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东金矿主要是燕山期形成的。它的分布在空间上同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关系。冀东金矿产部在绢云母——绿泥石化带中,矿脉边缘存在黄铁绢英岩化边。太古代晚期侵位的基性岩墙变质达角闪麻粒岩相,说明太古代末期冀东地区发生一次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该地区在早前武寒纪可能存在多期成矿作用,但在多期区域变质作用下,太古代生成的金矿不可能被保存下来。燕山期是最晚一次规模岩浆活动,它是金活化、迁移和集富成矿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早太古代的优地槽常被人们称为早太古代绿岩带。以赋存科马提岩为标志,以具超基性岩群,钙碱性岩群(绿岩群),沉积岩群的三位一体为特征,多见于绿片岩相中。近年来麻粒岩相深变质岩区亦有发现,往往在特征上具惊人的全球一致性。国外曾多处发现并进行过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条山北段变质岩系中:绛县群变质原岩是由一套滨海相、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岩石组成;中条群变质原岩是由一套滨海相、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和浅海内源复成分碳酸盐岩沉积岩组成,两者均伴有一定量的火山喷发物质和岩浆侵入活动。中条群泥质变质岩随着变质作用条件的改变,出现由绿泥石带至十字石带的递增变质带序列,呈北东向分布的短轴复合“热向斜”形态。中条群变质岩石成因网格表明:区域递增变质带主要是由于温度值升高引起的,变质作用条件大体为 PH_2~O=2~5千巴,T=350 ℃—580℃,变质相为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地热梯度为17℃~20℃/km,为偏低的中压相系类型。  相似文献   

4.
太华群位于秦岭北段,是该区最老的变质基底,经 Nd—Sr 同位素研究,测得模式年龄为2.6Ga。太华群原岩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主要为富铁拉斑玄武岩,经变质作用形成角闪岩、斜长角闪岩以及紫苏辉石角闪麻粒岩等角闪质岩石。变质岩系受到了混合岩化作用。角闪石的矿物化学和结构特点为 Mg/(Fe~(2+)+Mg)>0.5,(Ca+Na)_B>1.34,N_(aB)<0.67,C_(aB)>1.34,Si 以6.5~7.25为主,根据国际分类,应属于钙质角闪石亚族,主要为镁普通角闪石,其中一个样 Si>7.50,为阳起石。同时取得了角闪石的光性、X 光衍射及红外光谱资料。角闪质岩石从低级角闪岩相到角闪麻粒岩相,属于中压相系,并以角闪岩相为主。形成的温压条件为:压力>5 kb,温度550℃~600℃。太华群变质岩系从年龄、建造、岩类、岩石化学以及含矿性等各方面特点与世界上广泛发育的绿岩带颇为相似,亦应属于绿岩带。只是变质程度较高,以角闪岩相为主,而不是绿片岩相。太古代基性岩有自己的特点,类似于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但也不尽相同,其地壳构造、岩石圈厚度和运动机制与当代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近北庄太古代变质铁矿床位于燕山沉降带北侧与内蒙地轴的交接部位。铁矿床赋存于桑干群谷咀子变质岩系中。含铁建造下部和中部以细粒含石榴石斜长角闪岩为主,上部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铁矿床主要产在上述两种岩类转换部位的斜长角闪岩一侧.初步认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为一倒转背斜。含铁建造原岩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其变质相主要为较高级的角闪岩相。后期有混合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具有:罕见的38 Ga古老变质岩系、早于太古宙末就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板块俯冲记录、并经两期克拉通化、岩石圈减薄与破坏最典型、复合地幔柱最明显、与其它克拉通相比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在新太古代末-中元古代初,区内花岗-绿岩带密布,仅以河北怀安及胶东TTG为例,足以证实为地幔热柱成因;"中部碰撞带"为早期板块俯冲的印记,是和基洛兰(Kenorland)陆块群汇聚过程紧密相联系;自进入1 800~1 600 Ma期间,华北己转变为伸展构造体制,广泛分布有酸性岩浆岩及基性岩脉(岩墙)和伸展裂谷,亦为地幔柱强烈活动的显著特征,无疑是全球哥伦比亚(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组成部分;但进入1 000~700 Ma时,华北除分布基性岩墙(床)群外,只在少数地区有中酸侵入岩体出露,可能是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呈现了隐伏岩浆活动的态势,故有逊于扬子克拉通此期岩浆活动的强度和广度;加里东期("泛华夏期")亦有地台隆升迹象;但演化至中生代,由于受燕山期翘变,和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了华北亚地幔拄构造,同时产生了岩浆作用的"大灾变";成矿作用的"大爆发"。根据华北"G型大火成岩省"及变质核杂岩分布、和地震层析解释资料证实,本区是以渤海湾盆地为中心,形成"一盆多岭"的构造格局。正因为华北克拉通复合地幔柱构造,促使区內成矿成藏作用具备有:独特性(如白云鄂博裂谷产稀土特大型矿床、中条裂谷产铜金超大型矿床)、继承性(如鞍山式铁矿与邯邢式铁矿的成因关系)、成藏作用的复杂性(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联系及山-岭金属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阜平地区的太古宙地壳,主要由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约占50%)组成。变质表壳岩即阜平岩群可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下部叠卜安岩组;上部宋家口岩组。变质深成岩分为钠质和钾质两个系列。在其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三期褶皱变形及其相伴的两期韧性剪切变形:第一期褶皱变形发生于下部表壳岩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第二期褶皱形成于钠质深成岩侵位之后;第三期褶皱群形成于太古宙末期。在二、三期褶皱变形过程中形成两期韧性剪切带。他们共同造就了阜平穹状复合褶皱群的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良岗一带出露的变质表壳岩主要为阜平岩群元坊岩组及宋家口岩组。通过野外岩性组合特征并利用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对其原岩恢复展开探讨。河北良岗一带元坊岩组整体为一套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的岩石组合,局部见磁铁石英岩,原岩建造属中性火山岩夹基性火山岩及陆源碎屑沉积岩建造。该岩组形成环境属于消减带岛弧—前陆盆地构造环境。宋家口岩组可分为三个岩段,一岩段为浅粒岩夹少量钙硅酸盐,二岩段以钙硅酸盐为主,三岩段主要为大理岩,顶部出现少量的变粒岩。原岩建造应为一套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其原岩应形成于岛弧-前陆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晚太古宙大陆的克拉通化作用造成大量陆壳的生长、固结、稳定,并且使陆壳达到近于现代大陆的厚度与相当大的规模。主要证据表现为晚太古宙普遍发生以下地质事件:(1)广泛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使陆壳内物质组分有规律迁移,造成下地壳难以再熔融而长久保持稳定,(2)花岗质岩类(TTG)大量侵入,成为大陆最主要的物质来源。(3)浅水沉积岩系普遍出现,指示成熟稳定的硅铝层上形成环境。(4)大规模不变形岩墙群侵位,证明克拉通已具备足够的刚性与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0.
冀北地区分布的金和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上有相似性,也有差异。金矿主要分布在燕山台褶带内,与早太古代桑干群变质岩系有关,受华力西期水泉沟碱性杂岩体控制。铅锌银等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地轴范围内,与晚太古代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有关,受燕山期中酸性浅一超浅成小岩株控制。两者的构造控制相似。  相似文献   

