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周才云  李其蓝  刘芳妤 《征信》2021,39(4):74-79
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促进贫困地区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扶贫政策进行梳理,提炼出较具特色的六种金融扶贫模式,并总结相应的金融扶贫成效,这将对今后繁荣农村金融市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好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成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融扶贫是我国政府实施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手段,研究金融扶贫效率水平及影响因素能有助于其更好的发挥扶贫功效.本文基于河北省62个贫困县的相关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金融扶贫效率特征差别较大,外部环境的差异和随机误差的存在也会对金融扶贫效率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各地区金融扶贫政策的制定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通过优化外部经济金融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和控制金融供给规模等途径来促进金融扶贫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金融扶贫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而金融扶贫面临精准扶贫、扶贫可持续发展等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对比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具备的多重优势后,认为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扶贫中能够扮演积极角色,并指出互联网小额农业贷款、非现金支付、农业产业链金融等是互联网金融与金融扶贫的重要结合点,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贫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少数民族的贫困问题,而金融扶贫是众多扶贫方式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回顾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深入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扶贫开发的模式及作用机制,探讨了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中的金融支持做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很难有适用全国的扶贫政策产品,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精准开展政策产品创新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家控股、面向"三农"的大型商业银行,作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多年来在金融扶贫方面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印发以来,农业银行在832个扶贫重点县累计投放贷款12851亿  相似文献   

6.
刘刚 《征信》2016,(6):75-80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支农再贷款的内涵、外延和功能定位不断演变和丰富,扶贫减贫的政策效应愈加明显,是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重要工具之一.选取扶贫开发主阵地之一的青海省作为研究个体,实证检验了支农再贷款与区域经济增长、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和人民群众减贫增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政策优势精准扶贫,增强金融推动扶贫开发工作驱动力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7.
扶贫开发战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金融精准扶贫,因此对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对我国贫困地区贫困摆脱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主要是对我国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创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金融融扶贫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的方向性重大举措,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机制建设,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扶贫开发中的杠杆作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为充分了解保山辖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基本情况,我们分别选取辖区四县(市)20户农户、3家市级涉农金融机构作为调查样本,对辖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金融支持扶贫开发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构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路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家》2016,(2):71-71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脱贫攻坚战役已经打响。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紧接着,中央又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对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吹响了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1].2016年年初,海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十三五”期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如何有效发挥金融在全省脱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海南省金融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深入分析金融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设计海南省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金融扶贫应坚持市场化、扶持性、多样性、可持续、广覆盖原则,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为加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力度、改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面貌指明了方向。六盘山片区是新时期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区域,位列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首,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六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金融扶贫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政策性金融扶贫机制随之发生变化,政策性金融扶贫力度逐渐淡化,并因此面临“难普惠、欠精准”的发展瓶颈,政策性金融扶贫愈发难以匹配当前全面扶贫开发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金融如何更好地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赣州市依托深厚的扶贫产业基础,积极推动并实施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开发市场化双赢模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信贷扶贫政策是国家通过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贴患贷款支持"三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政策性金融扶贫举措,是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贴息贷款主要用于国家和省市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非重点县的贫困村,支持能够带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流通企业.具有区域性、低利率、长期限等政策优惠特点.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贫困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多年来,信贷扶贫政策在该地区的贯彻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金融精准扶贫是对常规金融扶贫的修正和完善,需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大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力度,提升扶贫支持绩效,实现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定向、精准、可持续的优化配置。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体现了当前减贫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对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与方法的重大创新。一直以来,金融都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发展成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增收的有效手段。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中央明确要再完成  相似文献   

15.
财政扶贫政策一直是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适值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地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发展,进一步研究财政扶贫的政策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王建儒 《河北金融》2014,(3):3-5,16
从公共政策选择角度,实现财政支持为主的扶贫模式向金融支持为主的开发模式转变,是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转向市场主导型开发模式的客观需要,是环首都地区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财政促进环首都地区脱贫奠定了相应制度保障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必须更好地发挥金融促进环首都区域绿色开发、长效发展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环首都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面临的金融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环首都地区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国家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基层银行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加大支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八七”扶贫攻坚时期,我国扶贫贷款政策主要是强调直接发放到户。《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出台后,扶贫贷款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  相似文献   

18.
黄志强  王凡  曾小芸 《时代金融》2012,(32):189-190
<正>昭通是云南乃至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是国家新一轮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战场,全市11个县区中就有10个属国家重点扶持的特殊困难地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2011~2020年间乌蒙昭通片区国家扶贫计划总投资达1.4万亿元,涵盖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旨在改善昭通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严重的现实问题。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的核心,在支持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中不可或缺,如何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笔者就昭通市金融支持扶贫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全面部署了本世纪前十年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以财政补贴贷款利息的扶贫贴息贷款是扶贫开发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主要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持能够带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流通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了掌握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实施以来产生的实际效应,笔者选取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互助县开展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金融扶贫模式在国家扶贫开发及促进农村贫困落后地区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现状,分析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以及商业银行参与扶贫的可行性,借鉴相关国际经验,就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扶贫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