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来,围绕着"货币战争"的争论甚嚣尘上。从G20承诺不会陷入货币战,到个别受害国家对日元引发货币战的声讨,"货币战"似乎依然继续。发达国家放纵货币政策,不仅扰乱了全球信用总量、信用创造机制、真实经济增长机制的关系,更导致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混乱。事实上,2008年之后欧美主要央行与财政关系的重新定义。这种重新定义实际上让中央银行走上了一  相似文献   

2.
9月13日,美国推出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之后,日本央行也于9月19日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规模,英国央行也表达出要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意思.另外,欧洲央行在9月初已宣布计划不限量购买成员国主权债以遏制欧元区危机,印度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多家央行也透露出将有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倾向.短短的20天之内,各国央行似乎都在为货币宽松磨刀霍霍,一场汇率战一触即发. 实际上,汇率战的背后往往是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单边主义.目前在人民币汇率一揽子货币中,美元具有绝对的优势权重,QE3的推出,无疑会使得美元面临下跌压力,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会扩大.中国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2014,(6):19+18
<正>2014年3月15日,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浮动波幅,由此前的1%扩大至2%,由于央行这一举措是在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后宣布的,很快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人民币贬值是市场的一种正常反映,是央行减少行政干预,逐渐交由市场决定的信号。我们注意到,央行在解读人民币贬值时,格外突出"双向波动"这一措  相似文献   

4.
《财富时代》2004,(11):4-5
美元兑欧元和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持续下跌,受冲击的欧元区内、外的西欧国家和英国、日本及亚洲其他国家已经通过联系汇率或中央银行出面干预等手段来阻止本国货币的大幅升值。  相似文献   

5.
日元贬值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从年初的114:1持续下跌为目前的130:1左右,贬值幅度高达14%。日元是世界较为重要的一种货币,日本的经济状况以及日元汇率的变动对我国和亚洲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马来西亚股票市场价格和货币出现大幅度下跌。在过去短短四个多月内,吉隆坡股市综合指数下跌了近33%,倒退到1993年8月份的水平。 与此同时,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在8月29日跌至26年来的最低水平。自7月2日由泰国开始的货币危机发展迄今,马币兑美元的汇价已下跌了14%。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全球数字货币交易和使用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在私人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和数字货币国际合作三方面制定了系统的发展策略。从政策目标看,日本的国内数字货币政策强调发展,国际数字货币政策意在安全,而国际上追求安全也是为国内发展提供保障。从政策内容看,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日本在国内采取了重私人数字货币、慎央行数字货币的策略;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日本在国际上积极推动发达国家之间的央行数字货币合作,以弥补国内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制约。在政策协调方面,日本在本国领先的私人数字货币领域采取国内国际互补性策略,在本国慎重的央行数字货币领域采取国内国际替代性策略。参考日本数字货币发展策略,中国在发展数字货币时可考虑充分调动国内私营部门的创新作用,促进国际央行数字货币治理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加强国内国际数字货币之间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8.
《当代经济》2004,(6):5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徐宏源指出,央行认为今年适度的货币供给应是17%的增长率,这个目标偏低。我们建议货币供应量增速在18%到20%之间,目前央行最要紧的事是维持现有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数字+声音     
《经济导刊》2013,(Z1):20
"必须承认,我现在对日本货币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担忧。欧洲央行不会进行类似(日本)的货币政策操纵,否则很多国家都会效仿。"——德国总理默克尔"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风险是各种‘保护主义’抬头,如‘贸易战’、‘监管战’、‘货币战’。"收  相似文献   

10.
《经济》2014,(1):82-83
正比特币货币化的步伐渐行渐远。2013年12月5日,央行等五部委印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比特币的性质、地位、流通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详细的解读。这是比特币在中国狂野增长近一年后,中国官方首次表态。《通知》发出后,中国市场比特币价格急剧下跌,跌幅达35%,国外市场也同期出现下跌。比特币的金融产品之路也走得愈发艰难。比特币不是货币对于炒得"神乎其神"的比特币,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看来,它不过是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0年6月,中国央行重启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呈现了单边上升的持续升值态势;截止2013年末,3年半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汇率累计上升了11.5%。人民币的单边持续升值,也让海外批评的喧嚣之声沉寂不少。然而进入2014年后,人民币汇率罕见地呈现了对国际主要货币一致贬值的走势格局。  相似文献   

