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011年,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占我国生物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60%,无论是龙头企业、研发水平、新产品开发数量,还是进出口总值等方面,都已经名副其实成为我国生物产业的聚居地和桥头堡.在生物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上面,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是要走一条政府主导型的发展道路.而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作为近年国家发展生物产业的有效举措,仍然是政府政策支持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国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正逐步展开和深化,主要包括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分类、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原因、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中的政府作用等。总体上看,目前对国外集群理论研究引用比较多,照搬发达国家理论直接用于分析国内产业集群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同时,大多研究止于静态分析,理论研究仍落后于实践发展,尤其缺少对集群培育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创意产业在很多国家被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近几年国内关于创意产业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多,本文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创意城市发展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出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创意产业的理论体系研究添砖加瓦,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物技术领域首次面向产业发展的大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07”将于2007年6月16日-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本次大会将围绕“创新与发展,战略与未来”的主题,邀请政府官员、科学家、企业家以及来自国内外投资者共商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大计,共同推进我国生物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确定把生物产业培育成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将于6月16日至18日召开、旨在发挥社会力量营造发展生物产业良好环境的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就是落实这些重大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外生物产业融资政策与税收政策,并根据对全国部分省市生物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和座谈讨论的情况,分析研究了我国生物产业融资政策与税收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物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得到了政府和民营资本的青睐。政府不仅出台了相关的规划,同时还在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民间资本对生物产业的投资也是趋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2-2008年期间的数据为依据,对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与高新技术产业专利授权数、政府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之间具有协整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专利授权数、政府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是促进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对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大,政府行为和技术进步因素对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自然》杂志(生物技术版)日前发表题为《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的编辑部文章,高度评价高速发展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和华南理工大学创办的创新医药"前孵化器"。文章指出,在中国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政策驱动下,2012年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高速发展,并在京津、上海、苏杭、成都、重庆和广东形成了规模化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国家主导的医疗改革和政府直接对生物新药物研究的投资促进生物制药产业蓬勃发展,形成巨大市场,吸引了境外和民间大量投资。2012年,涉及生  相似文献   

10.
稳步推进生物产业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圳市大工业区划出291.9万平方米产业用地,以保证深圳生物产业未来5~10年发展空间。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联席会议制度,将深圳建成世界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中国的标准化过程,并已成为FDI之后跨国公司影响国内产业安全又一新的渠道。技术创新和进步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这几个因素若被外部力量所控制,则产业发展的自主性得不到保证,产业安全受到威胁。而跨国公司参与中国的标准化,对国内产业的技术、市场和政策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需要改革国内标准化管理体制,构建开放条件下政府标准化管理模式,提升国际标准合作与竞争能力和国家标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物产业的首次盛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将于6月16日- 18日召开。为了配合宣传这次大会的有关精神,受本次大会承办方——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的委托,我刊特组织本次会议的专刊,在本期文章解读这次大会召开的背景及相关情况,宣传各地政府支持生物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软件产业园区是软件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为了简便有效地衡量我国主要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促进我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发展,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文章对我国12个主要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主要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如西安软件园与国内其他软件产业基地在人力资本水平、盈利能力及技术实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据此提出加强软件人才培养、重视成果的收益实现,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旅游消费需求层次的多元化及其需求内涵的多样化,我国的民宿产业"遍地开花"。本文通过研究国内民宿产业发展最具有特色的德清莫干山区域,分析其民宿产业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在顶层设计、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和相关管理理念的更新等方面来提升该区域民宿产业的提档升级,为我国民宿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生物农业:利用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初,国家把生物产业作为七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进行布局,并出台相关规划政策进行指导。去年底,国务院下发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将生物农业列为未来生物产业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之一,对其进行了详细规划,制定了具体目标。我国生物农业现状如何?产业空间多大?发展路径何在?……带着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从事生物农业研究和发展规划编制的相关专家,诠释我国生物农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世界生物产业发展趋势及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组织专家进行"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世界生物产业发展趋势及战略》、《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促进生物产业的融资和税收政策》三篇文章,均为该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本刊还要将这一课题的其他研究成果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这是继《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来对生物产业的又一重大利好政策。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一批生物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产业初具规模,出现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和  相似文献   

18.
陕西关中经济区是陕西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但与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用产业集群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陕西关中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缓慢,产业竞争力不强。因此,加快发展陕西关中经济区产业集群是提升陕西关中经济区产业竞争力,进而带动陕西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陕西关中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是:转变观念;重视创新;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展战略联盟;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研究编带历时近一年时间. 一年内,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就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广泛听取了有关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以及科技界、产业界,金融界等各专家的意见.目前,《规划》通过了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将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国务院审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和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导力量的制造业在国际范围内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内中小企业由于受成本软约束和政府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影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产业升级的压力明显增加。为此,在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等各级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速度在加快。在国际、国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其中比较明显的体现在:产业链的连锁转移显现即配套、连锁转移加快,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提供了较好的机遇,又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风险。而且,这种产业系统转移和配套的现象,导致市场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体现出产业集群的优势和重要性。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在产业链内相互协调,形成链式发展的生产网络或体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