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立足于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现状与面临的发展困境,深入分析了“十四五”中后期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坚持“用户中心”理念,精准感知用户需求,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方式,注重数据资源安全风险防范。基于此,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应根据用户现实需求,调整资源比例、规范数据存储、保障数据安全,构建精准、高效、便捷的供给侧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科技强国战略提出的明确要求,高校以图书馆为核心整合校内资源,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开展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工作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文章调研了获批成立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30所高校,分析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的机构依托、业务类型和人才培养经验,总结并给出图书馆应联合科技处形成服务链、根据本校优势学科开展特色服务、以工科人才为主力进行多学科混合培养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陕西省12所高校图书馆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方面,已经彰显了国家政策扶持、软硬件资源和服务质量等优势,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可能.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搞好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应进一步向社会开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4.
在“双一流”建设趋势下,高校图书馆根据学科建设各阶段任务,围绕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开展个性化学科服务。在日趋复杂的数字资源不断扩大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服务内涵,加强数字化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满足学术资源个性化需求,树立学科服务品牌,实现从浅层信息服务到深层学术知识服务的转变。文章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时代如何创新发展学科服务,体现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正由资源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型,图书馆改版门户网站、提升网站质量的需求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旧网站访问数据的基础上,调研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在网页布局和栏目设置、互动和信息咨询方式、资源发现系统、英文网站和移动端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图书馆门户网站改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韦敏革 《黑河学刊》2011,(8):173-174,176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内的资源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使得高校图书馆内的资源更加丰富,使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朝着社会化,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这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如何在社会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建设一个能为满足广大师生信息需求服务的图书馆值得我们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而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帮助高校实现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使高校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加快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开发及建设成为各大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构建高校图书馆特色信息服务模式,使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为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特色信息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途径,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认为,对于知识产权问题,应该以保护作品所有权人的权利为前提,通过数字图书馆这个平台更快捷、更广泛地促进知识扩散和信息传播。对于信息安全问题,应通过权限控制、身份识别与验证、加密、备份与恢复等措施来增强信息安全性。对于信息人才问题,要提高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提高其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前沿阵地,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势在必行。文章以河南省27所高校图书馆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智慧借阅、资源集成、教学科研服务、移动图书馆、智慧空间、社交媒体、个性化服务方面进行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分析,深挖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坚持需求导向促进服务深度融合、建设高校学科智慧服务联盟、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打造智慧馆员团队、提升职业素养能力等图书馆智慧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加大数字资源建设的呼声日益强烈,普通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基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的问卷调查,提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建议,应以现实发展为依据,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树立大资源观;力求平衡纸质和数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陈伟 《理论观察》2011,(3):43-44
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发外文文献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服务,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文献资料建设,强化开放服务意识以及设立学科咨询馆员等来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为适应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必须建成大型的文献信息中心。信息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已成为影响科学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已成为我国信息建设的重点。高校图书馆正经历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快速而准确地收集、整理、加工、传递信息,正成为新世纪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化信息意识、拓宽信息服务、实现信息网络化,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文献信息资源、读者行为方式、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产生了巨大变化,分成了远程访问读者和到馆读者两大群体,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服务需求。到馆读者的需求重点不再是文献资源,而是空间环境与服务。未来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必须要依据大学生和教师需求,设计规划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科技创新空间、科技展示空间等个性化、人性化空间。文章对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需求与空间设计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微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调从用户需求出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文章旨在分析图书馆微服务的定义和特点,重点探讨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模式、微服务内容、微服务推广及微服务队伍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文章研究表明,山东高校图书馆根据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发展建设,以其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平台优势、多元化服务为基础,通过建设黄河战略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黄河国家重大战略信息服务平台、提高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能力、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效能、打造高校图书馆黄河流域高端交流平台、加强互联互通弘扬传承黄河文化等途径,紧密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为黄河战略提供科技文献支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文献信息服务,真正让图书馆在黄河战略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芳 《黑河学刊》2009,(3):131-132
数字资源整合是目前图书馆界数字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向。分析高校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结构特点,探讨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挖掘的有关技术和方法,明确了整合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末的新冠大流行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疫情期间读者暴增的信息需求和物理空间的限制,高校图书馆以往的服务模式已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持。鉴于上述原因,文章通过分析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服务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不足、技术支持薄弱、信息资源有限、服务方式不够多元化、馆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探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强调应以用户为中心,从应急服务能力、网络保障、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多样化、人力资源等角度,提出以适应后疫情时代需要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全民阅读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高校图书馆助推全民阅读是其参与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总体上仍存在参与程度不够、信息服务形式较为单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不足、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支持不够等问题。应通过完善制度与机制保障、改进服务理念、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专业队伍、加强相关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以及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等,持续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相关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造成了深刻变化,对国外高校图书馆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的服务举措开展研究,具有启示、借鉴意义。文章以卡尔加里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的服务举措进行分析。提供稳定持续的信息资源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疫情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应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发挥馆员的专业优势和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来满足用户持续增长的信息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电子阅览室是高校信息文献中心,也是大学生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为了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应该提高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第二,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应强化信息资源的建设;第三,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应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及时整合网络资源;第四,应该让计算机课程成为各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第五,应该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讲座;第六,应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