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1999—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贸易条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条件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并且贸易条件改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积极影响,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金融危机前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科研投入强度路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以部分省份陆续进行社保费征管由社保部门全责改为税务局全责的机构转换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主要通过“倒逼”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进而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非通过提高员工稳定性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研究结论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对政府进一步优化社保制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2012—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增加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显示,当企业所处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较高以及市场竞争较激烈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在市场准入管制放松的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以显著改善企业产品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4.
交通基础设施时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便利可以加快要素流动,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判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寻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及衡量方法,分析各衡量指标的优劣;同时梳理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相关文章,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结论,发现现有结论尚未统一,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着正向作用、短期抑制作用、滞后效应以及非线性关系等模式,引入调节变量发现作用效果也会有所改变。本文就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结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以此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关注城市房价对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个体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重点分析城市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与"倒逼效应"。利用230个地级市数据和微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别检验了房价对城市整体以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这种抑制效应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资金的"挤占效应"和"资源错配效应"。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使房价快速增长城市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一般会较高。如果对留存企业的"倒逼效应"难以抵消房价上涨带来的效率损失时,房价快速上涨累积形成的高房价与工业企业生产率之间会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服务业企业的"锁定效应"与生产率的"侵蚀效应",使房价快速上涨及高房价城市中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但城市整体生产率水平较低。稳健性分析也支持了以上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HK模型,将资本、劳动、土地要素一起纳入到现有研究框架,构建起资源错配导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量化模型,利用各省2004-2017年的工业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并分析了土地错配导致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 相似文献
8.
9.
文章研究了互联网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异质性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互联网发展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于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的不同,互联网对GTFP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通过互联网发展推动GTFP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1980~2003年的我国贸易统计数据,基于不同种类商品的进口增长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分析视角,测度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口总体上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初级产品的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但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进口有显著影响;工业制成品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影响,但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进口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地方经济的金融支持力量和中小银行的代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群体。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从动态的角度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析。经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上升。 相似文献
12.
选取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2013—202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之间,研发支出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政府支持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提出制造业应加快数字化建设,加大研发支出,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我们不仅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测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最为流行的指标,在测算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在借鉴相应学者关于全要生产率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企业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以近年来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二者之间的相关作用机制。本文认为:对我国上市公司而言,采取高管薪酬激励能够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其中企业创新发挥了中介作用。该结论拓展了管理层货币激励的经济后果研究,并且对于上市公司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管团队成员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核心力量,其稳定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据此,本文以2008年-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稳定性能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对企业关注高管团队稳定性,减少团队成员变更频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2—2021年科技型中小微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OP法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PSM-DID方法研究了创新券是否对中小微企业TFP具有提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券对中小微企业的TFP有显著提升作用,对民营企业的提升作用更强,同时检验了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并构建微观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实证角度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强劲驱动力,这一结论在进行了 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及降低成本的机制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要素密集度等企业微观特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开放等外部宏观环境会对数字化转型的效率提升作用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生产率效应,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单一类型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却普遍忽视不同类型和等级交通网络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作用以及劳动力流动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检验不同性质交通网络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以及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和等级交通网络密度的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出显著正向作用,其中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作用尤为突出,且同一性质交通网络体系的作用强度随等级降低呈下降趋势;异质性交通网络之间存在互补性,随着交通网络密度的增加,互补性逐渐减弱;异质性交通网络密度通过劳动力流动特别是研发人员流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不同类型和等级交通网络中的作用差异明显,作用强度随交通网络等级的降低呈下降趋势。鉴于此,地方政府未来应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在已经开通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进一步提高其网络密度。与此同时,重点关注研发人员流动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人才激励和优惠政策,提高福利待遇和科研经费,吸引研发人员流入,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或放松人才落户限制,全面解决人才户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个可以反映一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是否可持续增长的指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对生产率内涵和生产率增长估算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和评述。国内学者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对生产率增长估算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对生产率增长测算方法进行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揭示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作用是导致了TFP的“竞次”还是“竞优”.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条件影响技术进步:当地方政府间的竞争通过市场开放、要素流动及基础设施改善的方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时,分权制度会促进技术进步,形成地区间“竞优”;当地方政府以分割市场等途径作为竞争手段时,会造成要素扭曲,分权制度则抑制了技术的进步,形成地区间“竞次”.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显著改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要素市场的扭曲进而不利于技术进步.进一步观察TFP的内部构成后得出,财政分权导致技术进步(TP)与技术效率(TE)呈现较为明显的“竞优”,但全要素生产率“竞优”正在弱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