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素养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衡量“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健康素养的研究热点与研究现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7 791篇英文文献和1 260篇中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展示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的热门主题及其异同;发现健康素养评估、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健康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和新兴渠道为我国健康素养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提出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拓展健康素养研究领域,将老年人、学生、流动人口、农村居民等重点人群作为提升整体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突破口,创新健康教育与促进方式。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是我国户籍制度下的特有群体,其规模逐年增加。释放流动人口群体的消费潜力有助于缓解我国“高储蓄率和消费低迷”的宏观经济问题。本文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数据,采用OLS模型研究商业健康保险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缓解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商业健康保险通过提升流动人口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进而提升其消费水平,且对低收入水平、风险中性和流入城市医疗实力强的流动人口提升效果更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流动人口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能促进其消费升级以及缓解消费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2016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健康的影响,以及就业表现在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健康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处理,所得结果仍然稳健。对影响机制的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提升农民的就业表现,进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改善。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从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提速降费和扩展互联网应用场景等方面努力,以借力互联网的健康促进效应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农合”:经济绩效还是健康绩效?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程令国  张晔 《经济研究》2012,(1):120-133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2005年和2008年两期数据,对新农合的绩效重新进行了考察。本文发现: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参合者的健康水平;改善了参合者"有病不医"的状况,提高了其医疗服务利用率;降低了参合者的自付比例,但实际医疗支出和大病支出发生率并未显著下降;医疗服务利用率的提高成为新农合影响参合者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渠道。据此本文推断,医疗服务需求弹性较大等原因使得参合者对新农合的反应是增加医疗消费而非减少医疗支出,因此新农合在改善参合者健康状况的同时,并未明显降低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5.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对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疾病控制,提高治疗效率,减少疾病的差错率,降低医疗差错,保证疾病治疗的连续性、可靠性、针对性、可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建立医学联合体、多渠道筹措资金、规范管理、统一规范,保证电子健康档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10)
新生代农民工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却又没有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在他们"市民化"的过程中,健康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文章以湖南省衡阳市区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样本,全面调查了"健康中国"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素养情况,分析了农民工健康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其健康素养的方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庄琦 《技术经济》2022,41(8):116-122
儿童健康是国家健康的起点与基础,是提升劳动力素质与人口质量的关键环节,而开展儿童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健康的必要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健康资本、健康均等受益维度出发,构建与完善协同发展的儿童健康教育体系,加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融合协调的参与力度,充分发挥针对儿童的健康教育机制作用,对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实现健康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我国儿童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概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儿童健康教育体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相应提出了我国儿童健康教育体系协同治理及发展的政策建议:(1)将大健康的儿童健康教育理念渗入到儿童健康教育长远规划中去;(2)建立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协同治理的机制,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健康教育协同发展体系;(3)优化儿童健康教育的协同治理路径,完善一体化儿童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协同治理工具;(4)科学的识别机制,细分儿童健康教育服务需求;(5)完善儿童健康保障相关的法律规范,建立儿童健康教育体系的监督反馈评估机制;(6)提升儿童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尤其关注儿童心理及社会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儿童健康教育服务递送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各区县之间最低工资水平调整时间和幅度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广义双差分模型,对最低工资政策能否提升劳动者健康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政策显著提高了劳动者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根据收入分组分析发现,该政策提高了低收入者的健康水平,对中高收入者的健康没有影响。对该效应的机制分析表明:增加劳动者被正式雇佣的机会、增加收入水平、增加健康投资、改善健康行为是这一效应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相反,由于最低工资提高,劳动者增加工作时间,对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的机制并不显著。本文的结论深化了对于最低工资政策影响的认识,为更科学全面评估我国的最低工资政策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和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最重要部分,其互补关系引起了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使用中国老年人数据,研究了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教育显著提高了中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存活率,且教育带来的健康投入效率的提高比预算约束的放松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可以通过健康行为的干预来增进人们的健康。本文进一步证实了教育对健康影响的持久性和跨国普适性,同时也发现了教育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渠道的一些有趣特点。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职业层次提升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体现。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流动人口职业层次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职业层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流动人口职业层次提升;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积累提升其职业层次;数字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职业层次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效应,对跨省流动人口、长期流动人口和乡城流动人口的影响更明显。本文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状况影响的文献,为政府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蓝英  夏晓红  文萃 《经济师》2024,(3):46-48
为了了解城市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使用,为“互联网+医疗”在老年人群中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采用分层方便调查法线下收集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老年人目前“互联网+医疗”使用情况的差异以及未来“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有“互联网+医疗”使用经历的比较少。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的电子健康素养对“互联网+医疗”使用经历有显著性影响(P<0.05),电子健康素养每增加1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概率是不使用的1.192倍。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互联网+医疗”优势能够正向预测老年人未来“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P<0.05),电子健康素养均值、“互联网+医疗”优势每增加1分,“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分别增加0.817和0.463分;而“互联网+医疗”劣势负向预测“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P<0.05),“互联网+医疗”劣势每增加1分,“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便减少0.539分。从而得出结论,只有提升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优势、规避“互联网+医疗”劣势、完善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10日全国卫生统计信息工作会上的工作信息显示,我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亟待规范。卫生部将发布居民基本信息、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等5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标准,以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3.
