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霍远  何旭  陶圆 《技术经济》2023,42(2):64-77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而创新持续性则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以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具有“U型”非线性关系,且研发投入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U型”非线性影响在不同区位因素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差异下表现出异质性;多个大股东持股及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U型”影响。故政府在采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发展时要谨慎把握政策调控的尺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持续性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创新和经济相关数据,通过对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分析,构建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准确测度和可视化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省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创新驱动超前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时序上看,各省域耦合协调度均有较大提升,但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从空间分布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特征。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有效促进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军力量。在明确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以经济运行供给侧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分维,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9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测度和比较,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剖析区域发展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17年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由东向西梯次下降;三个子系统指数在国家中心城市内部及其之间均表现出高度非均衡性;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集中在区域间,而东—西区域间差异最大且呈扩大趋势。据此,从加强区际循环、深化三大变革、开展先行示范等方面提出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绿色金融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故本文从区域视角探讨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本文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区域绿色金融的溢出效应,并分别讨论“政府引导型绿色金融”与“市场驱动型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1)区域绿色金融既支持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良好的溢出效应。(2)“政府引导型绿色金融”与“市场驱动型绿色金融”均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前者的支持效应更为显著。(3)东部地区以“市场驱动型绿色金融”为主、中西部地区以“政府引导型绿色金融”为主,对高质量发展起到支持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绿色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在“量”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在“质”上抑制了高质量发展;同时,这种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创新而非资源配置实现。关注房价上涨在“质”方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坚持“房住不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有助于推动新常态、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构建创新型城市成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然而,居高不下的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已不能忽视。基于此,本文利用2011—2020年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究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杠杆将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影响经济稳定性两个渠道对城市创新发展产生倒U型影响,且这一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数字经济将发挥“催化剂”作用,加剧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杠杆在经济发达地区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且企业杠杆的平衡点较高。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积极推进企业合理兼并重组、健全监管机制的同时,应当根据企业的性质、发展情况、所属地区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分门别类、有序地推进企业“去杠杆”政策,以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贸区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与代表,数字经济为其推动区域环境塑造、科技创新、经济协调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通过梳理数字经济对设自贸区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设自贸区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影响,而数字产业化呈现负向作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与设区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间均存在“U型”关系;相比产业数字化,“两化”协同所起到的正向作用不高;上海、海南等部分沿海型设区省市的数字产业化开始起到促进作用,内陆型设区省市的产业数字化起到的正向作用显然更高,而沿边型设区省市“两化”协同水平较低,难以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发展水平提高,数字产业化对设区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由负转正,而产业数字化的正向作用则在减小;数字产业化的负向作用随产业数字化强度提高先减小后增大,而产业数字化的正向作用则随数字产业化强度提高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8.
构建创新驱动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1—2020年的数据,通过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南省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第一,近十年来,湖南省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的综合水平均得到了快速提升;第二,湖南省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之间处于有序发展状态;第三,湖南省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第四,总体上,湖南省创新驱动落后于高质量发展,即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最后,从创新驱动角度出发,提出了湖南省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引导金融开放战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2005—2021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金融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开放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驱动器”式的激励作用,该结论经内生性处理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开放会通过激励企业创新、提升创业活跃度等渠道优化经济发展质效。调节效应检验发现,营商环境越好、金融结构偏向市场型的地区,金融开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且两者的调节作用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门限效应,当两者都跨过一定门限区制之后,金融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果大大增强。此外,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金融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得到了证实。研究结论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提升经济发展质效及优化营商环境与金融结构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索构建了包含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维度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水平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整体偏低,总体呈现出"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根据综合水平得分高低将9个国家中心城市划分为领先型、平庸型、落后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碳减排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关联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多呈现“高—高”集聚,西部欠发达地区多呈现“低—低”集聚。(2)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且二者关系存在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3)环境规制政策对本地区与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4)碳减排能够有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研发与创新形成的技术冲击对经济运行存在的确定性与随机性均衡增长路径,构建了种类扩张内生性增长模型,对我国研发、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投入、创新产品种类与产出增长率存在顺周期变动关系;在均衡增长路径上,当研发与创新由市场供求和企业自发决定时,水平型创新将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但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潜在波动性,而当研发与创新由外生性政策决定时,水平型创新能够显著增强经济内在稳定性,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明显不足,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阶段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完整的内需体系。在第一阶段,应充分运用政府政策干预优势,加快推动企业研发与创新进程,带动产出和消费增长率快速提升;在第二阶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自主实施研发与创新,将政府政策干预重点转向抑制创新市场波动性上,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9—2019年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批次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趋势。机制检验显示,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中介作用,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向中介作用。分城市区位来看,东部城市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分城市规模、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来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大城市、非资源城市和两控区城市。鉴于此,应根据城市特征实施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政策,充分利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补偿效应,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惠 《经济师》2023,(11):113-114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资源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数字经济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数字经济的引领力量,通过数字经济对传统农业各领域、各环节的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促进农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构筑覆盖全产业链、全过程的农业新形态。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4—2020年中国2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在运用替换变量指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验证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创业活跃度存在明显U形中介效应,即当金融集聚程度较低时,可能会由于金融支持不足抑制创新创业活跃度提升,从而降低城市经济韧性;随着金融集聚程度不断加深,创新创业活跃度显著提升,有助于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在经济韧性强劲城市、经济韧性优良城市、经济韧性一般城市、中规模城市、中城市流强度、低城市流强度样本中,创新创业活跃度在金融集聚驱动城市经济韧性中的U形中介效应更为显著。为此,应培育金融创新源动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圈和着力打造梯度韧性城市,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并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据要素价值化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要素价值化对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U”型非线性特征,但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显著;数据要素价值化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为线性上升趋势,中部、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显著的“U”型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数据要素价值化通过技术创新渠道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此,从制度框架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技术创新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莉莉  叶阿忠 《技术经济》2022,41(12):99-110
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对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借助动态空间Durbin模型及半参数空间Durbin模型系统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时间惯性和空间溢出性;环境规制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并存在地区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同时,环境规制对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产业结构调节效应和技术进步调节效应。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科学设置环境规制强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引导经济发展动力向技术驱动和产业结构优化转变,加强跨区域企业技术研发交流合作,创新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5—2020年我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了专项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明确的限额范围内,专项债对地方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在拐点之前专项债抑制地方经济增长,在拐点之后正向激励经济增长,且市场化程度高有利于专项债激励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专项债对不同层级城市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明显异质性,在中心城市,专项债抑制经济增长;而在非中心城市,专项债与地方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可以解释专项债对不同层级城市经济增长的异质性。从政策操作层面来看,未来要进一步完善非中心城市风险管理机制、提升专项债市场化水平、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推动专项债额度向非中心城市倾斜。  相似文献   

20.
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长江、黄河干流周边城市为测算单元,基于2007—2016年51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并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及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在指数中所占比重,并运用Tobit回归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驱动要素。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涨幅分别为18.81%、13.70%,年均涨幅分别为1.73%、1.29%,总体均位于中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状况占比均呈倒“U”型趋势,生态环境均呈下降趋势。社会福利在长江占比呈上升趋势,在黄河呈“U”型趋势,黄河流域经济与社会福利“脱钩”现象明显。Tobit回归结果显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均有助于提升流域内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开放对黄河流域影响较大,绿色、协调、共享对长江流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