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企业合并的划分标准不同产生了多种类型的企业合并,不同类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取得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确认标准不同,导致不同类型的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也不同.本文从分析企业合并类型出发,探讨不同类型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递延所得税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源于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同时,应调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2014年2月17日财政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明确规定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纳税主体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浅析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个别财务报表中需要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如符合确认条件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也需要从合并的角度考虑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需要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确认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个别会计报表中对企业集团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因计提坏账准备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冲回坏账准备而转回的递延税款,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予以抵销。经上述处理后,财务报表信息更趋客观和可靠。  相似文献   

5.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确认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个别会计报表中对企业集团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因计提坏账准备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冲回坏账准备而转回的递延税款,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予以抵销.经上述处理后,财务报表信息更趋客观和可靠.  相似文献   

6.
《所得税》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企业会计制度中利润表债务法的所得税核算方法,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符合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及负债的定义及确认条件。在采用资产基础法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时,需根据评估结果,参照新会计准则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的方法重新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评估值;在采用收益法评估时,为简化处理,可将资产基础法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评估值作为溢余资产处理,不再单独预计未来期间新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本期损益表内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收益)除了可根据本期应交(可抵扣)所得税加(减)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发生额来确定(除非本期和递延所得税是由在相同或另一个不同的期间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或由购买式企业合并产生)之外,还可以本期会计利润(亏损)为基础来确定。但所得税费用(收益)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简单地等于本期会计利润(亏损)乘以适用税率之积,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调整,而经调整的所得税费用(收益)与本期会计利润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2006》实施后,评估师在采用资产基础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时常面临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处理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一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能否以账面值列入评估结论;二是评估中如果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注意的问题;三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评估处理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会计界的研究热点,它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部分,对企业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关系着国家税款征收和企业收益分配。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概念,针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财会人员在利润表中准确填报所得税费用,从而达到国家税收利益和企业收益兼顾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0.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会计界的研究热点,它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部分,对企业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关系着国家税款征收和企业收益分配。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概念,针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财会人员在利润表中准确填报所得税费用,从而达到国家税收利益和企业收益兼顾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1.
左凡 《时代金融》2008,(8):97-98
本文主要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费用等有关事项确认与计量方法进行阐述,力求读者能够正确理解有关所得税的核算。  相似文献   

12.
黄庆锋 《时代金融》2015,(6):156+158
由于金融企业特殊的行业背景和生产运行方式,其每年都需要向国家确认大量的递延所得税,由于新会计准则体系与以往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甚多,当前阶段金融企业的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复核以及其他管理工作也需要产生相应的变化。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金融企业递延所得税的主要内容以及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说明,进而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金融企业递延所得税核算的管理要点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实务咨询     
《财会学习》2012,(11):34-39
按季计提应交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应如何处理我公司按季度计提应交所得税,并按坏账准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其它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项目),计提应交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请问实务中,每季度计提预缴所得税是按"报表中利润总额×25%"计提应交所得税,还是按"(利润总额+资产减值损失)×25%"计提,或是两者都行?我公司是子公司,母公司的操作是按"报表中利润总额  相似文献   

14.
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尚待确认的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由于递延收益科目在企业日常活动中不太常用,故很少引起大家的重视。现把递延收益科目的会计核算及有关所得税的纳税调整与列报浅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面,烟草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对会计政策规定理解不一致,导致在递延所得税确认方面出现差异.本文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对烟草企业递延所得税的会计核算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烟草企业会计核算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是运用广泛并且较难理解的一个会计准则.我们发现上市公司在执行这个会计准则时,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理解比较模糊.本文以ST平能公司和闽东电机为例,讨论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条件以及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一般按照公允价值或者摊余成本等进行后续计量,与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通常会存在暂时性差异,进而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均产生重要影响,如何正确合理的进行金融资产涉及的递延所得税处理应当成为企业财务人员尤其是金融投资类企业财务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公司按季度计提应交所得税,并按坏账准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其它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项目),计提应交所得税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处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在计算所得税费用时,首先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拥有的资产和应偿还负债的账面价值的具体数额,然后根据税法对资产和负债的相应规定算出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产生差异则统称为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又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以确定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此基础上之上,就可以确定出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里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数额具体是多少.之前的相关文献主要讨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而没有阐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转回方式,本文首先讨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然后试图讨论其转回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