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虚拟经济”的一些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伟 《当代经济研究》2001,(5):15-18,45
本文估比较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内涵之后,认为不能将虚拟资本和金融资本,虚幻资本混为一谈,也不能将虚拟经济一货币经济,泡沫经济混为一谈,金融发展和货币经济的积极意义是主要的,不能为虚拟经济相对于真实经济存在巨大的,潜伏危机的倒金字塔为理由,将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对立起来,虚拟经济是经济运行的常态而不是病态,我国虚拟经济尚处在萌芽阶段,有待深化和扶持。  相似文献   

2.
信用经济、虚拟资本和扩大内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信用经济和虚拟资本运行的内在机理的分析,探求虚拟资本与泡沫经济的边界,说明在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时扩大内需的途径是扩大信用的道理。发达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由此产生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不是虚无资本,它在现实资本基础上产生,其运动有独立性。虚拟资本运动与现实资本运动分离的最终后果是导致货币和信用危机。信用经济的虚拟资本既有扩张经济的正效应,又有导致宏观经济失控的负效应。在经济处于停滞和衰退时,活跃信用,活跃股票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货币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虚拟资本数量不断增加,虚拟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并对实体经济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有利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当代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提高驾驭虚拟资本的能力,防范金融危机,进一步促进虚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虚拟资本运行与经济泡沫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虚拟资本有其不同于实物资本的运行特点和运动轨迹 ,随着虚拟程度增加 ,其自身价格变动已越来越脱离了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的内在价值 ,更多取决于证券市场上的交易状况 ,取决于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预期与信心。而这种对虚拟资本的预期和信心远比对实际投资的预期和信心来得脆弱 ,不确定性更强。虚拟资本比实物资本大得多、多得多 ,因而 ,虚拟资本本来就是以泡沫形式存在的。货币供求机制和信用制度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虚拟资本向经济泡沫的传导过程。经济泡沫本质是虚拟价值增殖的过度膨胀 ,经济泡沫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和多渠道的  相似文献   

5.
缪匡华 《技术经济》2003,22(7):56-57
<正> 虚拟经济是指以虚拟资本的运作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领域,虚拟资本则包括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种等。从现实的实践来看,虚拟经济已经形成了两个重要的领域:网络市场和股票市场。随着全球网络业的发展,中国的电脑及网络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而股票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正逐步对我国经济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现代虚拟资本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虚拟资本界定为有价形式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资本。虚拟资本的最初形态为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随着经济的发展,虚拟资本演化到现代的金融衍生产品,其内涵大大拓宽。虚拟资本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是由信用产生虚拟资本、资本收入化形式产生虚拟资本到现代新形式的虚拟资本。虚拟资本具有虚拟性、风险性等特性。虚拟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具备储蓄一投资的转化、资源配置及经济全球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宏宇  田昆  李桦 《经济师》2004,(3):236-236,238
由于虚拟经济与金融有难以割舍的联系 ,二者的发展历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者的运行主体基本相同 ,因此 ,部分学者认为虚拟经济就是金融经济。而大多数学者则不这样认为 ,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业务运行的角度分析 ,金融业是实体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 ,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因此 ,并不能把金融与虚拟经济混为一谈。但除了微观层面比较以外 ,在金融体制、金融改革、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等宏观方面二者的关系和作用机理如何 ,则鲜有人论及 ,文章正是立足于宏观金融层面探索虚拟经济与我国金融发展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网络虚拟经济与现实经济的关系出发,发现人们身份的转换和资本的流动是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最主要的、动态的联系渠道。探寻了影响套利资本在现实经济体和网络虚拟经济体间流动的因素和机理,建立了基于经济风险溢价的虚拟-现实套利资本流动模型。最后,对游戏运营商如何避免套利资本的冲击、维护虚拟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虚拟经济的各种界定,实践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运行,其实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经过长期的发展,虚拟资本已经演化为多种形态,构成了现代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的加速器。但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变成现代经济泡沫成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张仲芳 《经济论坛》2009,(22):14-17
本文基于马克思《资本论》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诠释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虚拟资本过度膨胀的危害性,以期为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防范金融和经济危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依附性、周期性、增长性、无形性等。这样,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之谜”——文献综述和一个假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伍志文 《经济学》2003,3(1):39-70
本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该文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现代金融资本的积累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金融资本,即生息资本与虚拟资本的总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化的产物,它满足了金融化对流动性和增殖性的双重要求。现代金融资本存在四种运动形式,并且通过生息资本与虚拟资本的相互转化将这四种运动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在两个维度上表现出来:一方面介入现实资本循环,另一方面形成与现实资本循环相独立、反过来支配现实资本循环的金融循环,后者的自我膨胀往往成为现代危机的根源和导火索。  相似文献   

15.
黄刚 《经济师》2013,(1):23-24
虚拟经济是金融深化的结果,它与实体经济共享社会资本中的货币资本。如果货币资本在资本相对收益率的作用下,过度频繁地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大经济子系统之间转化,那么产业空心化与经济过热就会发生。运用金融工具对经济体进行干预时,必须至少保持一个经济子系统的稳定,以稳定的经济子系统来为受干预的经济子系统提供支撑,最终达到实虚两个经济子系统的相对平衡与稳定,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促进整体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马克思有关虚拟资本产业、特征和独特的运动规律的论述。根据现实经济中虚拟资本不断演化的实际情况,由此界定了虚拟资本的涵义,分析了虚拟资本新的特征,以及促进资本积累、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从我国现实出发,提出了虚拟资本的发展趋势和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国货币本身的虚拟性和证券业的迅速膨胀结合在一起,不断造成泡沫经济、过度投机等等,它们对正常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文章认为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代各国货币的虚拟性发展与虚拟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认识虚拟资本和货币虚拟性的新发展,研究这二者怎样结合在一起对经济发生影响,对我们制定政策,调控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内在矛盾的激化。当借贷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超过其自身增殖能力的限度时,虚拟资本的未来收益将枯竭,人们纷纷抛售虚拟资本而收回货币,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应当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开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加快资本项目开放对推进我国金融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与金融体系、推动双边跨境金融合作与监管、扩大和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和货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但资本项目的开放也必然会引发国际短期资本抽逃冲击国内金融体系正常运行、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偿债风险及货币替代风险等诸多风险。因此,必须全面清醒地认识资本开放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种防范措施,从而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化解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的风险,坚持主动性、渐进性与可控性原则,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的不断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的核心特徵是:“次贷”转为“次债”CDOs;从间接融资领域追入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领域;从美国金融市场跨越到国际金融市场;骨牌效应前所未有,皆归因于近年来美国金融衍生品经济的无限制膨胀。金融衍生品不断创新与发展基于上世纪70年代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的崩溃,是自由市场经济为解决自身矛盾在金融领域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金融衍生品经济为发达市场经济运行带来了正效应,但其本质是虚拟经济运行,对实体经济必然呈现反向“锋刃”。近15年的环球金融风暴,无处不见发达市场经济金融衍生品泛滥的身影;规避的根本途径是:第一,约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衍生品经济的发展规模,其实体经济总规模应是“虚拟经济”交易总规模的理论最高值;第二,重建环球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货币稳定机制与汇率稳定机制,建议建立环球中央银行,并构建环球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即国际通行储备货币与国际金融平衡调节货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