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娟  李伊玲  徐健 《特区经济》2022,(11):102-105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运用Mare提出的教育logit模型来分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拥有城镇户籍的人比农村户籍的人有更高的概率接受高等教育。父辈受教育程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下一代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父代的学历越高,对后代的受教育水平的正向影响越大。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扩招缩小了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入学机会不平等程度,但教育机会不平等在城乡间仍然存在。因此,教育政策应当继续着力于缩小城镇和农村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程度,以使全体人民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2.
运用VAR模型方法,研究了1986—2012年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浙江省收入不平等有比较明显的"双M"型阶段性波动变化特征,收入不平等主要来自于城乡内部的收入不平等而非城乡间的收入不平等。整体而言,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曲线大致处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左侧上升向右侧下降的过渡阶段。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从短期看,经济增长具有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影响,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同时收入不平等还通过抑制消费间接制约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宁夏西海固八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72个村720个农户的贫困监测数据,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内部不平等状况变化、来源以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西海固地区不平等程度属于较为合理的区间范围,明显低于全国贫困地区的总体水平;(2)人力资本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在人力资本变量中,外出务工对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3)在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各变量中,家庭规模的贡献率最大,但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地成为影响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作用在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轮调查数据测度我国机会不平等程度,研究机会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会不平等程度的上升将显著抑制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机制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主要通过社会资本、流动性约束和经济地位渴求影响居民消费。扩展研究发现,机会不平等主要挤出了居民普通消费支出,且这一抑制作用对农村户籍、受教育程度低和体制外的家庭更强;而民生性财政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消减机会不平等对居民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从机会不平等视角为全面促进居民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研究中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公平性,通过考察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强弱和结构,分析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公平性在下降,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变化呈现U型特征,不同阶层和不同区域的居民收入流动性存在差异:农村收入流动性高于城市,但城乡间和地区间收入流动性较弱,收入分配格局有僵化趋势。收入结构、家庭特征、工作状态、职业特征和地理位置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影响显著,增加居民商业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提高其受教育年限,增加其从事第二职业的机会,监管和规范政府官员、国企高管、垄断行业员工的薪酬,是打破收入分配僵化格局,保障机会公平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严学钧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144-148
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必须扩大客观开放的程度、为人们的努力提供一定的舞台,因而应当启动机会平等为社会的良序发展提供观念的导航。机会平等主张,只有存在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竞争,先富后富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才是公平的。至于平等的机会与不平等的结果之间如何调节,当代普遍认为,由机会平等达到的结果状态不仅是有差别的、还应具有一定共享性,至少这种差别应趋向于收敛而不是扩大。  相似文献   

7.
在居民健康差距中,既有合理的差距,又有不合理的机会不平等.首先,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中的农村居民为样本,从身、心健康两个方面验证自评健康作为健康量化指标的合理性.其次,在"环境-努力"的框架下,对环境因素和努力因素的范畴进行拓展,并在考虑环境因素、身份变量、努力因素与随机扰动项存在相关性的条件下构建测度模型.最后,结合样本数据测度农村居民健康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测度结果表明:①原生家庭环境、生活条件、社区环境对健康差距的相对贡献度依次介于18.886%~19.780%、10.730%~11.072%、28.027%~28.642%,身份变量的相对贡献度介于9.851%~10.153%,努力因素的相对贡献度介于30.969%~31.892%;②健康机会不平等对健康差距的相对贡献度介于60.436%~61.010%.以实证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从提升国民健康素养、增加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与阻断健康差距的代际传递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 2012-2021年共6期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査(CGSS)数据,利用事前非参数法分解得到努力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从结构分解的研究视角揭示了收人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努力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正向作用。机会不平等产生负向影响,这一研究结论经相关稳健性检验后仍稳健可靠。本研究利用分组回归和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探析了这一影响效应在不同收人水平、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年份的异质性特点。进一步地,本文构建起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机会不平等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路径中,社会平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部分中介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提高我国居民幸福感水平、寻求“伊斯特林悖论”的破解之道提供了政策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我国的低生育意愿嵌入在“望子成龙”的文化背景和机会不平等的结构性特征中;子女的成就会给居民带来荣耀和满足,但由于机会不平等的影响,付出同等努力程度后子女却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成就或回报;这时,由于子女成就的不确定性,生育意愿将受到抑制。不仅如此,从机会不平等对居民生育意愿的抑制效果看,家庭对子女成就的重视程度、社会必要养育成本和收入水平均对该抑制效果有重要影响。基于CGSS等数据,本文对系列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机会不平等显著抑制了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在更换模型设定、重新测算机会不平等和采用工具变量法等检验后,证实两者存在稳健的因果关系;(2)从影响渠道看,机会不平等会降低预期子女成就,进而抑制居民生育意愿;(3)社会必要养育成本越高,意愿生育水平越低;但即使降低了社会必要养育成本,机会不平等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仍存在,甚至在社会必要养育成本较低时,其边际作用更大;(4)从其他调节变量看,工资收入提升可缓解机会不平等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而家庭对子女成就的重视程度则加剧其抑制效果。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我国生育意愿偏低的特征事实,并拓展了对机会不平等及其影响的研...  相似文献   

