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经理革命”及启示刘穷志,谢金玉,马少波所谓“经理革命”理论是指: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所有权分散到许多股东手里,在收人方面发生了“革命”,而且由于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股东也已丧失了经营管理的权力,出现了专门负责经营管理的“经理阶级”,或...  相似文献   

2.
劳动是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使之符台人类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力。在这一意义下,劳动从人类诞生就开始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制之路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迈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成为具有自由劳动力的劳动者,资本家用手中掌握的生产资料与自由劳动力结合.为其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会通过各种手段剥削工人。18世纪产业革命后.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日趋紧张,工人运动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3.
<正> 一、经理革命的内涵 在法人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派生了股东所有权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进而又产生了股东所有权同企业控制权的分离。这个过程,就是经理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经理革命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股东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其主要特征是大所有者直接控制公司,即公司的大部分股权直接为某个家族或一个为数不多的股东集团所持有,其他股东作为“初始所有者”(或终极所有者)而存在。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权已经与经营权相分离并掌握在法人产权的控制者手中。法人产权的控制者是谁呢?在企业高层的董事会,他们是某个家族或某个为数不多的股东集团;在中层,他们是支薪的职业经理。  相似文献   

4.
《产权导刊》2004,(1):60-62
(上接2003年第十期48页) 4.资本主义企业的产权结构 阿尔奇安和德姆赛茨在<生产、信息与经济组织>(1972)一文中,用团队生产和监督费用证明资本主义古典企业产权结构的合理性.这种产权结构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企业的"剩余价值",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他们企图证明,"剩余价值"是对资本家监督劳动的正确定价.  相似文献   

5.
钱德勒的《看得见的手》从“看不见的手”到“看得见的手”的过程详细论述了美国现代工商企业的起源及其特点,从而揭示了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变迁过程。其中包括美国企业组织结构变迁、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支薪经理人阶层的诞生、经理式资本主义等内容。本文试从分析本书揭示企业管理革命对美国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章玉贵 《上海国资》2004,(10):60-60
为了推动经济改革。我们必须打破既得利益阶层的垄断,减少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建立真正竞争性的市场,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难题之一——政企分开 改革已经历了16年,我们确实在政企分开方面做了许多事,改革了财政分配体制、计划投资体制、价格体制和劳动工资体制,把通常认为是企业的权力都放给企业。可以这么说,从政府角度来看,我们下放给企业厂长经理的权力已远远超过了私人资本家授给受聘的经理人员的权力,或者说西方企业中经理人员所具有的权力在我们这里除了外部环境不配套无法落实外都有了。但无论政府放掉多少权利给企  相似文献   

8.
卢韦 《发展》2012,(11):98-99
社会主义企业家与资本主义资本家的共同点是都要使自己所运作的资产增值,但是,社会主义企业家与资本主义资本家又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企业家"以人为本",资本主义资本家则"以资为本"。因此,社会主义企业家与资本主义资本家的手段与目的截然相反,互为倒置的。我们的企业家们必须把握住自己作为社会主义企业家的本质,时刻不忘"以人为本",做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家。  相似文献   

