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国际外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红 《商场现代化》2006,32(13):37-38
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出现重大变化。国际分工已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阶段,而在于产品的整个价值链,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变为产品内分工。跨国公司为了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对全球生产体系、公司组织结构和经营投资战略加以调整,出现国际外包现象。本文主要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国际外包行为。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产业升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一些产业在规模和成本上开始具备一定优势,但总体仍处于低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通过对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产业升级需要构筑龙头企业,提高价值链统治力,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政府积极支持与引导,继续鼓励外资,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形成、动力机制、治理机制及沿价值链产业升级逐一进行阐述,展示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发展全貌,并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强  郑江淮 《财贸经济》2013,(9):95-102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产方式的变迁促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全球价值链分工则反映了全球生产关系。无论是以国家调节为指导,以规模标准化生产的福特主义,还是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按生产要素合作生产的后福特主义,事实上都形成了全球利益分配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GVC)是国际分工合作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其源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相互契合。随着内在动力和外部约束条件的变化,参与GVC分工合作的各经济主体随即开始调整经济行为,其结果表现为GVC的解构和重构。本文从多个视角对GVC重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GVC分工演进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1)GVC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区域价值链逐渐形成并稳固;(2)超大规模市场提升了中国对GVC的影响,且技术进步推动中国逐渐向GVC中高端环节攀升;(3)GVC重构源于技术进步、经济特征以及政治环境三方面的动因;(4)GVC重构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三大趋势会对中国各方面产生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7.
当代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各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各国经济增长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关系日益密切,同时价值链理论能够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战略思路。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从研发开始直至产品到达用户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创造价值的过程。根据传统的贸易规模测度指标,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在2013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高技术产业第一出口大国,但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仍停留在初级要素利用阶段,只有提升产业链位置才能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8.
产品内分工理论与价值链理论的渗透与耦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铮  王鹏 《财贸经济》2007,(3):121-125
本文通过分别介绍管理学和经济学在价值链相关理论上的研究,发现二者虽然在研究范式上不尽相同,但其研究框架和技术特点是相互补充和渗透的,并且存在着研究上相互结合的耦合点。由此,本文认为,在生产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整合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价值链理论研究上的优势,将有利于解释当今世界国际产品内分工盛行及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汪涛 《市场周刊》2004,(2):44-46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我们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是全球化带来的重大变化之一,台湾地区作为后起者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产业承接和产业外移的过程,实际上是台湾在全球价值链进行升级的过程.台湾地区在推进产业升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提升其自身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即价值环节的升级.通过分析台湾地区产业承接和产业转移,探讨其价值环节升级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外资品牌利用其品牌垄断优势,以极低的采购价格,倒逼中国制造企业屈从于其构建的全球供应链。中国企业在其中只能获得维持生存的费用,而不是发展的利润,就无法进行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长此就会沦为一个被边缘化的车间孤岛。因此,突破价值链分工的重大陷阱是中国企业下一阶段营销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和预防动机理论,考察了宏观环境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分工,实证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EPU)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文章以固定投资作为中间渠道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可信。此外,文章还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TIVA数据库2005-2015十年的数据,应用KPWW法计算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其制约因素,为攀升全球价值链路径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10多年的时间里,印度软件产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全球产品价值链与加工贸易的关联分析则显示印度软件产业的兴起缘于在产品价值链上的高端定位,对未来面临的国际竞争来说,生产者驱动力模式将成为其必然选择.印度软件产业中的先行公司必须完成加工企业向全球产品价值链中驱动力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前完全由一家企业单独生产的产品,现在可能被切割成许多不同的价值环节,由遍布全球、成千上万家企业同时协作生产。基于价值环节在企业之间分割、组合及其在全球布局的现象,理论研究者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涌现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的演化及发展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对其主要结论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宋慧桐 《商业时代》2021,(5):185-18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已延伸至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随之诞生的数字经济更是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经济的兴起助力全球价值链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全球价值链的精细化分工程度日益深化,由此改变了以往各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虽然目前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迁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赵文倩  薛瑞超 《商》2014,(25):242-242
通过考察国际分工方式的演变、发展及全球失衡出现的新特点,本文认为产品内国际分工是当前全球失衡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计量模型的构造中我们采用了VSS指标,对影响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只有促进金融深化,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在国际分工新格局下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产业网络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文章按照相关文献的发展顺序,对全球价值链治理和全球产业网络的理论做了系统的梳理。首先介绍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的发展历程,接着分析了全球产业网络(GPN)定义的产生、发展、演化,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价值链治理模式分类方法的研究,并简单客观地评价了现有文献的贡献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995~2009年中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面板数据为基础,对中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部门要素结构、出口规模与该部门的国际分工地位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性,而部门中间产品国内供给水平、产出占比与该部门的国际分工地位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其中中间产品国内供给水平对国际分工地位影响最为重要。因此,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改变以往中间产品的使用方式,逐步增加国外中间产品的使用,可以提升中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