10.
黄波 《理论观察》2008,(4):116-118
高等教育平等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整个社会努力实现的目标。国家应该使每个公民都享有教育起点也就是教育机会上的平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的平等。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切实平等创造了条件。主要体现在入学机会、师资水平、信息获取等诸多方面,但它用于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只有在公民具有了网络教育机会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反之只会拉大我国现存教育不平等的鸿沟。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印两国农村内部不平等程度基本上差不多,但是两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历史变化和趋势不一样;中国城乡之间无论是收入差距,还是消费差距所反映的不平等程度都明显高于印度的不平等;中国是农村不平等大于城市不平等程度,而印度则是城市不平等大于农村不平等。导致这些结构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印度的经济增长包括技术变化、对外开放、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于城乡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等收入不平等变化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更大;而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等因素虽然对于收入不平等也有一定影响,但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理念(先富后富政策理念与城市和沿海偏向政策)则对于城乡内部以及同一地区内城乡之间的不平等的影响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由权力资本、城乡分割、地方垄断、行业垄断以及灰色收入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 ,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基本原因。当前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虽然我国在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中明确了男女平等就业原则,但是就业市场中依然存在性别歧视。本文从男女就业不平等的具体表现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男女在就业机会、就业质量、职位升迁等方面的不平等,剖析了生物性别决定论、市场机制等五个影响男女就业不平等的因素,并从创新角度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何燕 《科学决策》2016,(10):20-46
论文利用2003-2008年CGSS的微观个体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解方法对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首先对收入不平等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农村收入极端不平等,并且呈上升趋势。回归分解结果表明,年龄、教育、性别、东部地区虚拟变量、政治地位、婚姻、健康和幸福感是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决定要素。其中教育、年龄、性别、东部地区虚拟变量和健康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显著。其余变量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其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研究结论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和有效调控收入差距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个体失业风险的Hank模型来分析财政政策降低不平等的影响路径与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由于储蓄规则和流动性约束作用,不平等的加剧会增加总储蓄率,不利于向以消费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2)降低收入所得税对减轻不平等的效果取决于其累进程度,降低比例税可降低不平等,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对改善不平等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美收入不平等的效应比较及其理论含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经济增长、发展机会、社会公众态度反应以及政治稳定等角度出发,通过对美国和中国的不平等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各自的收入不平等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和特点,从而说明,不能简单地用基尼系数作为判断收入分配差距大小的惟一依据来判定现实的收入分配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判定收入不平等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何等性质、何等程度的影响,并以此来分析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以及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九月小组"登上历史舞台,约翰·罗默成为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从政治经济学转入对政治哲学的研究,罗默从经济和哲学两个视角对平等问题进行阐发,提出机会平等理论。他主张机会平等应"钝于禀赋,敏于志向",公平应注重起点的平等,起点的不平等必然导致结果不公平。对因社会任意性带来的起点不平等应通过社会政策进行补偿。个人应对自己的努力和选择负责,社会也应充分激发个人的努力潜能,按群体进行努力程度的比较从而确定分配方案,这才是平等和正义的要义。  相似文献   

18.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印两国农村内部不平等程度基本上差不多,但是两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历史变化和趋势不一样;中国城乡之间无论是收入差距,还是消费差距所反映的不平等程度都明显高于印度的不平等;中国是农村不平等大于城市不平等程度,而印度则是城市不平等大于农村不平等。导致这些结构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印度的经济增长包括技术变化、对外开放、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于城乡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等收入不平等变化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更大;而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等因素虽然对于收入不平等也有一定影响,但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理念(先富后富政策理念与城市和沿海偏向政策)则对于城乡内部以及同一地区内城乡之间的不平等的影响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差异研究中,往往忽视差异中的合理成分,而供给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受需求因素的影响。文章以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使用Gini系数回归分解方法控制需求因素对供给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需求因素对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差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控制需求因素后,不平等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不平等——教育质量不平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丽秋 《南方经济》2006,2(4):15-23
本文在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个体从最大化个人效用出发,考虑地域间房屋租金和子女教育质量的差异,选择居住地的OGM模型。首先分析社会分层持续的条件和原因,进而分析教育质量的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最后,对中国教育质量的不平等进行统计性描述,并估计了区域性教育质量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教育质量差异对收入差异影响显著,而教育年限差异的影响对非东部地区的收入差异是不显著的,而对东部地区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