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葛兰西根据其所处的历史文化传统提出了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来看,他开启了一条新的方向即文化和意识形态转向,我们从理论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可以看出其变化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从翻译的文化本质入手,以70年代西方译界出现的“文化转向”为背景,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理论作为依据,从功能对等的概念出发,去探究翻译对等的实质和不同的文化语境下运用的多种翻译策略,找出最对应的功能对等模式,达到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文化转向的始因及其与中国心理学史的关系,并探讨了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目前状况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文化转向”拓宽了传统翻译研究的视野。文化学派将翻译看作宏观的文化转换,跳出了以信息或语义转换为翻译目的的模式。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引进外域文化和丰富译入语方面愈来愈受到人们R重视。然而,过度异化的做法会给文化交流带来许多障碍和不利。因此,为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度而提出了一个折中策略——适度异化,它包括直译、直译+诠释、直译+意译等。  相似文献   

5.
文化视角的认知研究,20世纪前半期主要在人类学领域首先开展,其认知人类学分支成果较为显著,并在理念和方法上促进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中的"文化革命"。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心理学分别针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文化色盲、文化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等局限,对文化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目前人类学和心理学进一步互动,关注情境认知,因此今后应继续借鉴人类学文化研究的长处。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和科技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于我国汽车制造业中,过去原有传统的机械式转向系统由于功能上的不足,已经逐渐被动力转向系统所代替。对于动力转向系统,解决了手动操作的繁琐,通过动力实现车辆整体方向的操纵,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驾驶者的疲劳感,整体提高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方便性和稳定性。本文通过对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分析,找出解决汽车使用过程中转向系统常见问题的有效维修措施,从而确保车辆正常运行,保障驾驶者生命安全,整体提高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组织心理学的发展是随着特定的环境而变化的。通过从个体、团体以及组织文化三方面对组织心理学研究现状的分析,认为组织心理学就是充分运用各种心理因素,创设好的心理环境,为组织目标服务的一门学科。组织心理学的研究在横向与纵向上都有加速发展的趋势,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注意充分体现组织心理学的学科工具性,有效地运用各种心理因素进行沟通、切实运用信任这一组织发展的基石和创设一个富有自己特色的组织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后期,西方社会出现了文化转向。文化资本研究在当今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图从文化和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施了近七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将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在财政政策转向过程中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财政政策转向必要性的认识;其二,必须克服从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的各种阻力;其三,必须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稳健财政政策。在理解、把握和贯彻稳健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应明确三个原则:适当紧缩,松紧适度;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增收节支,调整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0.
古代长江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偿作用,长江流域则成为中华文化退守与复兴的基地。这样一个与北方不断互动的过程,也促进长江文化在上古得以蓄积,中唐以后得到发挥,宋元以后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干。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由北方逐渐转向南方的重要原因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浓厚的文化氛国和日益昌盛的文教事业;与草原文化保持了一定的生存距离;宽松活跃的人文环境与思维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论刺激内需利益驱动与文化诱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认为启动市场、刺激内需应当将利益驱动与文化的诱导结合起来 ,在充分运用物质利益调节的同时 ,在文化心理上予以合理引导。在分析我国市场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着“消费断层”与“心理断层”共同影响购买力的观点 ,并认为目前我国已进入到了“阶层消费”时代 ,因而需要在文化心理上为不同阶层的消费进行引导 ,最后从几个不同方面提出了以文化创新来为启动市场创造条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的传承性通过词语得以实现 ;字形是文化心理、词源结构的外化标记 ,在某种程度上受汉民族思维习惯的影响 ,具有同致性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学语境下的潜意识,决定着社会人进行思考和行动的形式和方向,同时也形成一个社会的观念和思想。宗教信仰作为人类历史上普遍和古老的文化现象,其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和延续发展,社会潜意识起到了关键作用。社会潜意识的普遍存在是宗教社会作用实践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而信仰主体也应成为社会前进的精神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家"看作是形声字,认为它是从豭省声.段玉裁则认为"家"是会意字,应该归入豕部.同时还认为"家"的本义是猪圈,用以指人的居所则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段氏对"家"形体构造的分析是正确的,但他在分析其本义时则是不当的.从造字的文化心理、民族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家"是从宀从豕的间接会意字,其本义是人的居所.  相似文献   

15.
地域环境是导致地域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三峡库区移民原居地与新安置地习俗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移民对新安置地的不适应,最主要的原因是习俗文化的改变导致移民文化心理的巨大落差,产生文化心理的焦虑、失落感。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智力的研究不再只注重其因素的构成,而是更关注智力活动的内部心理 过程以及所表现出的功能,Gardner的多种智力理论就是其代表之一。它拓展了智力测量的内容,注意了生理基础和 文化背景对智力评估和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颜色的认知的发展既与人的生理机制有关,又与人类生存的环境和语言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由于英汉民族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差异,导致英汉颜色词隐喻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不能只从本国文化的接受心理去认识目的语,而应兼及文化差异。只有从文化差异出发去认识语言差异,才能有效把握语言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论怀旧文化促进重庆古镇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镇的文化旅游特性,使得它成为体验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庆人生息繁衍的空间,重庆古镇的格局最能体现原始的巴渝风情,其建设内涵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心生乏味和压力,人们渴望过一种回归自然、贴近传统的朴实轻松的简单生活,寻求与现实生活相悖的补偿。通过利用旅游者的怀旧心理,在发展重庆古镇时突出“古”、“旧”,既符合古镇特点又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不失为一条提升重庆古镇旅游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