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文化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发展文化旅游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虽然海南拥有丰富而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海南旅游文化品位并不高。本文分析了海南文化旅游的资源类型、海南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海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最后提出了海南文化旅游的开发思路与构想。  相似文献   

2.
海岛旅游资源非优区与优越区相比,其旅游资源吸引力具有明显的弱势:"4S"特色不突出;人文旅游资源缺乏垄断性。同时,具有相对性、不均质性、可塑性、时限性及继增性等特征。可采取依附和借鉴旅游资源优越区、优化非优区旅游资源、系统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来开展海岛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3.
四合头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优质资旅游资源。其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涉及到4个主类,5个亚类,8个基本类型。悬瀑、峡谷、峰丛、溶洞、生物化石点、冷泉、建设工程与生产地、乡村历史遗址遗迹等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高,对地方经济带动性强。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七星区作为广西重点旅游发展地区,具有大量的旅游资源,且该区是桂林市主要经济发展区,具有巨大的发展价值。本研究为了探讨桂林市七星区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布,揭示其旅游资源的基本规律,以及深入研究旅游资源在本区的发展与利用。其中,对七星区各个号点的旅游资源类型、分布状况、旅游设施状况等进行调查,并评价分析其旅游特色,初步提出保护和开发建议,为今后的规划管理工作提供详细资料,以利于桂林市七星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学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旅游地学的研究内容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辅助和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湖北恩施腾龙洞地质公园为例探讨了旅游地学认知教学实习的主要内容,即旅游地学资源类型与概况的认知、旅游地学资源特征与评价的认知、旅游地学资源成因的认知和旅游地学资源规划开发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张苏红 《现代企业》2004,(12):18-19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厚;与沿海开放地区相比,西部的经济发展显然还比较落后,但它在旅游资源方面却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游不尽的丝绸路,看不厌的九寨沟,神秘的莫高窟,还有黄龙、天山、昆仑、峨眉、雅鲁藏布大峡谷……仅以占1/6国土面积的新疆来说,就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划分的68种旅游资源类型中占了56种之多。可以说,西部无论是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旅游资源,还是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都有着巨大的“开采”价值。但是,西部旅游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总量还不大,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实际产出与资源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30):165-166
旅游综合体是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它的出现是大众旅游需求不断提升以及旅游功能城市化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由于旅游综合体的形成的背景及原因,就决定了其在城市建设方面具有政府参与性、区域经济拉动性、产业聚集性和业态合理性;在旅游资源规划方面具有土地依托性、资源支柱性、功能复合性和整体统一性;在项目运营方面具有开发阶段性、运营一体化和高风险高收益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旅游的前提。但是,在现阶段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而盲目开发的现象。环境侵权损害频发,旅游质量下降,影响了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预防和解决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侵权问题,使自然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侵权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针对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侵权的客观事实,从侵权主体的角度对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侵权的具体表现进行阐述,并从直接与替代责任形态、单独与共同责任形态、单方与双方责任形态的角度,讨论了环境侵权后的责任承担,以期对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侵权的事后救济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旅游资源趋同地的旅游开发战略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淑华 《企业经济》2004,(1):150-151
本文提出了旅游资源趋同地的概念,并阐述了其概念和内涵。对旅游资源趋同地的开发战略和途径,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并通过三百山实例分析,使研究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和灵魂,也是城市个性与魅力的根本所在。本文从研究江南古城——常德的善卷文化和陶渊明笔下桃花源文化出发,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概述和研究,结合常德现有旅游资源现状,合理规划与开发常德文化旅游资源,以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彩霞 《企业经济》2006,(9):126-128
农业旅游是一种以农业生产过程、产品和农村风俗、习俗为载体的新兴生态旅游形式。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结果,因其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多重效益而得到迅速发展。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及高度的城市化为辽宁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辽宁省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着重探讨了其农业旅游的发展方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吸引力分析及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旅游吸引力的本质是旅游资源子系统与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之间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中,并不只存在旅游吸引力,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作用力,在这些作用力中,有一些推动旅游的实现,另一些阻碍旅游的实现。根据对旅游吸引力和其他作用力的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最大可能旅游吸引量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文化为支撑打造贵州旅游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倩  陈晶 《企业经济》2007,(8):98-100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及起步较晚的旅游业,使得贵州旅游的发展与西南周边省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就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贵州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要发展贵州的旅游业,就必须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4.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本文选取2000-2005年中国各省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在省际层面就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作用进行计量分析,深入探讨了旅游资源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一方面,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非旅游资源部门也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未来的方向,即突破依赖旅游资源的单一旅游业发展模式,实现旅游业业态结构的多元化,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转换和升级实现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使其成为转型期我国旅游业增长的技术动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层次的提升,旅游业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一大新兴产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省大同市,其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山西省大同市在发展宗教旅游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宗教旅游的措施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颜庭干 《企业活力》2008,(12):74-75
<正>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世人皆知。但是,受眼前利益的驱使,无节制开发旅游资源,已经严重破坏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绝不能依靠牺牲资源换取旅游业的一时发展,在发展旅游业时一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于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当代中国旅游业研究的最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旅游业要实现  相似文献   

17.
旅游联盟成员匹配性的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联盟成员的选择是建立旅游联盟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本文以博弈论与战略资源的视角,对旅游联盟成员匹配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得出:经营实力相当的旅游联盟成员匹配性良好,联盟较稳定;经营实力悬殊的联盟成员存在对共同收益的掠夺倾向,匹配性较差,联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以对其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科学认识为基础的,更重要的是针对其现状,进行统筹管理。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与服务资源的长白山,在开发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深入了解分析长白山旅游资源的现状,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长白山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其威胁,从而为其资源更有效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晔 《价值工程》2012,31(3):7-8
本文在总结我国旅游资源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为着眼点,从分析影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五个原因入手,在国内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理念的支持下,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文化内涵的挖掘、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建立、旅游服务"三化"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20.
陈润丽 《价值工程》2013,32(5):301-302
秦皇岛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富的自然景观、地理景观和农业生态旅游景观,但其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分析在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永续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