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以 2014 年至 2015 年我国股票市场经历的大涨与大跌为研究背景,利用融资融券标 的公司在 A 股与港股中的交易数据,研究了卖空限制政策对股票价格和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 表明:融券“T+1”交易制度出台后,受限制股票的累积超额收益率为正,并且受限制股票的流 动性降低,而卖空限制政策对未受限制股票的影响则不明显。说明在股市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下, 卖空限制政策的出台可以支撑受限制股票的价格,从而缓和投资者的悲观情绪,达到稳定市场的 作用。  相似文献   

2.
郑锴 《湖北经济管理》2008,(13):160-161
证券风险的一个重要部分——流动性风险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度量指标。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出发,借鉴Kyle提出的流动性四维理论,构造了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从宽度(价格限制)、深度(交易量限制)和弹性(等待时间限制)出发立体且直观的描述了流动性风险的各项属性。最后利用上证300指数中的部分股票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一、B股市场流动性不足及其影响 我国B股市场存在着严重的流动性不足。据2000年1月的深圳股票市场成交统计,A股市场换手率最高的前三名为:中国服装243%,福建双菱198%,东方热电192%,而B股市场换手率最高的前三名为:京东方B,28.73%;宁通讯B,18.3%;深方大B,13.3%。另据笔者对B股市场抽取20家公司进行调查发现,2000……  相似文献   

4.
李思 《特区经济》2012,(10):106-108
2010年3月31日中国正式推出了融资融券,标志着中国自此有了卖空交易机制,对中国股票市场来说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研究卖空交易机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上证A股市场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流动性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卖空交易机制推出后,市场流动性并没有增加,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证实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不是由融券交易引起的。最后本文从市场、管理层、券商和投资者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此实证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邹萍 《南方经济》2015,33(7):29-46
目前中国股市还存在较多制度性缺陷,股价波动频繁且暴跌风险较高。本文以2003年至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作为激发机制的货币政策以及作为外部生成机制的股票流动性对中国股票价格暴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与公司股票价格暴跌风险具有显著的敏感性,即随着股票流动性的下降,公司股票价格暴跌风险显著上升;货币政策越宽松,股票价格暴跌的风险越大;而且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了股票流动性与股票价格暴跌风险的敏感性。区分市场势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市场为熊市时,股票流动性对股票价格暴跌风险的影响更显著,货币政策的放松越容易激化股票价格暴跌风险,且对股票流动性与股票价格暴跌风险的敏感性的放大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杨帆 《发展》2001,(12):26-29
国有股减持已成为必然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给政府创造了大量税收。证券印花税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政府和国有企业,是股票市场的最大收益者。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条件下,中国具有特殊的股票市场结构,在香港市场发行的国内企业股票称为H股,在国内对外资发行的股票称为B股。2001年初,中国有113个B股企业,500亿人民币流通市值,为A股的3.5%。B股市盈率只有15倍,是A股的1/4。加入WTO,促使中国股票市场的结构与国际接轨。除去B股和H股以外,还有占A股2/3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其流通问题成为悬在中国股…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交易价值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普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145-148
文章通过对股票可交易过程的分析,提出可交易价值的概念并指出价格、流动性和波动性是构成可交易价值的主要因素,并在CAPM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可交易价值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而运用横截面回归法对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日交易数据进行实证,指出日风险收益率与股价和换手率正相关、与波动率负相关,与系统风险因子无关。经过对比,本文模型优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因此,以日收益为代表的短期收益率,是与本文提出的可交易价值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沪港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股市的发展,但是它能否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是理论界和投资者都很关注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流动性的内涵并选取了适当的流动性度量指标——vnet,定量地分析了沪股通开通前后中国沪市A股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实证结果显示沪股通开通后,沪市股票市场交易量明显增大,但是流动性却并没有提高,而且低于沪港通开通前沪市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邹颖 《山东经济》2009,25(1):123-128
交叉上市可以提高股票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溢酬和投资者预期报酬,进而降低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提升公司价值。西方学者基于流动性假说进行了交叉上市资本成本效应的理论验证与实证检验,并进一步研究了交叉上市引起股票市场流动性变化的深层次因素。一个基本结论是:到一个更加发达的市场实现交叉上市可以提高股票流动性,降低资本成本。但是交叉上市的流动性效应是复杂的,宏观与微观的多方面因素会影响交叉上市后股票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公司股权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01-201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20支A股股票的IPO相关数据来验证Booth and Chua(1996)的关于股票的抑价发行和股权结构是否会直接影响其二级市场流动性的假设.并且文章首次运用Shane A.Corwin and Paul Schultz(2011)提出的高低价差(High-low spread)作为衡量市场流动性的其中一个度量指标.分析结果表明IPO抑价和股权结构对二级市场的流动性确实有直接的影响.抑价发行主要是通过作用股票的交易量来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与股东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大股东持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春春 《南方经济》2019,38(2):51-68
噪声交易与股票流动性都是行为金融研究的重点,但二者的相关性问题学界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正负之争"不休。文章改进Kyle (1985)的假设,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流动性数理模型,模型表明:噪声交易与流动性负相关,且相关关系受信息不对称、风险厌恶度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文章以中国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数据证实了"噪声交易-流动性"关系,发现其存在显著的月历效应和市场行情效应。文章对"正(负)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析,为争论的清晰化、明朗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斯琪  王敬 《科技和产业》2014,14(8):176-180
对上证180指数、沪市融资、融券交易数据样本进行了研究,通过最小二乘回归(OLS)模型建立沪市波动性、流动性与融资融券的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回归结果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对沪市的波动性和流动性都具有正向影响,结合实证结论给出投资者在股市不同表现下的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3.
To explain the persistence of dominant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market share in stock trading of listed securities from 1992 to 2002, we develop a dominant‐firm price leadership model and hypothesize that NYSE specialists raised the costs of rival market makers.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natural and induced cost advantages will determine the NYSE's market share vis‐à‐vis the regional exchanges, electronic trading systems, and NASDAQ dealers. Empirically, NYSE market share increases with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ope, abnormal price volatility, hig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with trading practices that raise rivals' costs, such as failure to display limit orders that bettered the existing quotes.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证券信用交易引入与股价波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拟同时推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但融资交易量将明显大于融券交易量。因此,证券信用交易引入初期对我国股价波动的影响首先将表现为融资交易带来的股价上涨。从长期来看,在我国,证券信用交易对股价波动存在多样化的传导机制。引入证券信用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我国的股价波动,但我国投资者出于“跟涨杀跌”行为作出的融资融券将加剧股价波动。  相似文献   

