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主品牌原本是奇瑞、吉利等民族汽车工业的代名词,但最近合资汽车企业也加入这一阵营,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继广汽本田发布自主品牌“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启用“宝骏”、东风日产友布“启辰”之后,神龙汽车也在最近公布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启动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计划。此外,一汽丰田、东风本田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推出合资公司旗下的全新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2.
刘霞 《汽车与社会》2013,(24):70-71
在合资、外资汽车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的孙晓东,2012年9月份转投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吉利汽车,成为当时坊问的热门话题。在跟笔者回忆起3个月前的身份转换时,孙晓东如是说:“离开PSA转投吉利是想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做一点事情。”  相似文献   

3.
张静 《汽车观察》2011,(8):20-20
成也合资、败也合资。1997年,广州标致亏损29.6亿元,被迫宣布破产,标致汽车彻底退出合资公司,广州标致成为中国乘用车合资史上第一家失败的公司。十年后,广汽通过再次合资,重新进入大集团阵列,产销规模由最初的15万辆发展到如今的75万辆,销售收入也从原来的400多亿元发展到现在的1600多亿元。合资取得成功后,广汽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自主品牌。2011年7月8日至13日,广汽集团携旗下自主品牌传祺高调亮相第二届中国品牌汽车博览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汽车观察》在此期间独家对话广州汽车集团  相似文献   

4.
声音     
《汽车观察》2011,(6):15-15
“继续支持深化中外合资” 5月20日,在“全球汽车产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对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的发展,表明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态度。“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政府将利用政策从准入方面给予约束。中国需要强大自主品牌,但将继续支持深化中外合资,同时将鼓励合资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北京大学承担的教育部特批社科研究项目“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就老百姓究竟怎样看待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景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被调查者都主张中国必须发展自主品牌汽车,这说明自主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444万辆,全球排名已上升至第四位。照此趋势,10年左右,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1000万辆是完全有可能的。到时,中国汽车市场上若仍没有自己的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那将是怎样一个局面? 国家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提出,“提高大型汽车企业产品自主研发能力,2010年国内汽车企业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达到销量的50%”,并且提出“企业在自主开发产品的科研设施建设投资享受相关鼓励政策,可在所得税前列支”等内容。由此可见,国家在积极设法推动自主品牌的发展。 中国汽车消费者、汽车行业、政府都呼唤、期盼自主品牌汽车产品,中国汽车工业必须拥有自主品牌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沙龙     
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节能、重组和自主有望成为三个关键词,其中尤其以自主最受瞩目。国内几大汽车集团制定的十一五目标,都对自主品牌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200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一汽集团"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为:销售总量达到2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100万辆,占50%;市场占有率要达到20%,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而上汽集团的"十一五"规划目标为:整车规模达到2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60万辆,包括将近四到五万辆新能源车,形成自主品牌经营体系;销售收入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可能在3000亿元左右。在两大集团的目标中不难看出,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那么,我们将如何发展自主品牌?在中国整车生产企业中超过半数的合资公司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们能否挑起中国汽车自主研发的大旗?  相似文献   

7.
众多卡车品牌岌岌可危了吗?不!笔者近期在阅读报刊时,看到了一种十分“火爆”的看法,说的是自主品牌正面临被抛弃的命运,包括跃进汽车在内的国内众多卡车品牌处在从边缘化走向消亡的险境之中。然而,笔者以为,该观点虽令人耳目一新,但实在不敢苟同之。首先,中国卡车自主品牌对中国市场几乎是一统天下。如图一显示,目前国内销量前15位的重卡品牌全部是自主品牌;在国内销量前15位的轻卡品牌中,只有6.67%是合资品牌,其余93.33%全部是自主品牌。也就是说,中国载货车市场几乎全是自主品牌的天下。合资品牌现在在国内少而又少,以前也从未成为主流。新中国的卡车企业起步很早,并且呈现“江山代  相似文献   

8.
自主产权——永恒的话题天天重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产品开发,只生产别人的品牌,就只是一个装配厂,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汽车公司!”、“如果失去了技术上的独立自主,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中国汽车工业永远是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加工厂。”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和原总经理耿昭杰最近的两次“疾呼”,再一次将中国汽车工业中自主品牌缺失的现状,真实地摆在了国人面前。中国汽车工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初衷是引进技术并使之在中国企业中“生根”,但20年合资之路却证明,这种预期的效果并没有发生,反而随着全球化风暴的洗礼,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的汽车工业正经受着严峻的产权挑战。缘此,自主产权正成为考验中国汽车工业的生死命题。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这些年几乎翻遍了国内所有的汽车类杂志,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替自主品牌说话的杂志太少了,到处充斥着合资品牌的软文和广告,只顾着倡导所谓的国外汽车文化大作软广告,却从来没有关心过我国的本土品牌和自主企业的发展,以及面临的行业压力和挑战,甚至排版都是先外资,再进口,最后在边边角角,弄几篇自主品牌的小报道,还一定要加上几句讽刺的话。  相似文献   

