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深圳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基于施工全过程的监测数据,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沉降、水平位移、锚索轴向拉力和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立柱沉降、支护桩水平变形和基坑周边地面变形均在报警值范围内,表明该基坑支护方案是合理的.此外,坑内土方开挖卸荷会导致坑底产生回弹变形,立柱有微弱隆起变形.临近的地铁风亭结构沉降与水平变形均最明显.部分监测点累积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超过报警值和控制值.施工单位需采取合适的措施(如回灌)控制因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基坑附加沉降.  相似文献   

2.
《江苏科技信息》2019,(35):25-28
为探讨动态施加预加轴力的变形控制效果,以厦门市地铁三号线创业桥站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基坑支撑拆除阶段实测数据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文章分析了预加轴力动态补偿对基坑形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支撑的拆除容易导致围护水平结构的侧移量突变,对基坑本身以及周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支撑进行预加轴力动态补偿能够有效地控制最大水平侧移量;对支撑补偿30%轴力设计值的方案3是最经济高效的,使基坑最大水平侧移量减小了42%。  相似文献   

3.
圆形基坑因其存在空间拱效应,导致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呈现不同于一般基坑的变形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缆隧道建设中。结合某一采用钻孔咬合桩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工程,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受力变形和周围土体变形特性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坑外荷载不对称的条件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呈现不规则的变形分布,向坑内的最大侧移为11.42mm。围护结构的支撑轴力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开挖完成时的轴力最大可达1962k N。周围地表沉降呈现"凹槽形"分布,在空间拱效应作用下的最大地表沉降仅为13.52mm,且发生位置与基坑的距离约为0.8倍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4.
屈家奎 《科技和产业》2022,22(9):301-307
砂质泥岩由于强度低、易扰动等特点,导致其深基坑支护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开展相关施工力学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轨道10号线兰花湖明挖地下停车场深基坑工程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深厚砂质泥岩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变形曲线在开挖初期呈现出三角形分布,开挖至中后期表现为抛物线的特征;随着基坑开挖,周边地表沉降逐渐增加,沉降曲线大致满足正态分布曲线,沉降影响范围距基坑边缘约50m;锚索轴力在砂质泥岩深基坑施工前期变化较为明显,距离锚索位置15m后的开挖对锚索轴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长江路九号街区基坑工程复杂的周边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对该工程支护体系在施工各阶段的土压力、位移、弯矩和剪力进行计算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FLAC模拟分析基坑开挖对地铁线路的影响。文章指出采用文中方案进行支护能满足工程要求,并且能将基坑开挖对地铁线路的影响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基坑支护作为工程基础处理和施工场所营造的必要环节,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施工安全。目前常见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有自立式挡土体系、弹性墙加支撑挡土体系。针对基坑支护发生倒塌的安全事故,分析原因主要有基坑支护结构选型不当、实际土压力大于设计值等多个方面,从遵循理论研究,重视实践工程经验方面提出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原则与方法,最后阐述了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监测内容和检测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以济南某开发项目为例,开展影响程度判定,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基坑外部作业对既有车站结构的影响等级为特级,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7.11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4.53 mm。基坑施工过程中对既有车站产生的沉降和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专利平台     
专利号ZL03235919.5索引号050225专利权人:武汉化工学院深基坑肋桩竖拱喷锚组合支护结构深基坑肋桩竖拱喷锚组合支护结构,由超前疏排肋桩、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竖拱面层与预应力锚杆三部分组成,用于深基坑开挖边坡支护。首先将肋桩置入土体,然后分层开挖,开挖后的边坡经人工修坡成竖拱后,再喷射成竖拱钢筋网混凝土面层,并施做预应力土层锚杆。支护结构合理地利用了拱传力机理与混凝土较高的抗压性能,有效地节减了支护桩与锚杆个数,对基坑位移可实行有效控制,适应性强,兼具有传统桩锚和喷锚网支护的优点。专利号ZL0320103532.5索引号050227专…  相似文献   