15.
韩德宗  陈弢 《南方经济》2006,9(7):25-33
传统的期货VaR风险度量模型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考虑。本文以变现成本为依据构建期货流动性指标,将流动性风险纳入VaR模型的研究,并结合中国期货市场实际特点。以上海金属铜、郑州硬麦和大连大豆为样本运用极值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期货硬麦、大豆的流动性风险大于工业品金属铜期货的流动性风险;并且在衡量我国期货保证金设定时发现,对于我国期货市场,流动性风险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风险组成部分。为此。通过建立流动性风险调整后的保证金优化设置模型,使所设置的保证金水平能够涵盖整个期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与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6.
郭明  涂志勇  熊灵 《南方经济》2010,28(11):47-59
本文构建一个多期理论模型研究股指期货以非预期方式推出的影响。本文比较了它和按确定时间表推出这两种方式对股票现货价格、流动性以及波动性的不同影响。在无其他冲击环境下,我们发现按确定时间表推出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与波动性将增加,另外股市会在期货推出后短期下行。而以非预期的方式推出期货对市场的流动性与波动性的影响要低于前一种方式,且股市在期货推出后将短期上行,然后回调。如果管理层的目标是使股指期货推出对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冲击最小化,那么选择以非预期的方式推出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Intraday information efficiency on the Chinese equity marke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d-ask spread is a direct measur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s such, i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information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both the quoted and effective spreads on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re extremely high at the open, decrease over the trading day, and experience a small rebound at the close. The spread decreases with share volume, daily trades, and market capitalization, but increases with average trade size. We further examine the beta using the unbiasedness regression from Biais et al. [Biais, B., Hillion, P., Spatt, C. (1999). Price discovery and learning during the pre-opening period in the Paris Bours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7, 1218–1248] and find that intraday prices are efficient and unbiased for more liquid stocks. This suggests that liquidity prompts information-motivated trading, which, in turn, improve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reove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mall and medium trades are more likely to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efficient prices at the open and close of the market, while large trade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other trading periods.  相似文献   

18.
基于Ohlson(1995)创立的包含线性信息动态过程的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对1995—2006年部分A股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测算,据此分析中国证券市场中的错误定价问题。结果发现,剩余收益、净资产账面价值均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大多数公司年份的股价被高估,表明市场错误定价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常年存在。具体说来,在1997、2000、2001和2007年4月,样本公司股价处于系统性高估状态;相反,多数公司股价在2005和2006年4月被低估。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可观测的会计信息直接检验线性信息动态过程,避免采用跨期盈余预测值进行估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Financial economists have long believed that the liquidity of shares affects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in equity markets and is thus central to their deepening.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growth in industrial share liquidity that occurred in Boston over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From primary sources hitherto unused for scholarly investigations, namely the running annual worksheets of securities price fluctuations that underlie broker Joseph Martin’s volum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Boston stock market, I construct broad-based indices of annual prices and returns for banking and industrial equities, as well as measures of real market capitalization. A series of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then relate increases in liquidity, as measured by falling par values of industrial shares due to stock splits, write-downs and re-capitalizations, entries, and exits, to advances in prices and capitalizations among traded firms.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view that increases in participation were important for sustaining Boston as the nation’s leading industrial market until finally overtaken by New York sometime around 1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