妇幼健康关系到长期人力资本形成,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重要领域。农村的妇幼健康水平相对薄弱,而针对需求侧的卫生政策是重要的政策实施方向。文章关注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使用双重差分策略考察其成效。研究表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并且效果逐年累积。分地区来看,政策效果符合向中西部弱势地区倾斜的定位。在低收入、经产妇人群中,政策效果相对有限。政策效果随医疗卫生机构的密度上升而提升,体现了医疗供给侧联动改革的重要性。对妇幼健康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能够通过提升分娩技术来改善孕产妇健康,但没有提升养育行为的科学性,因此对婴幼儿健康可能没有产生积极影响,而医疗卫生机构的密度能够增进政策的妇幼健康效果。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未来在重点人群、供给侧政策配合等方面完善妇幼健康政策,也为实施需求侧卫生补助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钟楚敏  宋姝瑶 《新经济》2022,(9):124-126
全民牙齿健康档案的建立是目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在新时期背景下,牙齿健康档案在建立过程中也需要革新。本文从牙齿健康档案目前在国内的建立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互联网+医疗”,提出建立牙齿健康档案的初步构想及适用范围,旨在为将来全民牙齿健康档案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鹏  杨翠迎  周彩 《财经研究》2022,48(4):124-138
医养结合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CHARLS2015和2018两期数据,以2016年确立国家级医养结合服务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对于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评,优化了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水平,并显著促进了慢性病管理与门诊就诊随访概率,但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和精神健康层面的改善并不明显。(2)服务效果受到老年人的个体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婚姻状况等)与代际因素(居住区域、子女个数、是否有子女照料、子女受教育程度等)的异质性影响。(3)机制检验方面,体检、日间照料、上门巡诊、娱乐活动服务等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评,优化了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提升了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文章研究认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应当重新梳理其主体行为逻辑,逐步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关联制度衔接,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机制与需求多维度衔接的动态调整机制,弄清不同层次人群在医养结合服务中的现实需求,打破制度壁垒,提高资源与政策制度的衔接能力。文章的研究为进...  相似文献   

16.
项莹  王金叶  杨呜晓 《时代经贸》2012,(24):142-142,144
通过2011年“杭州市社区健康管理需求”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总体上杭州市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需求不高,具体分析可知,居民实际健康水平与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判断存在偏差;居民对健康管理的了解程度较低;居民的健康管理产品以被动接受为主。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加强健康管通宣传,提升人们的健康管理意识;建立社区健康管理和健康管理公司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及提高政策支持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养老金作为老年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够调节老年群体的收入结构,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对保障全生命周期国民健康、实现全体国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采取集中指数估算老年人健康差距的程度,并使用集中指数分解和RIF-I-OLS分解方法考察养老金对健康差距的贡献和作用。研究表明:中国老年人群体中存在健康差距,且收入较高的老年人通常表现出更好的健康状况;养老金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但也扩大了老年群体的健康差距;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家庭的日常保健消费能力能够削弱养老金对老年人健康差距的扩大作用;异质性检验显示,养老金扩大了中低龄和低养老金收入老年人群的健康差距,但缩小了高龄和高养老金收入老年人的健康差距。基于此,应当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强化养老金收入的健康促进作用、缩小健康差距,使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持续推进医保权益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文章采用CHARLS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显著提升了居民的自评健康。但该政策的健康效应对农村居民、新农合参保居民、低教育程度居民和低收入水平居民的影响更显著,其提升了弱势群体的健康水平,缩小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通过提升参保居民医疗资源利用、降低医疗费用负担、释放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家庭消费支出和改变家庭消费结构来影响其健康。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需要继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力度,稳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并且推动医疗健康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相似文献   

19.
陈斌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159-160
在如今社会变迁的时代,大量的流动人口给国家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尤其是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生殖健康作为人健康的核心,对我国人口数量控制和人口质量提高关系重大。从政府属性、职责、职权三方面都展现了政府参与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管理的必要性,为此探究了可完善对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的制度设计、加强对基层社区生殖健康服务机构的扶持以及加强与企业和社区的合作等管理路径,从而保证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9,(10)
针对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文章提出了对策建议,指出要提升职工健康档案的规范化、信息化动态管理,创新服务模式,为职工健康提供风险评估及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