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引起广泛关注.在失衡格局的维系和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经济功能的国际分工关系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
3.
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最新发展
新世纪之初,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国际生产网络不断深化,中国成为首选之地。国际生产网络是指共同参与某特定产品或服务制造过程的不同国家的企业所形成的国际分工协作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跨国公司起核心作用。它们将产业或服务的制造过程进行分解,并根据不同生产阶段或功能对生产要素和技术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地区成本、资源、物流和市场的差别,在全球范围之内,进行最有效率的区位配置,以获取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4.
<正> 对外开放的终极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利益,而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获得这种经济利益,则取决于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与其经济资源总量、结构、体制和管理等因素都有直接关系,但其中最重要的还在于经济结构,因为这是构成参与国际分工进而获得经济利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 中日贸易格局原来是典型的垂直性分工,双方关系完全是互补性的,不存在竞争。近年来,中国对日出口中制成品比率上升,两国在纺织品等行业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但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国即使在这些行业也存在明确的互补性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在APEC成员中,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互补性最强,贸易竞争性最弱。 相似文献
6.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秦汉以降,直至晚清,中国版图辽阔.周边国家附属称臣者众。朝鲜与中国仅一江之隔,自古以来两国交往密切。古朝鲜没有文字.书写皆使用汉字。新罗统一后。始创造朝鲜文字。中国东邻日本与中华一衣带水,两国文化交流频繁.早在秦汉时期日本人民就从中国学会了稻米种植和冶炼金属的方法。隋唐时期.中日交往达到高潮.日本大批遣唐使访华.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典章制度。日本文字最初使用汉字.后利用汉字偏旁改造成51个字母,遂有片假名和平假名。日本在华留学生有许多对中国文化造诣很深.如吉备真备、空海、阿倍仲麻吕(晁衡)等。中国与越南古代即密切交往,直至中法战争后越南方归法国保护。新加坡华人占76%.菲律宾国内华人血统甚多。中华汉文化影响所及,可达东亚和南亚。 相似文献
7.
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及变动趋势——基于东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多数人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来源于国内实际因素,而忽略了国际分工对贸易收支的作用以及贸易品的异质性问题。国际贸易可以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当前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本文认为国际分工决定国际贸易,我国在东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导致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大量顺差,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这个结论。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率大幅下降,但只要东亚分工格局未变,我国大量外贸顺差的局面就不会改变。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从短期来看,我国应当实施鼓励出口的措施,例如人民币贬值、提高出口退税率和积极开拓新的世界市场等;而从长期来看,则应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升级来逐步扭转我国在东亚产品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8.
9.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国际市场作为全球资源配置、技术交流的超级“平台”,正以其巨大的市场功能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国际市场、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是经济全球化的主题,而深入研究现代国际市场格局及其创新发展特点,对于理解和把握经济全球化进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国际分工格局呈现出以要素分工力主导的特征。在这一分工格局下,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劳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乃是必然选择。但劳动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保障劳动参与国际分工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保障劳动参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从长远看,保障发展中国家分工利益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要素质量。 相似文献
12.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问题,在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贸易实践中一直倍受争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典的国际分工理论多以“规模报酬递减”作为基础假设条件,并形成了误导,使很多人忽略了规模报酬“递增”在国际分工形成、发展方面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人们对大型企业形成“垄断”的恐惧,使人们对以规模经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美国的需求膨胀曾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随着这一条件的消失,东亚地区的产业分工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增多,相互依赖加深,对美依存度下降。但由于美国跟不上以机械产业为主导的东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美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失衡问题仍未解决,摩擦热点反而扩大化,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地位更加虚弱。 相似文献
14.
15.
16.
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跨国公司住国际分工中的主体地他使中国所处的地位更加不利。为了改变这种小利情况,中国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对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行为的监管,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全面融入全球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国际生产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它使国际分工的边界正从产业层次转换为价值链层次。首先阐述了国际生产网络的内涵,然后通过与雁行模式作比较体现国际生产网络的特点,接着分析了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最后对如何提升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90年代以来,随着亚太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两国两地区(以下简称东亚)的经贸合作日趋密切,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外商在华投资设厂与合资办厂势头旺盛,我国由此发展了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与加工装配业,并与东亚形成了较密切的产业分工格局。随着外商在华投资竞争的开展。东亚产业分工格局正面临着新的变化和重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