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  江西省宜春市农科所选育成功的生态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两优 5 86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生产制种简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成果鉴定认为 :两优 5 86是国内选育出的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两系杂交油菜组合。 2 0 0 1年 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赣审油2 0 0 1 0 0 1 )。两优 5 86油菜开发被国家科技部列为“863”高科技计划西部开发的预研项目。自 1 996年两优 5 86投入生产示范以来 ,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截至 2 0 0 0年 ,已累计示范推广面积 49.5 8万亩 ,新增菜籽 843 .3 2万公斤 ,新增纯收益 1…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 江西省宜春市农科所选育成功的生态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生产制种简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成果鉴定认为:两优586是国内选育出的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两系杂交油菜组合.2001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油2001001).两优586油菜开发被国家科技部列为"863"高科技计划西部开发的预研项目.自1996年两优586投入生产示范以来,示范推广面积逐年扩大,截至2000年,已累计示范推广面积49.58万亩,新增菜籽843.32万公斤,新增纯收益1708.95万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可观,有力地促进了江西省乃至全国油菜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种植两系杂交晚稻是列入国家“863”计划中的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998年,上饶地区科委、上饶地区农业局在广丰县建立两系杂交晚稻高产示范田8200亩,其中“两优培特”6000亩,“培两优”2200亩。最近,经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农业专家评估和抽样调查测定,平均亩产高达888斤,...  相似文献   

4.
中油杂2号(原代号778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2A培育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8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成果,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被科技部、农业部确定为“十五”首  相似文献   

5.
从1996年开始江西省科委将《两系杂交油菜“586”大面积试验示范》列入重点星火计划项目。经过“冷冬”与“暖冬”的异常气候考验,显示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高产、稳产的优势。两系杂交油菜“586”大面积试验示范成功,目前在国内外尚无先例。一、两系杂交油菜“586”的特征特性两系杂交油菜“586”(501-8s/C6-1),系江西宜春地区农科所科研人员,从远距离杂交后代发现的甘兰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经过南繁北育,多代定向培育选择,在几十个测交组合中筛选出的强优势组合。主要特征特性:平均株高160…  相似文献   

6.
“秦优10号”是陕西荣华杂交油菜种子有限公司继秦优7号之后最新推出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6003)。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顾问》2009,(8):24-24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攻关的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Y两优2号”在浙江省武义县袁隆平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引种成功。  相似文献   

8.
苎麻是我国特产 ,国际上称为“中国草” ,是一种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作物 ,苎麻织物具有粗犷、轻盈、凉爽、透气等优点 ,在当前世界回归大自然 ,保持生态平衡 ,减少污染的今天 ,苎麻织物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对苎麻纺织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给苎麻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依靠龙头企业 ,科研单位的优质品种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苎麻新品种”赣苎三号”成功产业化开发就是实例。一、赣苎三号基本情况   1 赣苎三号优质麻的主要特点。赣苎三号是由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经十几年的努力选育成…  相似文献   

9.
苏油1号是由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通过荣选/372//Wesroona杂交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品审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O03022。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浙江、上海等省的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由湖南省农科院高粱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两系杂交糯高粱品种"湘两优糯粱一号,,及"兴湘粱2号",已经通过湖南省和国家高粱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并在国内20多个省、市、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两优培九开发中心 ,是由北京大北农农业科技研究院和“两优培九”技术专利权拥有者———江苏省农科院共同组建的 ,旨在对两优培九进行产业化推广和开发的专门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合资成立了两优培九产业化经营单位———南京两优培九种业有限公司。  两优培九 (原名 :6 5 0 0 2 )系江苏省农科院以邹江石研究员为带头人的水稻“86 3”课题组以培矮 6 4s为母本 ,931 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型新组合 ,自 1 996年育成以来 ,经1 6个省 (市、区 )试验、示范、推广 ,充分显示了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性好等特点 ,1 999年 4月…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今年农业“一增两稳三提高”奋斗目标,在全省大范围。大力度地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活动,经研究决定,1997年在全省重点推广30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现通知如下:一、综合技术五项1.全面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粮食:重点推广杂交早稻优I66、优I华联2号、协优华联2号、旱稻巴西陆稻、85~1-15,玉米推广技单13号等杂交组合;(2)油菜:重点推广双低油菜“中双”4号、5号等优质品种;()畜牧:引进推广西门达尔、夏洛来牛冷冻精液,推广大约克、长白、杜洛克良种公猪和南昌白猪母猪,推广伊沙、罗曼旦…  相似文献   

13.
优质杂交晚籼新组合协优赣2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优赣26号是我所用矮败型不育系协青早A与自有恢复系C1429选配而成的一个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去年6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命名为“协优赣26号”,12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并列为全省示范推广重点组合之一。一、产量表现。1995年参加宜春地区区试,平均产量为6.56t/hm2,比对照汕优桂33增产19.8%,居10个参试组合第一位。1996~1997年参加省区试,2年汇总平均产量分别为6.55t/hm2和6.36t/hm2,比对照汕优46增产4.95%和0.6%,均居12个参试组合第一位。1998年参加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组区试,汇总产量为6.87t/h…  相似文献   

14.
信息短波     
我国率先大面积试种“二系杂交小麦”经过十几年努力,我国不仅在全球首创“二系杂交小麦”应用技术,而且率先实现了杂交小麦大面积试种。目前,我国“二系杂交小麦”的科研重点已从大面积试种阶段转向重大基础性和关键性技术探索。在过去几年中,“二系杂交小麦”的主要科研承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已在北京、河北、安徽等地成功试种3万余亩,平均亩产量增加15.8%,并创下631公斤的高单产纪录。小麦是世界第一大作物,目前国际上存在化学杀雄、三系和二系3种杂交技术。其中,“二系杂交小麦”为我国首创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与其它两种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杂交技术相比,“二系杂交小麦”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成功实现了大面积试种,并有效提高了单产量。我国在杂交小麦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因此确立。  相似文献   

15.
12月8日,从省超级稻办公室获悉,随着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优势品种的出现,超级稻大面积作为早稻栽培的目标将在我省实现。据悉,“株两优02”计划明年全省推广200万亩,成为我省超级早稻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6.
“金魁”系美味猕猴桃,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蚕桑研究所猕猴桃课题组从野生猕猴桃“竹溪2号”中经实生驯化选育出来的,曾于1988年和1992年连续两年获国家农业部优  相似文献   

17.
12月8日,从省超级稻办公室获悉,随着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优势品种的出现,超级稻大面积作为早稻栽培的目标将在我省实现。据悉,“株两优02”计划明年全省推广200万亩,成为我省超级早稻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8.
华苎3号(原代号:5223-5)是由华中农业大学麻类研究室用“新余麻”作母本与“稀节巴”杂交培育而成的苎麻新品系,适于鄂东南和江汉平原种植。  相似文献   

19.
由华中农业大学和浠水威普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国家、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双低油菜籽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成的“菜籽粕(皮)中饲用浓缩蛋白、植酸、菜籽多酚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这项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湖北省双低油菜饼粕深加工研究取得突破。华中农大吴谋成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建立水溶剂分步提取制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香两优68”、常规早籼稻新品系———“丰优早11号”、早籼新组合“香两优139”、早熟早籼新品系———“96早308”等10多种高产优质早籼稻新品种,具有生长发育期比其父辈短,平均亩产在450公斤以上,大米的透明度好,整精米率高,口感好,且耐肥抗倒、抗病虫害等优点。这些新品种的制种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明年将可以大面积推广。湖南农科院育出高产优质早籼 稻新品种明年可望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