并对企业实际经营效益要求强烈的特点,能有效地对企业经营业绩、企业中长期发展进行监督规划,并形成对企业经营者行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使公司摆脱"内部人控制"行为的发生和行政的过多的干预,成为名副其实的股份制企业,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有股上市流通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在发展之初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探索阶段,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特别是认为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保持企业的国有性质,因此,在将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时,专门设计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投资者只能认购和交易流通股,而非流通股(主要是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其他类型的法人股比例较少)只能进  相似文献   

17.
近期股市的下挫的根本原因是投资者不满现有对价从而用脚投票上证指数气吞万里地上涨80余点、继而惊现七连阴,深综指盘中创下8年新低……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正式启动,近一月来市场的剧烈波动表明,对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参与方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而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对价博弈更是令人惊心。  相似文献   

18.
大视野     
当前关于“国有股减持问题”的讨论,是由“非流通股”减持部分的定价问题引起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改变上市公司股票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畸形交易规则,实现股票的“全流通”,使中国证券市场看到与国际接轨的希望。观点吴敬琏:“国有股减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在《财经》杂志撰文,针对国有股减持的思路、定价方式以及新上市公司股份全部流通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国有股减持要分两步走吴敬琏不赞同为社保筹集资金的国有股减持思路。他主张国有股减持要分两步走。先解决社保欠账问题,再解决国有非流通股…  相似文献   

19.
资讯     
11月7日,作家周梅森就金丰投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在互联网上刊发“致全国流通股股东的公开信”,呼吁散户们行使好自己宝贵的投票权,以反对金丰投资对价偏低的股改方案。  相似文献   

20.
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最主要依托就是资本市场,这已成为管理层的基本政策选择并付诸实践,从而使得资本市场的创新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其中,申能股份和首钢股份更是领风气之先,大胆创新,为国企改革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一、申能回购:敢为国有股减持之先 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减持国有股”的思路,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从具体做法来看,在回购、配售、转换为优先股、发行可转换债券、协议转让等方式。而申能股份率先提出拟回购国有法人股的方案,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