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造船强国的船舶制造产业发展之路可以看出,造船强国普遍重视国内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欧洲船舶配套产业主要致力于新产品开发、许可证技术转让、售前售后服务,以及高精度高附加值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同欧美日韩船舶制造强国的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主要生产的船用设备远远不能满足造船的需求,船用设备系统集成总体配套能力相对较弱。与此同时,我国的船用设备尚未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相对制约了我国船舶配套产业研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造船意味着造船场地,配套材料和设备要完全服从信息化需要,智能化要体现船舶、航运、港口、联运广域物流网络系统连成一体。发展环保船舶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船舶主配电是船舶的电能核心管理设施,是船舶的重要配套设备.随着国内造船电气配套行业不断发展,我国船舶电气设备技术和产品取得了持续进步.特别是其中的重要设备——船舶主配电柜已经非常成熟,并占领了国内外市场较大份额.就目前而言,在国内造船市场,不管是国内船舶还是出口船舶,本土生产的船舶主配电柜已经成为配供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造船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船舶配套设备金额占到整艘船舶成交额的60%左右,世界船舶配套设备年销售总额同造船、修船和游艇工业所占市场份额大体相当.发达的船舶配套业是提高造船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韩国船用设备的装船率达90%以上,日本更是高达98%,德国、挪威等欧洲国家,船用设备不仅可满足国内造船业的国产化需要,产量的60%还用于出口.可以说,没有强大的船舶配套业支撑,就很难成为一个造船强国.  相似文献   

5.
船舶总公司所属企业主要以生产建造各种船舶及船舶配套产品为主,全系统年造船能力超过百万吨。建造一条船舶,材料设备成本约占造船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近几年来船舶总公司把节约原材料工作列为节约工作的重点来抓。船舶建造过程中主要消耗的原材料除钢材外,还有涂料、隔热绝缘材料、电缆、电焊条等,这几种原材料的成  相似文献   

6.
在船舶产品建造过程中,造船成本一般占船价的90%左右,其中材料设备成本占全部造船成本的70%左右,而在材料设备中,船体钢材是重头戏,提高钢材利用率是降低造船成本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产品实际成本。为进一步提高我厂市场竞争力,提高钢材的利用水平,必须摸清目前钢材在我厂船舶产品建造过程中的利用率。根据工厂生产经营情况,确定以4800HP平台供应船为跟踪调查对象,查清此型船从设计该船的所需钢材的净重、工艺定额、钢材领用、材料代用、非工艺性损  相似文献   

7.
造船成本增高是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在驱动造船成本上升的诸多因素中,通常认为工资增长过快和生产效率低下致使劳动成本增加,是导致我国造船成本优势消退的主要原因。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材料设备成本的增高。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材料设备成本控制已成为造船成本控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材料设备是导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发布了若干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的指导意见,指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优质造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帮助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渡过难关。然而,由于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一些企业破产和重组,船舶工业的信贷政策不断被金融机构限制,造船的总资金缺口问题仍然很严重:造船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发展资金显著增加,现金流日趋紧张。此外,由于船舶及船舶设备市场的不断下滑,船舶配套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因此,针对江苏省船舶制造企业由于金融抑制所导致的财务萧条和经验经营困难等问题,展开船舶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选择优化。探寻其运作机理,进而探索出适合于本省船舶制造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实施路径,助力本省船舶产业的提质升级,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理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造船成本的增高是当前我国造船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在驱动造船成本上升的诸多因素中,通常认为工人工资增长过快和劳动生产率增长过慢致使劳动力成本增加,是导致我国造船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因素,即我国造船业材料设备成本的急剧增加.我们通过以往的数据分析发现,材料设备成本控制已成为造船成本控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已逐渐成为导致我国造船成本上升的首要因素.我国的造船业应尽快采取坚决措施,降低材料设备成本,以提高我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船舶建造的保障——原材料及船用设备供应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船舶建造成本的基本构成对于造船企业来讲,一艘船的建造成本大致由下述几大部分构成: 由表1可以看出,原材料及船用设备在船舶建造总费用中所占比例高达70%,其中船用设备约占45%以上,体现出船舶建造的“装配”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船舶企业在船舶建造的全流程中,对原材料及船用配套设备的供应有着很高的依赖性。船舶企  相似文献   