11.
华北陆台北缘的张宣地区所出露的太古代桑干群变质岩系退变质作用比较普遍。退变质作用使麻粒岩相岩石退变到角闪岩相,保留的麻粒岩成为“残骸”状、“孤岛”状存在于角闪岩相的“海洋”中。并且由于退变质作用影响变质岩类型较多,矿物共生关系复杂,常出现反应生成矿物与反应残留矿物共存。矿物变化主要是单斜辉石,其次是角闪石、斜方辉石、石榴石等暗色矿物退变生成新的矿物,最终形成新的岩石组合类型。Rb—Sr 等时线年龄是退变存在的较为可靠的证据,所测该区的变质作用年龄为28亿年左右,退变质作用年龄大大晚于28亿年,或许靠近20亿年甚至更晚一些。经研究认为,靠近20亿年的年龄代表使麻粒岩相岩石向角闪岩相岩石转变的较大规模的退变质作用的年龄。  相似文献   

12.
板峪口—上寨地区位于太行山中段阜平穹褶束与五台山—恒山花岗绿岩带汇合部位。该区发育两期韧性剪切带,第一期为拆离—滑脱型韧性剪切带;第二期为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带。本文重点总结了韧性剪切带地质特征,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原五台群为由一系列韧性剪切带分割的构造岩片叠置体。板峪口组和五台群金刚库组中的部分中深变质片麻岩为“外来岩片。”原五台山群与阜平群为由韧性剪切带接触。并总结了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成矿、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区早前寒武纪地壳曾经历了两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四期构造变形作用:2650Ma前后单塔子岩群形成,稍后即发生第一期构造变形,形成区内最早的构造形迹一等斜平卧褶皱。第二期变形亦仅发育于单塔子岩群中,表现为闭合一直立一倾伏褶皱,其轴叠加于先期褶皱之上;2450Ma时变质深成岩体形成.同时发生角门岩相区域变质作用,本期变质作用晚期阶段在南北向构造应力挤压下,区内产生第三期变形,形成大型复式背形构造和近东西向展布的韧性逆冲剪切带;古元古代时期,大规模的中性、中酸性及酸性岩浆相继侵位,1800Ma左右发育了绿片告相变质,晚期变质阶段伴随有北东东向脆-韧性剪切变形事件。  相似文献   