10.
汪涛 《汽车观察》2011,(1):36-42
本刊编辑部梳理了2010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几个关键词,以期用这些关键词汇勾勒出2010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突破发展中的路线图。十年前,当中国的自主品牌还需要为准生证而东奔西走的时候,无论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品牌能够在十年间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重量级企业,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三大三小"的传统格局。通过在核心技术上突破,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品牌的提升,从而实现了华丽转身,并不断蚕食着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改变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也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无论被称为"蛇吞象"的吉利,还是在品牌突破上进行不懈努力的奇瑞,抑或在新能源汽车上独领风骚的  相似文献   

11.
把根留住——中国汽车要有中国的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12月16日,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牌轿车下线后,给我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是一丝的惊喜。然而,欣喜之余更多的却是忧虑。回顾50年的轿车工业,20年的合资之路,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洋”品牌“霸主”似地占据着国内市场,而真正属于我们的品牌──“红旗”却难以猎猎招层、“上海”轿早已难觅踪影,“中华”刚刚才上路。在WTO日渐逼进的今天,“要不要我们自己的品牌轿车”,“如何发展我国轿车工业”,再次成为国人争论的焦点。对此,有识之士疾声呼唤:中国汽车工业要壮大,必须走树立自己品牌的道路,否则,只能…  相似文献   

12.
热点 纪事     
第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挑战与变革”论坛邀请到汽车界专家,车企领袖和媒体人员,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发言表示,中国自主品牌销售利润低的根本问题在于合资导致的对于投资的依赖过大,从而自主发展创新能力过低。  相似文献   

13.
进入WTO以来,汽车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化竞争。跨国公司许多新品牌的进入使国内原有的汽车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洗牌。随着竞争的升级,各汽车企业开始进入新营销时代的比拚。已成气候、有规模的几家汽车大企业在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两大阵营里为中国这块大市场苦苦经营,这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弱肉强食竞争的必经历程。叫板市场、谋略高低就像企业出牌一样成为决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上升到一个新层面,除了生产规模外,更多的是相互之间斗智斗勇,以营销抢占市场,谁占有的市场份额多,谁就是市场的赢家。目前,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各汽车企业为销售而销售,企业间大打价格战,结果必然是拚没了声誉,又耗尽了利润。时代呼唤服务营销。  相似文献   

14.
凌然 《汽车与社会》2014,(24):24-25
自从合资自主启辰发布了低价车一来,业内的反响声可谓是一波胜似一波。这不仅仅是因为.合资自主由于怀揣着两大身份,很容易在外来品牌与自主品牌的竞争中找到立足点;同样还在于,合资自主大多都是外来产品的变体,甚至是过时车型的中国式改造,自然就会出现成本上可上、可下的空间巨大为此,启辰能够祭出价格牌来冲击自主汽车在市场的走势也就自然而然了。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汽车合资股比放开的事情应该逐步地探索,可以做一些小规模的调整,但不要大规模的动。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正处于爬坡期,这些年来进步不小,如果再坚持五六年时间,我想中国汽车业将会出现大的格局性的变化。一是我们自身的技术有积累,二是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在国际上通过并购等方式在购买和获得一些新技术,我国自主品牌车企赶超的力度还是蛮大的。因此,目前还不宜对合资股比进行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轿车整体发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增长速度第一次超过合资品牌,并以高于合资品牌15个百分点的速度高速领跑,创造了一个中国汽车的神话,开始了中国自主汽车市场大逆转的序幕。从1984年我国和国外合资生产汽车开始,中国汽车人心中就憋着一口恶气。不仅是外国同行,就是我们自己的同胞都认为,中国人设计生产轿车和国外产品竞争,那是不可能想象的  相似文献   

17.
进步与差距     
徐向阳 《汽车观察》2011,(1):129-129
自主品牌汽车有不错的静态性能指标,但动态性能指标却有较大的差距。 从第一届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开始,我就一直担任年度车型评选的评委,几年来,亲自试乘试驾了几十款自主品牌新车,亲自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仔细盘点,我们可以看到进步,同样可以看到与合资品牌汽车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汽车观察》2016,(7):48-49
20世纪90年代,在合资和进口产品垄断了国内轿车市场的状态下,以吉利和奇瑞为首的企业进入造车领域,点燃了国内汽车企业的造车热情,不少自主品牌由此萌芽和诞生。华晨、比亚迪、长城、江淮等企业争相进入自主品牌领域,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等几大国有汽车集团也纷纷扛出自主大旗,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开始崭露头角。时间的卡尺蜿蜒前行,自主品牌汽车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与突破、一个个转折与惊喜。  相似文献   

19.
士兵突击     
《汽车观察》2008,(4):86-92
如何突破合资品牌挟低价车型和品牌及技术优势组成的包围圈?如何通过对内开放实现自主品牌汽车的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如何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国际化战略引入他山之石而"以夷制夷"?这成为2008年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关键,一些自主品牌的新车将在奥运年进行"突击"。2008年的第三届中国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将仍以"爱我中国车"作为响亮的口号,并以更成熟的平台和严谨的测试来全面检阅自主品牌的点滴进步,本刊编辑部摘录了部分车型在车展专刊上进行展示,让我们共同见证自主品牌汽车在2008年征战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汽车观察》2014,(10):22-23
在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诞生于合资品牌之后1 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是后来者,虽然是弱者,但是这些自主品牌企业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中国式的发展策略,一路奋起直追,将市场份额提升到了40%以上。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攀升,尤其是合资企业大量产品价格的下调,原来与合资品牌之间的价格缓冲区逐渐消失。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已连续12个月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