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2009年,我国出口贸易形势空前严峻,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信用环境恶化,贸易融资困难,企业普遍面临“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困境。中国信保迎难而上,积极满足市场需求,努力改善保险服务,全力以赴为出口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面临的将是竞争激烈和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面对的既是机遇的诱惑,又是风云变幻的风险挑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中国信保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使命,采取了以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这一国际通行的做法,既有效控制、规避出口风险,又推动企业快速开拓海外市场。然而,中国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了解甚少,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种有效规避风险的方法开拓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惟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自2001年12月成立以来,所承保的贸易额连续两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率。中国信保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不仅为推动中国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落实国家的外交、外贸、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以其产品体系的完善、高速度的创新而跻身世界先进ECA(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行列。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中国信保是如何取得这样成绩的?下一步,中国信保又将采取什么措施继续加快发展呢?中国信保总经理唐若昕做了解答。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关》2011,(1):43-43
2010年,中国信保按照国家"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措施"的要求,坚持"以政策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政策性职能,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2010年12月24日,中国信保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规模突破了1500亿美元大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信保最新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信保承保金额达28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其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2305.3亿美元,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53.7亿美元,海外投资租赁保险承保金额234.2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覆盖率达到14.6%,服务小微企业2.4万家,对小微出口企业的覆盖率达到12.0%。1-9月,中国信保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8.7亿美元,其中三季度向企业支付赔款3.7亿美元,这也成为2013年中国信保支付赔款金额最高的一个季度。  相似文献   

6.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稳定外需政策的第一条,这是中国出口信保发展史上的第一次。2008年,我国出口信保覆盖率为6.5%,2009年拟扩大到15%,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为20%~30%。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关》2012,(3):62-63
2012年2月28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正式推出中国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指数(ERI),旨在为出口企业、金融机构等判断对外贸易信用风险及其走势提供指南。ERI指数是采用指数评分的方式来反映我国短期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国(地区)、重点出口行业的信用风险变化趋势。ERI指数是国内首次对主要贸易国、重点出口行业以指数化形式进行信用风险研究的崭新尝试和重大突破,也是国际出口信用机构(ECA)首次对国与国之间短期出口贸易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研究的具体实践,更是中国信保继《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之后的又一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外信用风险管理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仍在持续,如何充分利用出口信保政策降低出口收汇风险、稳定外贸出口份额成为各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笔者所在公司6年来实行的出口信保工作经验进行简要总结,剖析目前信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出口信保能进一步为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外贸业务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仍在持续,如何充分利用出口信保政策降低出口收汇风险、稳定外贸出口份额成为各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笔者所在公司6年来实行的出口信保工作经验进行简要总结,剖析目前信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出口信保能进一步为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外贸业务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动态     
《进出口经理人》2008,(12):14-15
中美将互设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中国提高3770项产品出口退税率;中国信保积极帮助出口企业应对风险;第二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2009年10月在京举行;中国首家供应链安全验证服务机构在上海正式成立;CTI华测荣获“德勤2008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收汇安全,促进出口,国家大力倡导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开展,并于2001年12月正式成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称中国信保),其依托国家信用,专门从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为我国企业顺利开展出口贸易提供支持和担保。从成立至今,中国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一直高度关注小微型外贸企业,并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其发展。2012年3月,中国信保专门推出了专属小微企业的便利化、低成本优惠服务模式"小微企业信保易"。仅3个月的时间,有近4000家企业果断尝试了此项新产品。其中,纺织品出口企业占所有投保企业个数的22%,其他分布比较集中的行业为机电、轻工、农产品、高新技术及医药等。保障全面,操作简便从投保"小微企业信保易"的企业出口额变化情况看,这些企业2012年1~5月海关统计出口额户均同比增长达20%,高于小微企业整体出口增长情况。信用保险政策的支持,必将进一步提振他们扩大出口的信心。江苏省某微型纺织品出口企业,2005年成立以来年出口额一直保持在10万~20万美元。2012年初,该企业在同行的介绍下,投保了"小微企业信保易"。投保前,为了避免收汇风险,该企业不敢轻易接受放账业务,多与老  相似文献   

13.
卢小平 《大经贸》2006,(3):71-73
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成立三年多来,紧紧围绕“支持出口、服务经济”这一主题,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支持广东外经贸事业发展、服务出口企业为宗旨,积极扩大业务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广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钟健辉认为,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对外经贸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三是增强了出口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四是有效缓解了企业出口的融资困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我国出口企业陷入困难之中,而出口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探讨我国出口企业究竟面临何种困难,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度过时艰,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吴铮 《浙商》2011,(20):108-108
自2009年11月以来,以希腊公共债务危机为导火线引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近期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简称中国信保)也不断收到对希腊买方出口项下的报损案件,在此提醒广大出口企业应注意应对希腊买方出口收汇风险。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以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信保)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着力打造小微企业专属服务平台,推广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简化投保和理赔手续,帮助小微企业化解海外市场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抢抓海外订单,扩大市场份额。1~7月,中国信保累计支持2.6万家小微企业实现出口273亿美元,帮助小微出口企业获得融资112.93亿元人民币,向小微企业支付赔款5379万美元,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小微企业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简称"江苏信保")针对小微出口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困境,专门推出了"小微企业信保易"新产品,并和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建立了支持全省小微出口企业发展的联合促进工作机制,力助小微出口企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是我国惟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2001年12月18日正式开业,资本来源为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目前,中国信保设有18个职能部门,已形成由总公司营业部、12个分公司、7个营业管理部和24个办事处组成的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并在英国伦敦设有代表处。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围绕服务国家开放型经济,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新变化,有效承担并化解企业外经贸活动中遇到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使命与承诺。2013年1~12月,中国信保实现总承保金额3969.7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达到3274.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和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到14.8%和30.1%。全年服务客户数4.4万家,增长22.9%;其中,小微企业数2.8万家,增长32.2%,占到中国信保全部客户数量的60%以上。全年共支持企业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获得融资超过3700亿元人民币,向企业和银行支付赔款13亿美元,增长10.4%,有力保障了企业的稳定经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下半年,针对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加大的形势,商务部两次发布文件,提醒企业规避出口收汇风险,这是完善出口信保政策的前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