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现在虽然进入总体小康阶段,但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而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才是完整意义的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已经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丽艳  王卫 《经济论坛》2001,(12):37-38
有资料表明,自 8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和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进程。影响这一进程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我省城镇化水平和就业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原因。 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从 1978年到 1985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 3.38倍,显著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2.28倍的增长速度。但自 1985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开始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小康目标是 1200元 (1990年价格 ), 1996年该项指标为 2055元,…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口城镇化与扩大内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自给性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低收入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大多数妨碍了内需的扩大。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城镇化是着眼于从根本上鸺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农村人口比重很大、城乡二元结构延续时间较长的国家,只有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农民工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产物,是城乡差别的缩影。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以及把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升贫困人口幸福感不但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新时代衡量社会政策现实效能的重要标准。基于城乡贫困家庭生活状况入户调查问卷数据,从困难感知度、心情愉悦度、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对贫困人口幸福感进行分析。发现贫困人口生活满意度较高,但心情愉悦度较低,且困难感知度较高,即贫困人口幸福感整体水平较低。贫困人口幸福感存在显著城乡二元分化和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现象。对贫困人口幸福感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结构对贫困人口幸福感没有直接显著影响。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却能显著降低贫困人口困难感知度,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心情愉悦度和生活满意度,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够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感。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不同家庭结构的贫困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却存在显著差异。其影响效应由大至小依次为农村残疾人家庭、农村非残疾人家庭、城市非残疾人家庭、城市残疾人家庭。城乡救助待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就业途径和社会保障的差异是其重要诱因。因此,必须基于城乡和家庭实际情况,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文章对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和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的经验,报告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部分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认为我国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经济发展、城乡收入、城乡居民的储蓄等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也在上升,但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城市的发展远远快于农村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地区差距仍然很大等,文章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文章认为,只有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形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的特征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渡的基本国情与阻力,因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的矛盾是中国过渡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重大问题。云南是全国31个省市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最严重的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稳定在4.2:1以上,而国际上通常把2.5:1作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警戒线。当前经济运行中所谓以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为特征的总量矛盾,不过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外在表象。寻甸县又是云南省极具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县份之一。截至2009年,寻句县城市化率为16.6%,远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46.6%的30个百分点,而且城乡差别大。在对寻甸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市场的发展越来越不协调。农村市场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障碍。.通过分析影响城乡发展失衡的原因,指出统筹城乡市场发展的目标是城乡市场一体化,并就此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障碍,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中国具有特殊的“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城乡工业化的二元性、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的二元性以及城乡市场体系的二元性。应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环境的一体化,促进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以来.经近各级知要、改班和厂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区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到1996年贫困人口下降到76万人,贫困面由69.9%下降到36.7%;固原地区贫困人口由1982年的100多万人下降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