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坦率的讲,在品牌作为一个名词已经流行于企业的今天,我们许多企业对品牌营销却还仅是一知半解,做得好的也无非是那些已争取了"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的企业,这些企业表面辉煌,实际上却往往有着"隐"伤隐藏"体内"不被觉察,常令貌似"体格强壮"的品牌不是"阴天腿疼"就是一夜轰然倒下。  相似文献   

2.
坦率的讲,在品牌作为一个名词已经流行于企业的今天,我们许多企业对品牌营销却还仅是一知半解,做得好的也无非是那些已争取了"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的企业,这些企业表面辉煌,实际上却往往有着"隐"伤隐藏"体内"不被觉察,常令貌似"体格强壮"的品牌不是"阴天腿疼"就是一夜轰然倒下。  相似文献   

3.
彭志红 《生产力研究》2013,(12):152-153,186
在高密度的各种品牌传播形式的冲击下,消费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由于消费者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获取的品牌信息越多,越会稀释自己已有的品牌结构。如何让消费者对品牌情有独钟,形成品牌忠诚,是本文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林斯特龙对感官品牌研究的理论,结合本土的实际营销环境,研究听觉传播、视觉传播、触觉传播、嗅觉传播、味觉传播及通感传播等传播策略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佳 《经济视角》2013,(2):71-73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茶叶市场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的茶叶生产和营销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茶叶进行品牌营销。即以品牌为核心,创建茶品牌,为茶品牌注入内涵意义,将茶叶品牌传播出去。并重点论述了品牌传播的方式,即:广告传播、事件营销、节日传播、网络营销、"CI"战略、会展营销等。中国茶叶市场只有形成几家知名大品牌竞争的局面并良性循环才是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过去20年里中国品牌超高速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个词就是"品类创新"。2004年,世界著名的营销战略家、"定位之父"阿尔·里斯在《品牌之源》中正式提出:"品类是隐藏在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竞争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体育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从2012年席卷至今的体育运动品牌"关店潮"却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一产业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反思。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市场分析、定位存在严重不足;营销模式过于陈旧;品牌缺乏个性,这是当下我国体育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营销策略对品牌忠诚的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耐克"为测试品牌,采用文献研究、焦点小组访谈、问卷调研等方法,在构建营销策略、顾客感知价值和品牌忠诚三者之间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营销策略、顾客感知价值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发现:营销策略对顾客感知价值具有显著的效应;营销策略和顾客感知价值对品牌忠诚均具有明显的影响;顾客感知价值是营销策略作用于品牌忠诚的中介变量,营销策略更多的是通过顾客感知价值影响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8.
立品牌之志     
《世界经理人》9月封面专题"离品牌大成,我们还有多远"指出了国内电子品牌目前面临的一个尴尬境地:从"拿来主义"的低端模仿厮杀如何走向品牌增值?这一讨论延伸至世界经理人网站,也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山寨永远不能成就名流品牌",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科学的营销手段塑造中国电子名牌.对此话题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可以登...  相似文献   