9.
郭庆华  蔡至琛  王莹 《科技和产业》2021,21(12):352-358
以双排桩嵌固深度、桩径、桩距和排距作为影响因素,基坑抗倾覆稳定性系数和最大水平位移作为响应,用均匀设计安排不同结构尺寸组合的双排桩支护方案,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双排桩稳定性、变形与其结构尺寸的响应关系,作为目标函数优化求解。用专业设计软件计算基坑抗倾覆稳定性系数和最大水平位移,以回归方程作为目标函数,通过优化求解,得到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
软土基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分析对指导工程施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位于宁波梅山盐碱软土区的某深基坑工程为实例,结合深基坑施工的监测数据,从土体沉降、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位于盐碱软土区的类似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侯丰  刘府生 《科技和产业》2021,21(6):294-298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兴建地铁,盾构隧道不可避免地会穿越软土地区,因而研究软土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变得尤为重要.以温州某盾构隧道为例,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构建二维数值分析模型,分别研究单线隧道和双线隧道下的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变形逐步由隧道向上传递到地表,产生沉降,单线隧道最大地表沉降值为10.1 mm;单线隧道顶部管片的竖向变形最大达到2.56 mm,左侧腰部和右侧腰部管片往中间的变形量均为0.96 m m;盾构隧道埋深越大,则盾构施工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量越小,而沉降槽宽度越大;在双线盾构施工完成后,后行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更大,同时发现双线隧道间距越小,两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越大,由此造成了地表沉降量更大.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基坑通常因规模大、近接建构筑物、对变形控制的要求高,而成为地铁车站建设中重点关注的环节。如何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使其对施工工法及技术进行优化和指导,降低地铁车站建设时带来的风险,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用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CRITIC)法,并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依托在建地铁车站基坑项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周边环境与支护不足成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的主要风险来源;对于狭长型的地铁车站基坑来说,端头井处较易发生危险。通过使用CRITIC-TOPSIS法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可有效分析基坑开挖中的风险因素并按照影响程度进行大小排序,针对具体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小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银行大厦基坑支护工程的周边环境条件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文章对该项目施工各阶段中支护体系位移、桩弯矩沿桩身的分布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地铁盾构区间侧穿高速铁路大桥对桥桩及周围地层的影响,以下穿郑西高铁大桥的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侧穿郑西高铁跨绕城高速大桥段区间隧道进行设计,并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对隧道下穿郑西高铁跨绕城高速大桥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分析,揭示了地铁盾构侧穿作业施工过程对高速铁路上跨绕城公路特大桥基础影响的规律;研究了同一承台处桩基变形趋势特征;分析了左右线盾构区间中间桥桩位移变形规律;总结了盾构区间顶部以上以及盾构区间洞内及底部以下2倍洞径范围内桥桩水平位移及竖向沉降特征;研究了土体应力平衡状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李超 《科技和产业》2022,22(10):351-356
对城市地铁车站、地下管廊等采用内支撑支护的基坑石方开挖,以解决基坑石方爆破施工中扬尘和噪声、爆破时产生的飞石问题。在钢筋混凝土支撑横梁上放置U型槽,铺设带滚轮的模块式可移动的钢盖板,实现对基坑内爆破区域的有效覆盖,形成相对密闭的施工空间,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达到安全可靠、环境整洁、绿色文明施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厦门地铁中山公园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对中山公园站深基坑的桩间距进行了计算,分析表明:该深基坑支护桩选定的桩间净距设计值在允许值范围内,并可稍加大桩间净距。同时,上述研究成果可为中山公园站深基坑工程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紧邻建筑物管桩基础进行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为例,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选取了钻孔灌注桩作为挡土结构,坑内设置1~2道施加预应力的内支撑进行支护。通过对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得出了一些相关经验,可为类似的基坑工程的支护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基坑开挖过程中,扰动、地层损失和固结沉降等会引起地层产生移动和变形,随之邻近既有地铁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地铁运营安全。为研究基坑开挖过程对临近地铁区间结构的影响,结合临近济南地铁3号线某深基坑工程,选取大型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系列 GTS NX作为数值计算平台,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临近区间盾构隧道和风井的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对区间隧道及风井进行影响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经验,对地铁保护区内作业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咬合桩围护结构在浅基础加固中的力学特性,以陇海线坝河大桥为工程背景,选用Mohr-Coulomb本构方程,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分析桩侧土体冲刷掏空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构同一断面在不利工况下位移和内力的分布规律,并分析Ⅱ序桩的种类、冠梁布置、桩径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冲刷后控制位移发生在桩顶长边方向且方向向内;土体冲刷掏空后土压力达到峰值且桩底弯矩为零,同时桩顶产生一定弯矩且反弯点位于桩基中部偏下;左、右侧面与迎水面背水面在受力和变形上均对称;在Ⅱ序桩为有筋桩时,其刚度对结构位移起到较大作用,无筋桩较有筋桩水平位移提高了2.75倍;冠梁作为边界约束对结构位移产生数量级影响,未冠梁较设冠梁水平位移提高43倍;咬合桩桩径与结构水平位移成反比,桩径对结构位移起到较大作用,桩径由0.8 m增加到1 m,桩径顶位移由0.18 mm增加到0.41 mm。  相似文献   

20.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的阐述了在软土地区采用止水帷幕结合锚喷支护结构形式进行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及质量控制要点,为今后类似基坑支护设计提供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