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据港府统计,1991年头十个月,内港贸易总额为4029.2亿港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内港贸易额占香港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则从1990年的30.8%上升到1991年头十个月的32.2%,中国大陆仍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过去多年,内地已成为香港转口和进口的最大市场。虽然现时美国仍为港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但自1989年以来,港产品出口到美国的货值逐年减少,相反,出口到内地的则稳步上升。至1991年头十个月,美国及内地市场分别占港产品出口总额的26.7%和23.4%,而在1986年,这个比重分别为41.7%和11.7%。若按过去几年的发展趋势,内地市场将有可能在1992年取代美国而成为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2.
数字     
150亿港元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田北俊表示,去年访港旅客在香港的餐饮消费,超过150亿港元,比2009年大幅上升四成。今年头四个月共有1300万游客访港,比去年同期上升一成半。3万亿日元至10万亿日元日本政府初步测算显示,东电的赔偿总额在3万亿日元(约合371亿美元)至10万亿日元(约合1235亿美元),赔偿年限将持续8至25年。  相似文献   

3.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香港经济的“生命线”之一。到1992年9月底,香港共有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及接受存款公司共306家,其分行网络遍布全港各个角落。来自27个国家的161家海外注册银行中,大部分属于全球最大的500家银行。据1992年6月银行业资产负债表显示,香港银行业总资产额为56160亿港元,存款额为14440亿港元,银行同业拆放总额迭27680亿港元,其中79%以上业内交易是与海外银行进行的。由此可见,香港与全球银行体系皆有紧密的联系,拥有一个对外资银行较为开放的市场,对居民在本地与外  相似文献   

4.
《中国拍卖》2023,(1):70-75
<正>12月3日,佳士得香港2022秋拍以成交总额27亿港元成绩收官,刷新15项世界拍卖纪录,58件拍品成交价超1000万港元,显赫单一藏家珍藏专拍100%全数成交。截至目前,佳士得香港2022年度的成交总额达64亿港元,为史上第三高成交总额,超越疫情前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亚洲第一金融中心、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并向世界证明“一国两制”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经济表现是重要衡量指标——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2.86万亿港元;人均GDP(以名义计算)从回归前的19.2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38.71万港元;财政储备从1997至1998财年的4575亿港元增长到2021至2022财年的9572亿港元。上图为6月27日,香港尖沙咀栢丽购物大道挂上国旗及区旗庆回归。  相似文献   

6.
从2004年1月1日起,《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实施以来,内地给予优惠进口的货物逐季增加,香港受惠领域逐渐扩大。据海关统计,第一季度经内地口岸实际验放的香港CEPA项下货物总值为1.7亿港元,第二季度为2亿港元,第三季度为2.8亿港元,累计实际进口6.5亿港元,免征关税4446.8万元人民币。据了解,CEPA实施后,香港的制造业不断  相似文献   

7.
1990年香港出口贸易出现10年来未有的颓势,截至10月份月月累计均减幅,10月始呈转机,出口值达221亿余港元,创月份出口的历史最高纪录.香港最大的出口市场是美国,去年首三季港出口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受美市场不振的影响,3季度对美出口值累计下降41.8亿港元,降幅达8%,其次,本地的高工资、高利率、高汇率也不利于出口.  相似文献   

8.
怡和洋行为家族的国际财团,早在1832年创于广州,后迁香港,靠贩运鸦片起家,盛时为在华英资一大势力,在香港就有300家公司,涉足各行各业,九龙仓为其骨干企业。1980年为包玉刚调资22亿港元调走,怡和陷入困境,改由亨利、西门共掌权,1984年宣布册迁百慕大,一度引致香港迁册风。西门用人唯才,采取有效措施,怡和蔚然中兴,1989年名列港财阀第二,1992年上市估1071亿港元。在当前中英争拗中,西门一伙卖力帮闲英政府,未脱当年怡和旧习。  相似文献   

9.
商业排行     
香港IPO集资额跃居全球第二今年以来,在香港进行的IP(O首次公开募股)集资总额达到3419亿港元,较去年的1657亿港元增长1倍多,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企业纷纷前往香港股市筹措资金,今年香港股市新挂牌上市IPO的筹资额,预期将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05年香港IPO的筹资额,高达1千920亿港元,预估2006年将再增加80亿港元,总额高达2千亿港元,预期会有7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挂牌上市。  相似文献   

