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磊 《魅力中国》2010,(31):193-194
后现代文化能够用人道的、符合人们意愿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同时又保持与传统的平衡。当今社会,社会的大变革、信息渗透力的增强、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为后现代文化与不同文化形态的交流与对接提供了条件。特别是饮料包装主要消费者为年轻群体,符合后现代主义的反叛、个性的思想。受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饮料包装设计一反现代主义设计简洁理性、功能至上的原则,强调设计的装饰性,主张从传统文化或流行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行创作,把不同学科、不同时空的元素进行拼贴与融合,使之成为或有历史文化内涵、或有新的其他因素的综合形式,蕴涵着特定时代的历史与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西方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不同地域的两个代表,在产生背景、发展历程、文学特征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从这些视角去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能促使我们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了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并从后现代主义教育德目的观、多元化教育观、课程观、师生观、教育评价观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与虚拟社会文化,是遵从于后现代主义与网络社会共同特质的、一种“共通”的解释语言.基于当代人类学研究的主题,人类学研究视野必须要遵从于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律.因此,后现代人类学既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人类学的一种映射,也是网络新媒体时代兴起、基于研究对象设计研究方法的一种学科发展必然.  相似文献   

5.
秦慧 《魅力中国》2011,(6):40-4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思潮在当代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起源、定义、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特征以及其产生的影响,众说纷纭。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发生在同一个社会现实的土壤里,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相遇。笔者认为,对待后现代主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把它作为学术研究对象,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研究它的理论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赛博空间的“祛魅”方式与后现代主义的知识态度、赛博空间消解中心话语的模式与后现代主义的边缘化立场、赛博空间下的从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与后现代文化话语之间都有着某种同构和继承的关系,该文通过这几个方面来探讨赛博空间的后现代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7.
曾杨  杨雪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87-89
目前,后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消费文化发生了变迁.文章就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的特征、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及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跨越国界的背景下,广告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各种后现代主义性状。后现代主义创造了一种以消费为核心的社会文化。毁誉参半的后现代主义广告在消解了理性与各种“霸口鹗“卤后,隐含的多元主义和提倡欲望拒斥深度的消费主义反而更有可能在不同价值体系的悖反分裂中把人类推向价值虚无的深渊。  相似文献   

9.
文章意在对杰姆森的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一些批判性分析。西方世界的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第二部分主要涉及杰姆森对第三世界、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在现代和后现代世界中的处境的解释。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杰姆森把后现代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尝试是不成功的,而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的看法同样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丛娜  陈立民 《魅力中国》2010,(23):6-6,8
后现代主义广告是应运后现代主义思潮而产生的,呈现出与现代广告不同的特征,后现代主义广告更加关注人性,通过体现人们的情感需求和内心感受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视觉图象上拼贴形成的娱乐效果以及颠覆传统、高扬时尚的个性创意思路,都成为其象征性的符号和独有的特征。后现代主义给广告创意带来了许多新的观念,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真实性在旅游文化中的应用一直备受争议。较旅游文化而言,酒店文化更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特征,其创意过程应更注重顾客主观体验感的真实性。因此,基于后现代主义真实性指导酒店文化创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后现代主义真实性理论的指导下,顾客的喜好、员工的文化认同感和科学技术是影响酒店文化创意的三个重要因素。基于后现代主义真实性的酒店文化创意要精准分析市场需求、完善酒店培训系统并加大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后,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并不断地渗入到文学、绘画、建筑、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领域。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同样受到了后现代哲学的冲击。它不断冲击国示关系理论的认识论和本体论领域,使国际关系理论出现一批新流派如女性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等等。本论文首先阐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观点,然后从认识论、本体论层次讨论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最后对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徐文婷 《理论观察》2014,(2):151-15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它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随着全球化以及东西方交流的广泛深入而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正确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万丽丽 《魅力中国》2009,(15):114-115
詹姆逊是二战后涌现出来的美国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批评家。本文旨在通过对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分析,研究其对西方社会经济和文化以及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彬  张帆 《魅力中国》2011,(21):89-90
后现代主义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当今社会呈现出纷繁多姿的设计态势,面对社会中层出不穷的新需求、新动向、新问题,表现出了积极的热情。纵观设计界,正是20世纪50-60年代的“波普”艺术运动对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起到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和经济学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重要的文化现象 ,如果我们想要把经济学置于广阔的理智背景中 ,就必须认真考虑这个文化现象。经济学中的后现代主义者否认哲学对一般知识性质的认识 ,否认探究经济行为规则的可能性 ,否认现代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他们从多维视角对经济学的考察 ,虽为经济学科开拓了“巨大而有益的研究领域” ,但由于其自身论证存在很大困难 ,因而对传统经济学方法论并不构成真正有效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化做了比较研究,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对传统理念的反叛是以四种深度模式的消失为标志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现代主义文化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主体性的消失,平面化、去历史化、无中心是其主要的表现;二是不确定性,二者的可解释性不同;三是形象的出现,距离感、现实感的消失,摄影、电影、电视的超级现实主义特征使现实的形象代替了实际的现实;后现代主义成为了和启蒙时代决裂以及对现代性批判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余愿 《魅力中国》2010,(17):211-211
本文论述了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联系和区别,肯定了两者之间矛盾着的关系。认为与现代主义艺术相比,后现代主义更加顺应了这个社会阶段的发展。最后明确两者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熠瑆  林婧  吴细玲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1):115-117,137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传入中国,对大学生这个最敏感社会群体的政治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政治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等问题。针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问题,高校要在分析后现代主义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梁苗 《理论观察》2010,(5):39-42
作为一个范围广泛而内涵复杂的术语,后现代主义引发学界波澜四起。杰姆逊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批判思路出发,将后现代主义的发生与晚期资本主义的历史变迁联系起来,作出了比较妥当的分析,为我们从根源上认识后现代主义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特征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