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融资租赁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引进的新的金融工具。1981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组建了东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和中国租赁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现代融资租赁业开始的标志。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实践中,融资租赁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进外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客观存在,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经营规模均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多项经济功能在我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许多企业对现代租赁的功能和作用缺乏起码的理解和认识,更谈不上产业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而目前…  相似文献   

2.
融资租赁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我国。1980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率先承做了我国的第一笔融资租赁业务,利用融资租赁的方式为企业引进了编织机生产线。同期,中国民航在中信公司的大力推动下,首次利用跨国节税杠杆租赁方式从美国租进了第一架波音747SP 飞机。1981年2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北京机电设备公司、日本东方租赁公司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租赁公司——东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同年7月,中信公司又与国家物资局共同组建了中国租赁公司。这两笔业务和这两家租赁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融资租赁业在我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融资租赁法律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981年第一家全国性租赁公司——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成立至今.中国的融资租赁业经历了创建的阵痛、发展的喜悦和萎缩的迷茫。总的来说,作为一个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没有预想中的充分,这跟我国的经济政策环境和金融管理制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具体昭现了政策的内涵与导向;研究融资租赁法律制度,无疑能够剖析该行业的发展思路,更好地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融资租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单一主体,也就是只有租赁公司自身运作的融资租赁业务仍占绝对比重,而且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制约了融资租赁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整个融资租赁行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国外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表明,多主体,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的融资租赁业务越来越成为融资租赁业的主导。在美国杠杆租赁已经占到整个租赁市场份额的40%,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融资租赁业的支点在于和银行业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融资租赁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超过欧洲,位居世界第二,与融资租赁相关的立法、监管、会计与税收政策、行业自律组织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目前融资租赁仍处于一个相对低谷的发展阶段,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完善融资租赁法规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期对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融资租赁市场环境、市场需求、发展空间等融资租赁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中国的融资租赁业突飞猛进,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然而与发达国家和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的融资租赁业不论市场规模还是市场深度都远远不够。在新时期背景下,从我国融资租赁面临的各种约束来看,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必须以消除约束为前提。只有选择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才能消除融资租赁在发展中的制约,释放融资租赁业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做了简要的概述,接着从融资租赁市场环境、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分析了我国融资租赁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租赁(融资租赁)是5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金融业务。我国在改革的浪潮推动下,从80年代初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家开办租赁业务到如今才短短十年,目前全国已相继创建专营或兼营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50多家,年设备租赁成交金额达10亿元。 建设银行创办租赁业务起步较晚至1990年底,全国有15家建设银行与其他单位联合组建了租赁公司,走出一条银企联合办租赁的成功之路。但是由于现代租赁的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金融租赁业的黄金发展时期。在这一重要时期认识并采取措施消除我国金融租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阻碍瓶颈,对中国金融租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介绍金融租赁基本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阻碍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的瓶颈,并针对瓶颈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当前的中国金融租赁业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我国融资租赁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在当代经济社会中作有日益显著。我国融资租赁业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存在很多的问题。随着中国入世,金融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融资租赁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2.
陈萍 《上海金融》2002,(12):20-22
我国的融资租赁业是在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融资租赁的意义,我国租赁业在面临诸多困难的同时,仍存在发展机遇,因此,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给予租赁业必要的生存空间。同时,应强化监管,规范运作,确保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政府、租赁公司、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面提出发展我国租赁业的对策,以充分发挥融资租赁业对我国经济繁荣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外金融租赁业的成功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外的金融租赁业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具有成功的发展经验。目前金融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本文通过分别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租赁业的发展现状和原因研究,提出了促进我国金融租贷业发展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金融租赁业作为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从1952年美国成立第一家金融租赁公司至今,金融租赁早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更新设备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金融租赁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由于是基于真实资产买卖和使用发生的投融资服务,因此金融租赁业在经济发展时期可以发挥融资功能,在经济萧条时期又可以发挥促销功能。在此次金融海啸中,金融租赁业顶住了压力,保持了稳定健康的发展。而我国的金融租赁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经营服务仍存在较多不健全,为促进国内租赁业同行的沟通及中国租赁业的发展。本刊特邀请国内租赁业的多位资深人士参加本次论坛,对国内租赁业的现状、前景进行分析和勾勒,以期为国内租赁业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毅 《新金融》1991,(5):16-18
我国金融租赁业在近十多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搞活资产存量,加速设备用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金融部门或租赁公司,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发展经济的任务,为此,必须加强租赁业管理上的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以期对租赁信贷进行有更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浅谈融资租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金融体系,发展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融资租赁业有助于企业改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在阐述融资租赁概念、融资租赁优点的基础上,针对融资租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融资租赁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本融资租赁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超过欧洲,位居世界第二,与融资租赁相关的立法、监管、会计与税收政策、行业自律组织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目前融资租赁仍处于一个相对低谷的发展阶段,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完善融资租赁法规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期对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飞  郑晓亚 《海南金融》2015,(2):65-68,73
在国内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今天,积极推进汽车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能够通过差异化定价满足不同的需求主体。本文在对汽车融资租赁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别从其经营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国外经验就我国汽车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扩大汽车融资租赁市场的经营主体、创新行业发展思路等诸多方面提出发展我国汽车融资租赁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的融资租赁业起步较晚,所以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务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加之我国的特殊国情,所以我国的融资租赁业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同时,作为融资租赁的融资租赁账务处理和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发展也不完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将得到飞速发展,相应其账务处理也必将同步发展.本文首先依据具体实例分析了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其次,对中美两国在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国内融资租赁账务处理和美国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最后,分析了我国融资租赁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