12.
央行宣布,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国务院决定将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率,由现行的20%减为5%。一时间,对这一"加息+减税"的财政货币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货币环境的总体判断 总体上讲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货币太多,利率太低"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据央行公布的资料,2000年至2011年间的货币发行量年均增幅达20%,而同期GDP的年均增幅在10%左右。2010年广义货币投放量更是达到72.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1万亿美元,年增速19.7%,而2010年的GDP为39.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04万亿美元,年增速10.3%。  相似文献   

14.
王世文 《经济师》2000,(9):36-36,83
在欧元诞生之前 ,学术界一直认为它具有国际货币的素质 ,将是一种稳定的货币。然而欧元启动一年多以来 ,兑美元汇率一路下跌 ,从 1月 4日的 1 .1 8到 1 1月 3 1日的 1 .0 0 66,跌幅超过1 4 %。于是 ,人们对欧元的稳定性倍感困惑 :到底欧元是不是一种稳定的货币 ?如果是的话 ,这一年来的表现如何解释 ?如果不是的话 ,启动前的预测难道没有了依据 ?恐怕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货币的稳定性。一、从货币的对内稳定上讲 ,欧元启动前后的稳定性没有偏差一种货币的稳定包括对内价值的稳定和对外价值的稳定 ,前者是货币的购买力的…  相似文献   

15.
杨晓晖 《经济视角》2009,(12):44-45,69
自2005年7月以来.中国外汇改革已进入第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一直呈上升势头。2008年年末.受到次贷危机影响.贡献于中国实体经济比例最大的出口业受到较大冲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自2008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开始重返盯住美元.随着2009年美元经历了两轮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主要货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相似文献   

16.
《经济视角》2005,(8):36-36
针对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的传言,中国人民银行7月26目发表声明予以明确否认。我认为,从央行本次汇改内容的实质来看,央行的否认是恰如其分的。这次汇改的内容:一是人民币汇率机制从盯着单一美元转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1美元兑828上升为811元人民币,升值2%;三是现阶段每日美元兑人民币波动幅度限定在千分之三。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7月以来,中国外汇改革已进入第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一直呈上升势头.2008年年末,受到次贷危机影响,贡献于中国实体经济比例最大的出口业受到较大冲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自2008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开始重返盯住美元,随着2009年美元经历了两轮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主要货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相似文献   

18.
中日货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对美国的出口额迅速增长,为改变贸易失衡,1985年9月G5财长和央行行长达成"广场协议",使得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结果导致热钱迅速撤离,经济泡沫破裂。日本的教训说明:当前在面临货币升值的时候,应该谨慎地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对经济造成的损失要比日元升值本身对经济的影响大得多。中国要进一步提高抵御金融冲击的能力,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央行2022年乎次货币政策例会重提引导信贷适度增长。刚刚完成换届的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今年的首次例会上就释放出了宽松信号。据央行网站消息,目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指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其中“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是时隔一年后首度出现,上次在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中出现“信贷适度增长”还是在20l0年四季度。  相似文献   

20.
鉴于中国经济放缓冲击区内经济,加上欧洲开始从债务危机复苏,欧元的表现5年来首次压倒澳元,这意味着市场焦点已由亚洲转移至西方国家。有分析师指出,经常账盈余对欧元区是利好因素,欧元兑澳元升势仍会持续。 据报道,欧元今年升势强劲,兑一揽子发达市场货币累升6.2%,澳元则下降11%。欧元兑澳元自3月以来上升超过20%,5日高见1.4938澳元,超越市场第3季度预期的中位数1.399澳元,创下2010年7月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