11.
一自1979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贸易来往和技术交流迅速发展,1986年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创历史的最高纪录,并出现了一些十分可喜的情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双边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根据香港当局的统计,1986年内地与香港的双边贸易总额达1405.49亿港元,较1985年的1201.75亿港元增长了16.95%,创历史的最高纪录,占香港对外贸易比重25.44%。这是继1985年后内地与香港的贸易连续两年超过了美国,跃居香港对外贸易的首位。  相似文献   

12.
近 2 0年来 ,中资企业已发展成为香港经济中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群体。香港中资企业协会会长刘金宝近日透露 ,目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在港中资企业已超过 2 0 0 0家 ,总资产约 1735 0亿港元。截至目前 ,香港中资企业在内地累计投资达 15 0 0亿港元 ,投资项目超过 30 0 0个。香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告》2005,(3):144-148
香港约有1000多家广告公司,广告营业额达120亿港元以上,而跨国广告公司在香港开设的分支机构组成的香港广告商会,会员只有19家,而广告营业额却占全港广告总额的一半以上。香港4A广告协会对会员的要求是年营业额至少为5000万港元,必须对客户收足15%佣金及17.65%服务费。  相似文献   

14.
1987年香港出口总值创1952.54亿港元(下同)纪录,比上年增长26.8%,是10年来最大增幅。1988年经历了上年10月的世界股市风暴之后,要在1987年创纪录的基础上再现类似增幅,显现是不现实的。但是,尽管前三个季度,世界经济与贸易形势起着忽冷忽热的戏剧性变化,影响到香港产品出口的发展,从10月公布的9月份临时贸易统计看,首3季港产品出口值已达1563.73亿元,增幅10.8%,季度出口月月见升(1~7月增幅10.5%、1-8月10.6%),形势好转。上半年出口为956亿元,3季度竟增至607.5亿元,为上半年的67.5%。7月份首次突破200亿元,8月又进至206亿元,超过去年7月最高的187.5亿元,一再创新纪录。1-11月累计达到1964.91亿元;全年可望超过2150亿元(香港厂商会长估计增长13-15%则可达2200~2250亿元水平),创出新纪录。本文试就一年来香港产品出口情况作一初步检讨。  相似文献   

15.
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展览业共为香港经济带来264亿港元(33亿8,000万美元)进账,约等于香港生产总值的1.8%。较之2004年首份同类型的报告,2006年的研究结果确认香港展览业正值强劲增长阶段,为本地整体经济带来巨大贡献。该份研究报告由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委托KPMG交易顾问服务公司进行,旨在探讨香港展览业2006年度对本地经济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旅游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动用近亿港元在内地推广旅游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用大约9510万港元,加强在内地的市场推广计划、提升香港旅游业服务素质、推广好客文化。去年访港旅客为1550万人次,已是历年第二高的访港旅客人次。  相似文献   

17.
包玉刚1955年以70万美元买下8200吨、20年船龄的旧船,到1956年即骤增到七艘,20年间跻身世界船王之列,拥有2000万吨的船队。80年代初期,世界航运业衰退,包氏当机立断弃舟登陆,1980年一夜之间调动现金22亿港元购入九龙仓2000万股,夺得控股大权,轰动全香港,1985年投入25亿港元,接过会德丰洋行主席的权杖;次年,又以3亿港元收购渣打银行14.9%股权,进入该行董事局,成为港华资先后担任两英资银行——汇丰、渣打董事局副主席的第一人。本文叙述与评论了包玉刚经营成功的主要事迹与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1月21日上午10点,香港联交所大厅内人潮涌动,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挂牌交易了。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物美创下了四项纪录——香港创业板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新上市个股;首家内地的民营零售企业赴港上市;超额认购倍数最高;募集金额最大。开盘仅5分钟,股价便由开盘时的7.8港元/股上涨到8.25港元/股,成为当天H股市场最活跃的股票之一。此次上市成功募集资金6亿多港元。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其中最活跃也最令人瞩目的便是中港之间转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尽管港产品出口贸易在80年代以来处于相对停滞状态,香港的转口贸易却在中港转口贸易的有力带动下迅速地发展,从1988年起,已连续3年超过了港产品出口贸易。现在,香港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由以出口为主导转变为以转口为主导。香港转口贸易在80年代的重新振兴和中港转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已经对香港经济产  相似文献   

20.
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理论可以引入对香港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分析,90年代,美国市场对香港已不象以往那样有决定性的影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对香港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南中国将成为更加富有活力的新经济地带,全面吸引和推动港与其合作,从而使港经济全面进入更多元化、跨地区性的发展阶段,将进一步巩固港作为亚太地区金融、商业活动中心的地位。从1992年开始的三四年内,很可能保持6—7%理想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