11.
锚链是船舶航行和海洋工业石油平台固定装置所不可缺少的安全保障部件,锚链需求主要取决于两部分,一部分源于旧链的更新需求,另一部分源于新建船舶和海洋石油平台的新增需求。其市场供求状况与造船行业和海洋工业发展息息相关。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国内造船行业成本优势明显,船舶自主配套能力逐渐增强,附加值高的船舶制造不断取得突破,预期中国造船行业在全球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全球造船业将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业内专家表示,  相似文献   

12.
为使船舶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和出口支柱产业,到2000年跻身于先进造船国家行列,在国际造船市场上的份额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左右,造船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位,造船产量发展的同时,必须使船用设备的生产水平(规模、能力、质量)与之相适应。船用设备立足国内配套是船舶工业发展的基础,10多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改革开放,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工艺,引进了专利,船舶配套设备有了长足的进步,基本上适应了前些年船舶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内外原材料市场不断上涨,船舶配套设备供应日趋紧张的激烈竞争,不但导致了造船生产成本持续增加。而且增大了保控节点的难度。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占造船成本60~70%的采购成本是公司降本增效的主战场;物资采购管理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作为公司降本增效主战场的物资部更是责无旁贷。如何能够在逐渐转向卖方市场的船舶物资市场上抢占先机,锁定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降低采购成本”的巨大“利润杠杆效应”,充分支持公司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物资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船舶配套业是指生产和制造除船体以外的所有船用设备及装置的工业,它与船舶总装业、船舶修理业共同组成完整的船舶工业。船舶配套产品的价值约占船舶总价值的2/3,在船舶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船舶配套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打造世界造船强国的必要条件。因而,总结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模式,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船舶配套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世界船舶配套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船用设备市场规模 2010年,世界造船完工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800艘、1.47亿载重吨,同比增长6.9%/26.7%,这就意味着世界船舶配套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如果按每亿载重吨船舶价值800亿美元和船舶配套设备成本占船价的平均比例为55%估算,2010年世界船配设备市场规模大约在640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世界和我国造船完工量双双再创历史新高,国际船市持续火爆,我国造船能力进一步增强.然而,这表面红火的形势并不能让中国造船人感到真正的欢欣.因为我国船舶配套业落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随着造船规模扩大、产量大幅增加,造船企业进口船用设备的成本也在大幅上升,主要船用设备、关键部件供货紧张,受国外设备厂商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制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造船业。造船业起步后,船舶配套设备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从船板、船机到各种配套部件,几乎是100%的进口货。一艘船建造完工交付后,韩国造船企业算算细账后发现,自己仅挣下了几个劳动力的血汗钱。这种切肤之痛使韩国造船人深深体会到要发展本国的造船工业,就必须同时下大力气发展船舶配套业,要尽快实现国产化,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举足轻重配套件卡住造船业的脖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工业对配套设备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以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子仪器为主的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自主配套设备发展严重滞后,制约着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大连两大船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08年,但船厂领导却对配套心里没底.无论是在船厂还是在船用配套厂,记者所到之处,听到的是同一种声音:船舶配套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造船业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不打破,中国成为造船强国只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9.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船舶配套业.已形成规模较大、品种较全的配套体系.自主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在高端配套设备研制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进入21世纪后.日本船舶配套业在与造船业的互动发展中没能及时、广泛地实施全球布局战略.市场份额下降。深入分析日本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路径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船用配套设备的价值占船舶总价值的40%左右.发达国家的船舶配套业不仅被视为进入世界先进造船国家行列的重要标志,更是判断一个国家船舶工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