9.
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GHM模型,企业产权结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业主企业、以股东为主的经理企业、以经理为主的经理企业、后经理企业.人力资本拥有企业产权标志着知识分子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即知识阶级,只有这个阶级才能最终使阶级消亡.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股份经济经历了三个演变和发展阶段,即家族资本主义阶段、经理资本主义阶段和机构资本主义阶段,相应地,股份公司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也经历了由统一到分离,再由分离到统一的发展过程。机构资本主义是资本占有关系的新形式,机构资本主义的崛起推动了公司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由相互分离向重新统一的转变。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应该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互关系演进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按照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的业主制企业经历了管理革命、资本革命与创业革命后,出资、创业与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企业形式让位于三者分离的现代企业,从而使得企业剩余的分享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独占转变为权益资本所有者、管理者及其工人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这一企业所有权问题成为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剩余的界定及剩余索取权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包含了对当今仍具有重大价值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在批判资本主义企业里资本家对工人"血淋淋"的剥削管理史。本文以马克思的管理理论为出发点,进而探讨其管理理论的人本思想,以及其对当今社会企业管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是像反自由贸易者所说的,因为全球化?还是像"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推动者所指责的,因为现代资本家的"道德沦丧"、"过度贪婪"?抑或像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所指责的,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点燃了"占领华尔街"运动,而且在理论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对资本主义的再反思。"赢者通吃"作为人类社会的现象,似乎势不可挡,与其相伴的是收入差距恶化。如果我们以处于财富顶峰的富豪作为参照系,也能大致看到这其中的变化。18、19世纪时,中国富豪的财富以万两银子作为基本计算单位;英国商人把百万英镑看成可望而不可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我国社会处在重要转型时期。主要表现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过去的"全能"政府向"有限能力"政府转变;过去的"单位办社会"向现代企业转变。从总体格局来看,我国城市社会正在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社区权力是社区管理的核心。目前城市社区管理主体之间权力相互冲突比较严重、权力结构不合理,这是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革命道路和现代化的历程可以看出,政党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既是中国传统阶级社会结构在政治上的客观反映,又是中国现代革命者主观选择的结果。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中国现代革命中的角逐中,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一书所载的“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一文(以下简称《从》文)指出了“无论是从正式、显性的激励机制,还是从非正式、隐性的激励机制看,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解决经营者的短期激励问题方面都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它没有解决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问题和经营者的选择问题。一个在位经理也许有动力追求短期(但隐藏的)利润,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机制能够保证只有真正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才会被选为经理。根本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经理是由政府官员而非资本家选择的。政府官员有权选择经理却不需为此承担责任,因此他们没有适当的动力去发现和任命有能力的人当经理。而且良好的业绩并不能保证在位经理能一直干下去,从而经理不可能有长期的激励,以国有股为主导的公司化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这些弊端。破产在约束经理方面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国有银行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执行债务合同。为了确保只有那些有能力的人才会成为职业经理并使经理受到恰当的约束,必须把选择经理的权威从政府官员手里转移到真正的资产所有者手中。为此,必须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进行民营化”。  相似文献   

17.
6月26日,在一次以塑造和谐企业为主题的活动中,北京家乐福成立了家乐福党总支、团委,成为国内第一家设立党团基层组织的外资零售企业。到外国"资本家"的企业去建立共产党组织?从工会到党支部,沃尔玛都进行了妥协,外媒甚至用"世界最大的共产党入主世界第一的零售商"的标题渲染这一事件。从诺基亚到家乐福,从渣打银行上海分行到普华永道中国,从北京现代到阿尔卡特朗讯上海贝尔,全国各地的外企纷纷建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从瑞典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孕育、萌发"公有"因素,该文阐述如下的主要观点:(1)瑞典经济是国家资本主义,不是什么"真正社会主义";(2)如何认识瑞典及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福利设施;(3)分析瑞典社会民主党的"职工持投资基金"计划及其"基金社会主义";(4)摒弃所谓公有制因素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产生而只能诉诸"暴力革命"的传统理论观点;(5)瑞典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充分发挥政府控制的"公共资金"的作用,推进"政企分开",把政府所有制的国企改革成"公共基金"所有或控股的社会所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制度创新的阶段,公司制的建立。企业资本结构的多元沁,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带来一场“经理革命”,形成以以营管理为职业的现代企业家阶层。笔者认为,对经营者职业化,必须形成五个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趋向在21世纪以来日渐清晰.从历史视角考察金融化,至少有三个方面与其相关:第一,资本主义积累的障碍;第二,与资本主义积累障碍相联系的主要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主要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转换.以金融资本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的经验资料为研究对象,金融业资本的收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金融业企业的收入来源、国民收入分配和消费模式结构、金融资本家阶级的权力和收入,这几项指标充分证明美国的经济确实存在明显的金融化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