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遭受的损失不计其数,但目前我国对灾害损失的补偿机制存在很大缺失。除了对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之外,损失补偿是实现灾害损失最小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充分研究发达国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工作机理的前提下,针对不同补偿主体的效率水平,提出了构建我国风暴潮灾害损失补偿机制不同补偿主体的合理比例结构,并对该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2.
我国风暴潮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论文以受到风暴潮灾害影响的省区为研究对象,在总结有关风暴潮灾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在渔业方面造成的损失进行了评估。首先从捕捞损失、水产养殖损失、渔业设施损失和社会损失四个方面科学地选取了渔业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不同省区风暴潮灾害所造成的渔业损失进行了评价,得出虽然山东、广东等沿海省区损失整体偏高,但是受风暴潮影响的湖南、江西和湖北等内陆省区由于防灾减灾机制薄弱,渔业损失更为严重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完善风暴潮灾害预警体系、加强渔业养殖区防护、提高防台风工程质量等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3.
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从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方面进行了界定,在综述国内外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与整体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采用主客观综合分析法并结合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构建了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旨在为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具体实施和灾害补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是在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基础上的宏观分区,有助于更清晰的把握灾害风险的空间格局与内在规律。文章首先对风暴潮灾害风险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试图达到理清和规范的目的,然后根据风暴潮灾害风险因素建立了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熵值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了青岛近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将青岛9区市划分为4个不同风险等级,揭示了青岛近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风暴潮灾害综合损失等级划分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风暴潮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进行灾害损失评估并确定灾害损失等级。论文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联立方程模型,综合考虑灾害损失性特征和承灾体脆弱性特征,建立经济损失等级和人口损失等级的联立方程组,对1998~2009年风暴潮灾害数据进行拟合和验证。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显示,直接经济损失、地区经济密度与风暴潮的经济损失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受灾人口数、人口密度与风暴潮的人口损失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密度与人口损失等级呈负相关关系。论文认为,在综合损失等级划分依据和标准下提出的微灾、小灾、中灾、重灾、巨灾五个等级可较为准确地刻画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农村灾害损失的经济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灾害损失的经济评估研究严立冬农村灾害是指发生在农村区域内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村居民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和损害的一种自然社会现象。任何农村灾害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后果,而每一种具体的农村灾害事件的后果如何,严重性怎样,损失多大,都牵涉到农村灾害...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风暴潮灾害的频发已成为制约山东省沿海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汇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元决策与统计学方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山东省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区划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沿海城市按风暴潮灾害风险等级可划分为四类,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评价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29个二级指标,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较高,进入了良好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脆弱性会因各地区社会和经济水平不同呈现一定差异性。本文在明晰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定义乊后,建立了关于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测算各地区风暴潮灾害的脆弱性得分,幵对两种方法下测算结果迚行Kendall一致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下的测算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威海、烟台脆弱性得分较高,潍坊、青岛的脆弱性得分相对较低。最后,在分析影响各市脆弱性得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0.
准确定位风暴潮灾强弱,有助于开展防灾减灾工作。论文运用多指标分级方法将风暴潮自然等级强度划分为超警戒水位强度和浪高强度两个方面,并依据超警戒水位强度和浪高强度建立风暴潮等级预报联立方程。最后对比分析了基于国家划分标准和本文划分标准的风暴潮自然等级与灾情等级结果,发现0601台风自然等级由蓝色变为黄色,0505号台风由橙色警报变为黄色警报,两次台风的灾情等级均由一般海洋灾害变为较大海洋灾害;得出风速、浪高、增水、超警戒水位对于风暴潮的自然综合等级是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高峰  宁思雨  王慧敏 《水利经济》2023,41(4):82-87, 101
为解决灾后重建资金在各产业间合理分配的问题,基于ARIO模型构建了灾后区域经济模拟模型,设置了均衡投入、高贡献产业优先、灾损弥补与高贡献产业优先相结合共3种重建资金分配方案,并以湖北省2016年洪灾为例,分析了重建资金分配对灾后区域经济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从受到灾害冲击到恢复灾前平衡状态,历经生产骤减损失不断扩大、生产快速回到灾前生产水平、生产持续增加、生产回到灾前的平衡状态4个阶段; 灾后区域经济恢复时间与重建资金呈指数关系,随着重建资金投入的增加,灾后经济恢复时间不断减少,但减少的幅度逐渐降低;将重建资金首先用于弥补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后分配在对国民经济贡献较大的产业,能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提高灾后重建效率。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区域投资环境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限制性因素。投资环境的改造,一是要注意建立宽松、安全、有保障的外部环境;二是要从省情和各地区具体情况出发,确立全省及各地区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软硬环境;三是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实行倾斜政策,招商引资,扶持优势产业;四是改善工业部门结构并确立工业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以山东省沿海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沈琼 《中国渔业经济》2011,29(6):98-106
本文对山东省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建立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考虑自然防护能力、监测预警能力、社会防灾能力和恢复重建能力。其次,运用层次分析和Critic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而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各市的综合得分。根据各城市得分得出结论:青岛、烟台和潍坊防灾减灾能力较好,威海和东营防灾减灾能力居中,滨州和日照防灾减灾能力较差。最后,针对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使用标准差、基尼系数、一阶锡尔系数(Theil熵)分解、崔一王指数等方法,对我国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相对差距以及差距的地区分布和收敛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自《全国海洋经济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距持续缩小,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间的区域差距有所增大,可见,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对缩小我国海洋区域经济差距具有促进效用。  相似文献   

15.
浅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拉动效应,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迅速提高本地区的内部投资环境,增强其综合竞争力,尤其对在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环渤海地区;从环渤海地区交通与经济现状入手,对近期和中长期跨海通道建设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灾害链的定义,结合历年我国海冰灾害灾情特征,提取了海冰灾害链。基于产业关联效应,从海洋产业本身与关联产业两个层面,按照主要海洋产业经济损失、相关海洋产业间接经济损失和国民经济各产业间接经济损失三个层次构建海冰灾害致灾损失链。在此基础上,结合投入产出法,对于海冰灾害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对企业生产和整条供应链的运行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问题,在考虑供应链系统相互关联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动态非正常程度投入产出模型(DIIM)模拟洪涝灾害导致企业非正常程度的动态运行状态,测算洪涝灾害给供应链系统带来的直接损失及关联损失。以2021年马来西亚洪涝灾害影响下的某制造业供应链系统为例,选取相关指标对洪涝灾害导致供应链系统中断带来的关联型损失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引发的供应链各节点功能下降程度由需求端和供应端两方干扰共同影响,非正常程度和损失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仿真数据直观显示了洪涝灾害下供应链中断发生、扩散及恢复过程,有助于决策者对洪涝灾害下供应链系统运行进行分析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生态优势与绿色经济互促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研究以区位要素和区位优势分析为基础 ;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上 :生态优势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和保证 ,发展绿色经济又能维护、巩固的扩大生态优势。在这一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江西具有突出的生态优势 ,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江西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绿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在外生因素诱导下的内生的动态创新。根据绿色旅游的内涵,汶川地震灾区绿色旅游系统主要包括绿色旅游供给、绿色旅游中介以及绿色旅游需求3个子系统。绿色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性利用以及绿色旅游市场的恢复和开拓,是当前地震灾区绿色旅游业发展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路径就是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制度安排和旅游市场运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