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维 《农家之友》2006,(8S):64-64
编辑同志:“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应当给予他们切实的国民待遇。我们总感觉到“农民工”这个称谓,带有一些歧视性的意味,应该予以改变。呼吁将“农民工”改称为“新工人”。  相似文献   

2.
连日来,媒体报道说我国多地在酝酿取消或已经取消“农民工”称谓。但笔者认为,以一个新的称谓取代农民工称谓,本质上与“农民工”的叫法区别不大。像珠海即使将“农民工”称谓改称“特区新市民”,但实际并不能改变“农民工”身份。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一个沉重的话题。他们是“工人中的农民”,他们是“农民中的工人”。他们的前面是工人,他们的后面是农民。当一种制度能积极推动他们加入前面的队伍,而不是让他们后退或处于无奈抉择状态,这种制度就是文明进步的!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顾问》2010,(11):49-49
福建省泉州市的农民工主要是新一代“80后”农民工,为让百万“新泉州人”真正融入城市,泉州市总工会注重文化维权,突出文化关爱,着力提升农民工文化素质,帮助农民工逐步实现“三大转变”,从而使百万新一代农民工实现“有位”“有为”。  相似文献   

5.
《南方农村》2011,(3):91-91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魏晓东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解读新“三农”的文章。他说:新“三农”是相对于传统“三农”而言,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转型,新的社会阶层在不断地分化和组合,从传统的农民中逐步分离出的新群体。具体是指“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家出身就业难的大中专毕业生”和“新生代大学生村官”。这三部分青年人,他们都和传统的“三农”有密切的联系且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特征明显的新群体,故称为新“三农”。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人,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有关工人的解释是:“他们不占有工厂的生产资料,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计”。正因为农民工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进城期间既不属于城镇居民,又不属于务农农民,养老保险的缺失在他们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所以要通过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来保障农民工老年生活。  相似文献   

7.
一、农民进城,农民工为先行者在此过程中,流动于城市和乡村的“农民工”就是最好的转移主体。目前我们讲的农民工,主要包括失地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民、乡镇企业职工和部分农转非人员。据统计,我国目前常年流动的农民工大约有8000多万。虽然没有得到正式城市户口,也没有获得基本公共服务,但是其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已与城镇劳动力大体相同。他们熟悉城市生活,已经有了扎根于城市的生存能力。而且他们是自发形成的,自己有动力,只要顺应这个发展趋势,不需要过  相似文献   

8.
宪法平等权体现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权利的平等的实现、保障和救济.作为公民平等权的应有之意,无论是城市户口的工人还是农民工,在就业、生活各方面应该享有平等的待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从宪法平等权的角度研究“民工荒”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方农村》2012,28(6):8-8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通常指的是“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广东将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表示“农民工”称谓带有歧视色彩,呼吁社会慎用这一称谓。“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为什么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上特定的标签呢?”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称谓伴随着农民进城务工而来,其创造性基于“工”或“工人”的符号性质,进而衍生出来一些内涵特征,表征着农民工从农民向工人转变,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过渡的新变化。这种创造性表现在农民对于流动空间的选择和流动机会的把握,对于“工人”职业与工作的选择与适应(包括职业选择、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素质提升等),  相似文献   

11.
据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新生代农民工专题报道》,到2011年底上海有600万农民工,其中新生代农民工达360-400万。新生代“新”在年轻;“新”在没有务农经验;“新”在对城市生活有更强的憧憬和向往;“新”在更少家庭负担。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将有助于农民工顺利在城市就业、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90后”农民工在农业转移人口群体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做好“90后”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镇化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流动打工主体,而“90后”农民工群体中仅有3.8%愿意回乡务农,75%的人“选择经商、开办工厂或去企业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维权一直是个苦涩的话题.为了能讨回自己的血汗钱,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们可谓想尽办法,投诉、上访、跳楼、自焚、卧轨、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当我们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的这些“过激”行为时,总不免要提醒农民工们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但是谁又会考虑到很多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少之又少.甚至对所谓的“法律武器”一无所知呢?  相似文献   

14.
春节期间,在珠三角地区.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辞工退保成“潮”,有的地方退保率超过95%。社保政策成“花瓶”,引发了大众对制度设计缺陷和利益驱动的质疑。 社保政策成“花瓶”,原因很多。但不能归结为农民工眼光短浅,只在乎千把元的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养老保障。首先是针对农民工设计的社保制度有缺陷。当前农民工的社保账户几乎都不能跨地域流动,他们的社保金是“不能通存通兑的存款”。另一方面农民工流动性很高。  相似文献   

15.
近日读报,两则关于“有权拒绝”的消息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一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安总局和国家煤监局联合开展“关爱农民工生命安全与健康特别行动”,提出“对企业尤其是煤矿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并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工人有权拒绝”。另一则是上海市教委规范中小学校检查评比项目,提出“今后,凡未经预先公示和公告的项目,中小学校可以拒绝接受检查评比”。表面看来,上级规定义正词严,给予基层人员“拒绝”的权力,但是,这一权力真的能够正常行使吗?拿农民工的拒绝权来说,不能说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差,也不能怨他们不顾个人生命危险,谁愿意到…  相似文献   

16.
1月3日,北京市石景山区西山汇建筑工地上,一农民工为讨要工资,爬上有十几层楼高的塔吊。事发后,消防官兵到场营救,有记者从工地上了解到,轻生工人已经拿到钱返回家中。  相似文献   

17.
有一则消息,读后很让人感慨。说的是福建省和福州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了多场以招收农民工为主的专场招聘会,提供了数万个岗位。为吸引农民工,举办方在招聘会之前专门张贴宣传条幅,在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散布传单,可每场招聘会农民工都不足百人,农民工宁愿站在马路上,也不去应聘。按理说,农民工找工作都是如饥似渴,遇上招聘会都是求之不得,可何以出现招“工寒流”?虽说原因种种,但招“工寒流”主要在于农民工“的寒心”。这几年,尽管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都极为关注农民工,在就业维权、生活环境、子女入学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切实的帮助和照顾,使农民…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顾问》2009,(8):45-45
2009年6月18日一大早,安徽省庐江县冶父山镇魏岗村的返乡农民工董玉林等人,与另外10多名返乡农民工一同乘车前往上海,再从上海乘飞机跨洋出海,到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去打“洋工”。2009年6月以来,该县已组织首批34名农民工走出国门,让他们在异国他乡发挥专长,也为各自的家庭创造丰厚的收入。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指的是那些在城市中从事工业活动但保留农民身份的人。“农民工”这个概念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政策实施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农民工”是一个具有歧视性的概念,是一个不利于社会主义本质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实现、不利于人与社会、城市与工业发展的概念。总之,“农民工”是一个不宜再提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民工潮”:一个跨世纪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潮”现象出现于80年代末,进入90年以后规模急剧扩大。据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全国常年流动着的“农民工”大约有5000-6000万人,他们主要来自人多地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主要流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每年春节前后,庞大的“农民工”的集中返乡和外出,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社会景观,其所形成的强大“冲击波”,令政府感到棘手,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