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分析了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讨论了当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在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下,我们要努力探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微观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福祉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整个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做好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应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任务,具有科学的内涵,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多元化的,不能片面理解为是狭义的“村庄”建设,而是由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等因素构成的多位一体的综合目标。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明确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本文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贫农问题,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是生产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村干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建设三大领域,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的特征。对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就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本文共设置了三大类44项指标,力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测度,以深入理解和进一步丰富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仅是“新村庄建设”,而是一个全面的发展目标,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农民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着手,中心问题还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与城镇化建设,人口转移,“空壳村”整理,农业规模经营结合起来,必须以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作为动力,必须明确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2005年和2006年,中央连续颁布了两个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党的文件中曾多次使用这个提法。从目前已经制定的政策蓝图来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与十六大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强调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以贯之的,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云南是西部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当前,在全省范围内要贯彻省委关于云南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坚持“六个结合”:“一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二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培育苏北新农民是江苏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皋艳 《农业经济》2006,(11):10-12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工作的重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由一种追求的憧憬和发展的方向,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江苏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