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广大老区人民满怀热情投身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刊在年终将对一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成就、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进行一次“盘点”,作为“特别关注”的选题。我们期盼大家来信来稿,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一、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中,你们那里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二、即将过去的一年,你们那里在新农村建设中积累了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三、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哪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四、2007年你们…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 《特区经济》2006,(11):55-57
本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并根据广东省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期,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新农村建设作了深刻论述和总体部署。如何把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把握哪些原则,有哪些值得警惕的倾向.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相似文献   

4.
吕云涛 《乡镇经济》2007,(10):72-76
文章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科学院赴龙居镇新农村建设服务与调研队对山东省龙居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资料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评价,是实现动态量化反映新农村建设进程、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观战略性调控的基础工作,对于当前工作的评价和今后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南京市江宁区实际经济情况,在戴南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区县级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并以此为标准对江宁区新农村建设进程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吕春 《老区建设》2010,(21):59-5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英明决策,为了科学把握新农村建设在国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前不久,笔者考察了国际上有代表性的韩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建设经验,感触很深,为我国探索适合国情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成全 《乡镇经济》2009,25(5):62-65
文章基于平顶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际,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分析了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更加复杂,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有多种模式,山区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先走城镇化道路,然后再进行村镇整合,最后再进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山西省各个地级市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各地市进展不同。文章结合山西省11个地级市33个村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资料,对调查村基本情况、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新农村建设实现情况、新农村建设中问题及难点、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新农村资金缺口较大,教育、就业仍是新农村建设中民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栗玲  陈超 《民营视界》2006,(3):19-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早在几年前,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们已将根扎到了全国各地农村,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找到了二次创业的新天地。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为企业提供许多新的商机。那么,新农村建设有哪些商机?民营企业又该如何实现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国家有关部委对此将采取怎样的举措?有哪些具体的施政方略?“两会”期间,有关部委领导向记者透露了重要信息,现刊载要点如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社会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农村建设也不能脱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今年1-3期,本刊以记者实地采访、约请专家学者和通讯员撰稿的形式,推出新农村建设系列报道,引起强烈反响。读者纷绮来信来电评说。新农村离我们有多远?目前我国农村的真实状况如何?不同地区差距有多大?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在哪?等等,成了读者热心话题。  相似文献   

14.
周伟良 《乡镇经济》2010,1(2):83-86
文章分析了县(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矛盾、困难和薄弱环节,结合作者在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富裕地区之一的无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总结无锡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对正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探索的广大地区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文章选取了无锡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江阴市华西、北塘区陈巷、锡山区黄土塘、惠山区洛社4地进行剖析,其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要不要建高楼大厦?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强求一律,要讲究实际需要和所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建立一套功能完善、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正确认识及评价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量化新农村建设水平,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各方面情况;可以动态地跟踪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对新农村建设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可以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明确主攻方向,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在中国老区广袤的大地涌动。 新农村建设怎样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我们在东部相对富庶的苏南作了一些考察,看到许多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各具特色,他们积累的经验,使人深受启迪。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整体框架。但由于每个省或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也应该是因地制宜的。作为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自身的特殊性。文章首先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目标和方式做出诠释;其次分析了浙江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其形成机制;最后,结合浙江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根据浙江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浙江建设新农村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新农村的热潮中,各地独具特色的新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貌似白墙青瓦的整齐划一背后,又有哪些让人们未见又值得思量的问题呢?本文中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的两个新农村建设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