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农民增收呼唤农业合作经济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经营的方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改革开放前,农村实行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一大二公”人民公社的基本经济制度,压抑了广大  相似文献   

2.
《理论观察》2005,(4):176-176
建设村始建于1926年。1946年土改时,取名为建设,下辖三个自然屯。文革期间,建设经济发展比较落后。1976年,宋加明任党支部书记后,各项工作开始起步.1979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机械化后三年同前三年相比,粮食单产出120斤增加到433斤,增收2.6l倍;总收入由110万元增加到336万元,增长2.1倍;公共积累由10.37万元增加到123.24万元,增长了近11倍;人均分配由99元增加300元,增长2倍多。1982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临建设大队视察,高度赞扬了建设大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鼓励继续办好社会主义大农业。1983年建设大队党支部书记宋加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出席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3.
《上海经济》2006,(5):78-79
继1979年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变革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推出,中国农村的第二次大变革正式开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了一大批新型的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有:农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生成了一批被称为合作经济的组织,城市在传统集体经济不断改革的基础上生成了一批被称为新型的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1我国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地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这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现已暴露出诸多弊端.特别是缺乏相应的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制度。因此.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是提升我国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夏翃 《特区经济》2007,224(9):58-60
本文在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解释了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考察岳家营村发现,利用土地流转有利于发展农业规模经济和发展民俗旅游,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各个产业转移、发展农村经济,从而实现农民富裕,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中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理论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战略 ,对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2 0多年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高度的理论概括 ,系统论述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地位、政策途径、根本动力和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州三十五周年,三十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三十五年来,海西的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改变了海西往日的荒凉、落后的面貌,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和改善,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奋斗,使海西的经济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州三十五周年的历史是开拓、团结、胜利的历史;是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三十五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决议》用"十个坚持"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十个坚持"的硬核。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已经是一个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实践所证实了的重大命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科学内涵的硬核。在思想渊源上,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均有过重要论述;在实践上,在新中国七十年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仅有顶层设计,更有具体的贯彻落实机制设计。本文基于逻辑和范畴从学理上证明"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特点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庆 《世界经济文汇》2008,82(1):93-10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集体所有的农地制度和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具有制度建设上的“自下而上”、具体安排形式的多样性、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模糊性和弹性以及公平优于效率等特性。本文在回顾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演变的进程之后,认为这一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从变革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这一层次入手。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村镇集体经济,是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村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机遇和新形势下,怎样能使村镇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我们大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2.
袁震 《理论观察》2013,(8):71-7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现阶段我国在三农问题上最基本的土地制度。该制度确立三十多年来为农村经济的增长以及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我国对内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时期,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管理经营体制创新改革,以期引领新一轮农村经济增长被提上议事日程。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农村管理经营新的体制机制,来更好的推动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工作》2007,(2):31-33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曾一度成为苦甲全区的地方,贫困人口占到全区的30%,脱贫致富的任务相当艰巨。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为了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农村牧区全面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牧区生产力。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市上下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和以马铃薯为重点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加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退耕还林草、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到2002年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跨人了富裕、明、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甘肃小城镇建设的思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树旗 《发展》2000,(1):23-2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一重要论断符合中国国情和客观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之后农村改革的重大战略。甘肃省委在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深刻地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在理论上不断完善和丰富,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里程碑。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将迎来90周年华诞。为追述先贤,继往开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所近期举办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研讨会暨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纪念活动启动仪式。本期我们甄选了此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全广明 《杭州研究》2000,(4):27-30,18
中国农业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新中国的前30年,由于制度安排和发展战略的失误,农业发展曾遭受严重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给农业和农村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农业出现持续20年的快速增长,其间的一些年份还出现过超常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张峰 《北方经济》1993,(4):11-13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穷人的产生,都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减少贫困,以至消灭贫困始终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主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四十多年来,我国政府在满足人民生活基本需求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价格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使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农村贫困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及实践经验分析入手,阐明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目前中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不适应性,并对其改革与完善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们对合作经济认识差别很大,有的人“谈合色变”,认为搞合作社百姓都会害怕。农民对合作社有要求,生产发展也对合作社有要求,这就需要统一思想,要重建合作经济。“重建合作”这个口号是80年代末提出来的,我们原来搞的合作化的道路走歪了,现在要重建合作,不能只对以前的合作社修修补补,要在新的基础上重建,这个新基础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按照国际合作社的基本原则,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去进行体制创新。现在亟待做的是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重建合作经济,从体制上保证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从体制上说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合作制,如果没有合作制,新农村建设缺少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地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建设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就是要通过推动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造传统农业,即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农业由产业化向企业化转变。中国农村的第一步改革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使农村激发出了活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的第二步改革是实行农村合作制,是在推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第三步改革实行股份合作制,实现农业企业化,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再创新,它要求农业从生产要素的组合关系、优化配置上再突破,带来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再激发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根本性提高,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