9.
品牌国际化的营销策略已经从"全球品牌"时期发展到"后全球品牌"时期。该文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四个方面,对"后全球品牌"时期企业品牌国际化营销组合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8北京奥运的临近及大众对体育热情的不断高涨,"体育营销"成为众多组织进行市场推广和树立品牌形象的一种战略.相较于企业界不少的成功实践,作为组织一种形态的高校,在借鉴体育营销的理念来促进自身的内部文化、品牌文化建设与传播却相对滞后.从体育营销、品牌文化的特点出发,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高校体育营销与品牌文化的理论及相关实践,从而期望能为高等院校成就品牌名校的发展成长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食在广州"品牌的实质是区域品牌。"食在广州"区域品牌的公共物品属性,因其产权的模糊性,品牌滥用约束机制、品牌维护激励机制的缺失,使其不可避免地陷入"公地悲剧"困境。我们可通过明确产权、战略规划、健全机制、营销推广等手段来促进区域品牌建设,进而提升"食在广州"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知名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实施"品牌战略",中国品牌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市场的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营销战略的竞争。如何树立多层次性品牌理念,不断强化营销策略,真正建立本土市场乃至世界的优势品牌,使本土品牌走向全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完达山奶粉质量控制认证达标,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但是,其营销策略却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实施强化绿色奶源基地优势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发力中高端的定价策略和营销渠道的突围,抓住外资奶粉品牌的信任危机和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契机,加快从产品到品牌的战略转型,并完善促销手段,构建企业"绿色、健康"的品牌优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姜成康局长在2010年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市场分析研究,全面了解重点骨干品牌市场表现和发展趋势,提出品牌改进提高的建议意见,实施重点骨干品牌精准营销,努力促进重点骨干品牌良好成长。"并要求要"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品牌宣传促销新的途径,更多地依靠和发挥卷烟营销队伍的作用。"至此,精准营销被正式上升为品牌营销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15.
创建红色旅游景区品牌的体验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品牌、红色旅游品牌的定义,指出创建红色旅游景区品牌可引导正确的投资方向,有利于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形成口碑效应等意义,分析了创建红色旅游景区品牌的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提高对体验营销的理念认识,体验营销应注重其整体化、"体验化"、主题化、特色化、模式化、时代化,营销设计的创新化,营销服务的优质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探究新媒体环境中品牌营销的长久发展,文章对品牌营销的应用现状做出简要分析,对营销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挖掘,提出新媒体环境中品牌营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依据STP理论提出细节方面的应对策略。得出新媒体逐渐替代传统媒体的市场,营销规则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消费者由原来的被动受众变为主动受众,品牌商越来越意识到新媒体对于品牌营销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是新媒体环境中品牌营销问题层出不穷,由于品牌定位混乱,市场监控难等问题,品牌营销急需提出解决方法,因此,要进行新媒体品牌营销首先需要确立品牌营销战略关键点,找到品牌和市场的清晰定位,帮助企业细分和确定目标市场,利用多种新媒体渠道整合营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以"新4C法则"为指导等开展品牌营销策略,将产品和服务信息传达给受众。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确定合适的营销渠道,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促进品牌营销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制药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当前宏观医药环境的变化,明确了制药企业在新环境下所面临的机会和困难,指出企业在运用现有营销模式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模式本身与当今环境相抵触之处。另外,本文站在药品行业中不同的市场和角度提出实现营销模式创新的几点设想。结果与结论:提出新环境下的"三阶递进"的学术推广模式、虚拟营销模式、"EW"品牌传播模式、"借力发力"营销模式以及针对城市社区市场的"亲情俱乐部"营销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品牌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勋敬 《新经济》2001,(5):84-86
对于企业来讲,在营销中越来越不能忽视品牌的作用,正如美国营销专家拉里·赖特(Lang Lignt)在谈到未来营销趋势时所说的那样:"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和投资者都将认清品牌才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是拥有具备市场优势的品牌."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研究》2013,(10):J0002-J0002
<正>书名:《中国自主品牌的基本战略——基于珠三角地区的研究》编著者:蒋廉雄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978-7-516-12368-3出版时间:2013-09定价:52.00元内容简介:现代营销战略理论是欧美营销研究者以成熟市场为现实基础,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及其建立的国际品牌为视角提出的。作为其理论核心,"基于竞争的差异化"被看作是品牌营销的基本战略。该书关注到"基于竞争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康晓光 《经济纵横》2012,(6):122-124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品牌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和国产新品牌的诞生,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新产品、新观念及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给"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有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营销模式缺乏个性化。在品牌竞争中"中华老字号"企业需要树立品牌意识,设计个性化的营销模式,并根据时代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进行品牌创新,忠诚地服务顾客,通过情感营销重新获得消费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