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六普”、“七普”资料,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33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流动人口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2020年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人口流动规模空间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空间集聚,但集聚程度有所下降。(2)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集聚区逐步发挥溢出效应,流动人口由核心区向周边辐射;中部地区的空间分布不均范围进一步扩大,人口流出空心化程度加强;西北地区的人口流入显著性增强。(3)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表明,经济与就业因素是人口流动的核心驱动指标,第三产业对流动人口的吸纳能力更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交通因素都可显著解释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异。(4)地理探测器交互探测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因素、高等教育因素分别是省际流动人口、省内县际流动人口的重要的交互解释项。  相似文献   

2.
警惕城市“棚户区”的蔓延杨子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1989年过后,我国人口的迁移、流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流动人口的规模、结构和经济、社会特征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引入关注的一点,就是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随着城市流入人口的大量增加,市区居住...  相似文献   

3.
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环境和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3-2020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消费中心城市对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中心城市能够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协同发展.消费中心城市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区域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发展,构建更具互动价...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流入地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对降低生育意愿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我国处于低生育水平时期,人们的生育意愿主要集中在是否生育二孩的意愿上.利用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分析后发现:农村流动人口流向不同规模的城市,他们在二孩生育意愿上也存在差异,基本趋势是流入地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越低.城市化降低生育意愿的机制除了通过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来降低生育意愿,还存在于不同规模的城市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降低程度的不同.我国流动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流动特点加剧了生育意愿的降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公平不仅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要求,对实现全民健康和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健康经济学模型对流动人口健康不公平的表现及形成机制进行验证与解释。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存在显著健康差异,且在使用PSM、工具变量和安慰剂检验的情况下依然稳健。当考虑流动时长的影响时,这种健康差异进一步表现为流动人口在流动初期的健康优势及流动后期的健康劣势。机制分析发现,流入地落户门槛对外来人口筛选是形成其健康优势的重要原因;而健康劣势则是由异地医疗方面的制约所致,且参保地点和医疗距离在其中起主要约束作用,基本医保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种健康差异,促进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的健康公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促进了中国区域资本流动,提高了外省向本省的资本流入规模。中国东、中部地区高铁开通对区域资本流动具有正向影响,但对西部地区却存在较小的负向影响。文章据此提出,各地应因地制宜地推进高铁建设,以高铁建设连通全国各区域,促进要素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导刊》2005,(7):20-21
最近,部分大中城市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其中涉及中长期城市人口规模的调整。我们在参与审核的过程中发现,城市规划修编中对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由此可能导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不合理扩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市不动产价格(房价)波动带来的民生问题和政策调控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试图从人口规模和流动视角探讨房价波动及其区域差异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人口规模通过高工资和宜居性弥补了大城市的负外部性,人口流动在竞争效应和预期效应下增加住房的需求。进一步分析认为,人口规模的差异以及人口向东部城市流动造成资源禀赋差异,是形成房价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的建议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针对不同城市提出差异化调控策略,加强中小城市基础服务建设,鼓励流动人口购房和农民工创业,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人口政策方面,引导劳动力流动,消除人口流动障碍,实现人口合理分布;加大当地教育的投入和职业培训,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保障流动人口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实现均等化公共服务。城市发展方面,一二线城市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三四线城市优势资源和产业承接能力;加大对中小城市发展的扶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流动也逐渐频繁起来,外来的流动人口成为了城市人口的一部分,并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关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该文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我国人口流动的现状以及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协调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我国的人力资本的流动显示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在经济发达的区域其人流流动比例较高,反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显示不够集中,同时流动人口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别,包括其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年龄的构成以及性别之间的比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对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显示,当人力资本增加每一个百分点的时候,那么经济就会随之增长0.677个百分点,而且人力资本的流动对于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具有差异性,体现在空间与时间上.  相似文献   

11.
魏巍  刘蕾 《中国物价》2023,(12):124-128
医疗保险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降低疾病风险、保障生活水平及促进融入城市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7年的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采用Multional Elastic Net-Logistic模型,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就业特征、社会融合及健康状况五个维度构建影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医保的指标体系,研究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总体上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参保率低于汉族流动人口;具有家庭人口数越多、男性、受教育程度高、已婚人士个体特征的人群以参加城乡医保为主;流动人口中拥有农业户口,属于省外流动且为务工身份的人群往往选择双份保险来为自己保驾护航;拥有自购房且具有稳定工作、愿意迁户籍以及持有社保卡的人群倾向购买城镇职工医保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房地产投资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城市的房地产投资量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城市的房地产投资量。通过理论分析,文章提出了影响我国房地产投资区域差异的四个宏观影响因素:城市人口规模、制造业规模、人均收入和市场潜能。对2003—2014年我国259个城市的实证分析得到,人均收入水平对东部地区城市的房地产投资的影响最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我国中部地区房地产投资有比较明显的带动作用,而城市市场潜能是影响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消费经济》2023,(1):83-97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老年家庭消费逐渐成为影响内需扩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在微观层面实证考察了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传导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照料孙子女有利于促进中老年家庭总体消费水平和享用型消费支出占比的提高,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特别是医疗支出占比。消费水平越高,隔代照料对消费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越小。机制分析发现,隔代照料通过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支持、家庭社会互动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等影响中老年家庭消费。对子女的赡养期望会削弱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消费视角探讨了隔代照料的经济意义,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隔代照料行为和中老年家庭的消费行为,为发挥中老年群体在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户籍制度的渐进式改革,中国逐渐释放了人口红利,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城市包容性,特别是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包容性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动人口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程度来度量城市包容性,探究城市包容性对流动人口创业的作用。结果显示,城市包容性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创业,更高的城市包容性对创业层次有正向影响,而城市外部环境条件和劳动力个体的异质性对城市包容性影响创业决策有不同的调节效应。这些发现为我国城市制度改革和促进流动人口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曾经户籍制度是限制我国人口流动的巨大障碍,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户籍制度所进行的深入改革,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加,人口流动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这对推动我国流动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姜晶 《财经界(学术)》2014,(32):282-282
曾经户籍制度是限制我国人口流动的巨大障碍,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户籍制度所进行的深入改革,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加,人口流动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这对推动我国流动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是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一个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影响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近些年来高铁的大规模建设是我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典型缩影。高铁的开通对于我国跨区域的人口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高铁建设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导致我国不同地区的常住人口出现新的变化。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低迷,东北地区城市的常住人口不断减少。为了检验高铁开通对于东北地区城市常住人口的影响,现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东北地区一个城市开通高铁会使得该城市常住人口增加11.1%。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外来流动人口参与并影响着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对我国未来城乡劳动力数量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劳动力流动有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牛玲 《现代商业》2014,(2):186-187
我国的劳动力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仍面临者农村人口空心化、结构性矛盾、户籍制度等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我国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加强对流动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并完善针对流动人口的城市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20.
农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搞活流通、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对促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农民消费计划实施相对成功的美国、日本及韩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对中国扩大农民消赍问题的有益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设农村流通体系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