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认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个提法的基本思想是正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因为,这个提法从人民需要与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来构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大思路是对的,也就是说,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提法寓含有整个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一般规定性。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从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要经历初始阶段这个一般意义上讲的,而是指象中国这样原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  相似文献   

3.
一、理论命题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主题是由经济基本矛盾决定的,它规定着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政府的行动纲领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一定时期经济发展主题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属性、基本矛盾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就是说,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基本矛盾,因而也具有相应的经济发展主题。改革前的中央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先进”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矛盾。因此,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就是抓生产关系公有化革命,促生产力多快好省的发展。70年  相似文献   

4.
前一段时期,哲学界、史学界、经济学界围绕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只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而不是两对矛盾;也有的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也有的识为物质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有的讲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总之,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理解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正> 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概括,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正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到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不仅抛弃了“阶级斗争仍然是主要矛盾并贯穿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始终”的左倾错误观点,比党的“八大”决议进一步科学地表述了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而且向我们启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尤其是社会主义生产,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只有在任何情况下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2016,(3):35-37
<正>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即将走过百年历程;从新中国成立算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六十余载。历史告诉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以及科学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创新提出实现生产目的有效途径,是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当前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面对社会出现的新矛盾,生产力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广大人民提出的新诉求,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研判当下,创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阐释其新内涵、拓展其实现途径。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的历史回顾基于对当时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不仅特指中国。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它是一切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特殊历史任务是搞好经济体制改革,把握住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新中国建立以来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表现。我国进入新时代是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根据的解读有待商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渐进的,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这种转化有其特殊性,具有连接性和发展性,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关系。而以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往往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根本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并不矛盾,而是相统一的。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确定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战略布局,这是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必要时机。同时,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隐含着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紧紧抓住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首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要靠发展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靠发展来巩固和推进。社会主义要强大,要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江泽民也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上,民富国强的实现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它是社会经济特征的构成部分;社会环境,指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形成和体现的人际关系,其中包括经济关系与思想政治关系,这些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环境。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根本改变社会生产落后的面貌,面临着迅速发展商品经济问题。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也相应有了较明显的改变,其中,有改善的一面,又有混乱的现象。因而正确认识商品经济发展同社会环境的关系,对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讲要做到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坚定一种信念.这个信念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就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这条不把握,发展的主题就不可能突出.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什么,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生产发展滞后的矛盾,这个矛盾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就要继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经济思想的理论源泉.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并与落后社会形态相连接形成了混合的社会形态,此后后进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历程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以此为根本依据,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制定开展国内经济建设和处理国际经济关系的战略和政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15.
<正>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特征 党的十五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一转型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和经济快速恢复的时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进行着最空前的经济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而生态和谐、低碳经济等理念又为社会所积极倡导。因此,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为指导建设生态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着发生了变化,面对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和解决,文章从哲学、历史、经济、社会、生态等层面对其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期望能通过深入贯彻和实施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健全和夯实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充分树立文化自信和自觉,优化和提升民生发展水平、创新和落实社会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描绘美丽中国画卷,全面从严治党不能动摇、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9.
刘世佳 《生产力研究》1994,(4):23-26,37
本文系统地研究分析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从五个方面作了概括,即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阶段;要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根本动力;改革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两种不同方式,改革解放生产力是革命解放生产力的继续和发展,两者根本日的是一致的;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7,(12):9-12
<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疑是党的十九大立足于全局而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的丰富内涵,当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理解,但经济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和角度。因而,站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立场上,围绕我国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