14.
1 区域地质基本特征1.1 大地构造及区域构造特点1.1.1 大地构造背景祁雨沟地区位于华北准地台南缘豫淮台褶带的熊耳断坳与秦岭地槽北缘的交界处北侧(图1),即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接壤的华北板块南缘的熊耳弧后裂陷盆地内。区域上广泛发育有太古界太华群深度变质、复杂构造变形的片麻岩系,元古界的陶湾群、宽坪群、熊耳群,震旦系主要为中一浅变质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及火山岩系,显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温都尔庙群—白乃庙群构成我国大陆早古生代海沟—岛孤体系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瞩目,但是,长期以来,不同学者对出露在温都尔庙群南部和白乃庙群东北部的一套以角闪质岩石为主的岩石组合的特征及其在板块构造中的含义有不同的认识,争议较大.作者通过室内、外工作认为,两地角闪质岩石属同一岩带,是时代早于温都尔庙群蛇绿岩的焊接在大陆边缘的大洋拉斑玄武岩岩块.它组成了白乃庙群岛弧火山—沉积岩系基底.角闪石质岩石经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混合质岩石,混合岩化作用条件为PH_2O=3000~5000Pa,t=700~800℃,含水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疆前寒武纪托格拉克布拉克杂岩各岩类的常量、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锶、硫稳定同位素等特征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原称的“托格拉克布拉克群”实际上为一套由晚太古和早元古岩石组成的变质杂岩体。杂岩体内的奥长花岗岩(或斜长片麻岩)以高铝(大于15%)、富Ba、Sr等LiL元素,贫Cr、Ni、Co、V、Ti,无Eu异常或正Eo异常为特征,具TTG岩系的地球化学特点,斜长片麻岩类为较标准的太古宙TTG质片麻岩.从地球化学角度证实了塔里木盆地北缘出露有典型的太古宙岩石。  相似文献   

17.
杏树台矿区层状硫化物矿床产于太古代变质岩系中,变质程度达绿帘角闪岩相,含矿岩系原岩为玄武岩及中基性火山成分的杂砂岩。通过变质岩构造分析,确定了含矿岩系层序及三期叠加褶皱。硫化物矿床产于块状斜长角闪岩与含铁硅质岩层的薄层互层带之间的固定层位内,矿石具与火山沉积同生和受变形变质的构造结构,变质热液对矿床的改造比较明显.富碱质流体伴随构造变形的出现是变质热液成矿作用的有利因素.硫化物矿床与含铁建造有明显的共生及过渡关系.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矿石的分带可能是在沉积形成的基础上,受变质热液局部改造的结果,铜矿体的形成主要是变质热液作用的产物。本区硫化物矿床与近火山相的加拿大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构造环境、矿体类型、金属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与赞皇太古代片麻岩隆起接壤的井陉盆地南缘盖层中广泛发育斜冲推覆断层。这些断层沿地台“双层”结构的构造界面发生滑脱,下部地层由 NW 向SE 沿与滑脱面呈约45°夹角的斜截面向上斜冲推覆,形成‘背驮式’推覆断层。区内斜冲推覆断层以 NNE 向测鱼—香寺沟断层(F_1)和皂门界断层(F_2)为剪切边界组成脆性剪切变形系,当边界断层发生右行斜冲剪切运动时,构造地块内依次产生低序次的 NE 向皂门界—朱会沟断层(F_)及 NE 向洞沟断层(F_4),它们与剪切边界断层的力学性质一致,属于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同向构造。中新生代,伸展环境下的井陉盆地在阜平、赞皇两变质核杂岩演化的差异上升期间,因受区域 NW—SE 向主动应力作用,盖层沿不整合面滑脱向 SE 运动受阻于赞皇隆起而形成该区叠瓦状斜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9.
冀东金矿矿集区位于河北省东部的承德、唐山、青龙县境内,为燕辽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北部为丰宁—隆化断裂横穿,南部为巨厚的燕辽沉降带,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为主要的控矿岩浆,太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层为容矿层。通过收集前人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数据,整理、分析得知,硫同位素具有幔源特征,推测受燕山期岩浆活动影响所致;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来源较复杂,结合峪耳崖、金厂峪、下金宝等金矿,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与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关系密切,故认为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年代学数据显示,冀东金矿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以及中生代三个时期,晚三叠世—侏罗纪为成矿集中期。  相似文献   

20.
阜平地区灰色片麻岩约占太古宙片麻杂岩分布范围的二分之一,主要岩石类型为云英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本文对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并与冀东灰色片麻岩和西格陵兰努克片麻岩进行了对比。根据痕量元素特征对成岩构造环境、成岩物质来源和成岩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