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予取术的精髓 《老子·36章》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就是老子“柔道”策略之一的“取予之术”,其实质是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通过适当的“予”(如物质、能量、信息的投入),交出或放弃,把握时势,创造条件去谋求更大的“取”(如物质、能量、信息的产出、夺取或保存),使施术主体处于更适宜的运作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上下同欲”出自《孙子兵法》,其要义是在于将帅与士兵能同甘苦,共患难,以一人之心争取万人之心。团结合作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贪图个人之欲而不能“上下同欲”,排斥集体之欲、国家之欲、党和人民之欲是腐败实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严惩腐败、狠刹“四风”。开创“上下同欲”共筑中国梦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国荣先生的大部头著作《人生不欲满》,早些年就认真拜读过,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近期倒柜翻箱,寻找美文一读,《人生不欲满》便成了我的首选篇目之一。读之,心房阵阵震憾;思之,情感频频冲动。  相似文献   

4.
内省与前行     
《中国企业家》2012,(14):37
公元前4世纪"太上敬而服,其次欲而得,其次夺而得,其次争而克,其下动而上资其力。"——《逸周书》18世纪"制度人容易自作聪明,常常对自己设想的理想管理计划的完美性如此迷恋,以致不能容忍对这一计划的任何一部分的最微小偏差……那就是自负地认为,自己是社会中唯一的聪明和高尚的人。"——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相似文献   

5.
正俭德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动力,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古今智者无不戒奢尚俭,守持俭德。《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司马光对此解释说:"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事实证明,俭朴勤奋乃修身之必需,立业之要谛,兴国之根本。古往今来,大凡仁人志士,都深晓此道,崇尚俭德,力戒奢侈。  相似文献   

6.
扬雄《法言》一书拟孔子《论语》而作,其宗旨是欲在儒家传统受到威胁利用之际,维护儒家正统思想,立中级;其所言说之道,乃是彼人之道,仲尼之道,并非它道。对当时的五经环士系统及其它异端杂说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7.
八面来风     
●何为贤哲?贤哲即向任何人学习者;何为强者?强者即自制其欲者。 《阿伯特》 ●一战不胜,必有战术上的失误;屡战而不胜,必有战略上的失误。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叶玉屏:《六事箴言》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诸葛亮的话,对政治家适用,对企业家也有助益 ●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相似文献   

8.
原文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资治通鉴·唐纪》)  相似文献   

9.
贪者必败     
有句俗话: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宋代林逋有句名言:知足则乐,务贪必忧。一个人做到自身清白,生活中就少忧无挂,半夜敲门心不惊,否则,贪心不足,迟早成祸。 明代王廷相在《慎言·见闻篇》中说:贪欲者,万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意思是说,贪得无厌,这是一切罪恶的本源,少所企求,这是一切善端的根基。韩非子说:有欲甚,则邪心胜。《左传》中写道:怀必贪,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刑法》中强调;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以上种种言论都说明:贪欲过甚,  相似文献   

10.
人之一生有如大海波涛,有时涌起,有时跌落。涌起时,踌躇满志,春风得意;跌落时,意沉志抑,寒风习习。此时彼时,心态各一。为此,使我想起“智圆行方”之说。 《论语》提出:“智者寿”的养生哲学,《淮南子》进而演绎成“智欲圆而行欲方”之说,养生学家便以“智圆行方”作为成语  相似文献   

11.
高亚杰 《活力》2004,(3):93-93
记者向被采访者提问,是新闻采访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总结他的采访经验时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实际应用新闻学》)  相似文献   

12.
创业与制度     
《中国企业家》2012,(10):30
公元前99年"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史记·货殖列传》  相似文献   

13.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道德经》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参《论语》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准也?——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相似文献   

14.
余音绕梁     
公元前99年 “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史记·货殖列传》  相似文献   

15.
无为而治是一种领导哲学 《道德经》中对领导者的经典论述是:“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意思是说最高明的治国之道.是人民感觉不到有国君的存在.其次.是国家的国君受到人民爱戴.人人称赞他.再其次者.是国家的人民畏惧他们的国君.而最糟糕的国君.  相似文献   

16.
守持俭德     
俭德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动力,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古今智者无不戒奢尚俭,守持俭德。 《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司马光对此解释说:“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事实证明,俭朴勤奋乃修身之必需,立业之要谛,兴国之根本。古往今来,大凡仁人志士,都深晓此道,崇尚俭德,力戒奢侈。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借传统文化、借依傍古人等进行"复古改名"的现象。例如鹿邑县欲改为"老子县"、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则在古装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后悄然更名"琅琊阁",一些地方更是为了"西门庆故里"之名争得面红耳赤。(6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今年3月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的理解不够正确,甚至轻易  相似文献   

18.
古代管理思想中很重视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正如《管子·五辅》中所言:“古之贤王,所以取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末之尝闻”:司马光上书宋仁宗曰:“为政之要,在于用人,赏喜罚恶而已”(《续资洽通鉴》卷六十一)。这就首先要有知人之明,即所谓“知人者哲”(《尚书·皋陶谟》):“知人者智”(《老子》第三十三章)。宋朝的苏轼在《拟进士对御试策》中指出:“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然后还要善于用人。一是要用其所长,不求全求备。即所谓“任人之长,不强所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出任人…  相似文献   

19.
明·浮白斋主人撰《雅谑》中曰:“汉武帝时,有贡不死之酒者。东方朔窃饮焉。帝怒,欲杀之。朔曰:“臣所饮,不死酒也,杀臣,臣必不死;臣若死,亦不验”。帝笑而赦之。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东方朔用巧妙的方式,有力地讽刺了那些投领导者所好、阿谀奉承的小人。联想之一:五十年代后期,在我国刮的那阵“浮夸风”值得引以为戒。那时的报纸上常可见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刘世通 《秘书工作》2014,(11):35-35
正原文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穆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史记·秦本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