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高库存背景下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及耕地资源匮乏的双重矛盾,文章试图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探讨中国棉花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路径。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模型和参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1995—2014年棉花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其时序增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棉花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趋势,虽然受技术效率影响大,但技术进步仍是构成棉花TFP提高的主要动力,新疆棉花最具发展潜力。在效率的影响因素中,棉花播种面积占比、机械费用投入、农业受灾水平均表现出负效应,只有土地利用能力具有正效应,棉花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诱导性的增长模式、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且区域差异明显、受制度供给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利用四川省农户农业生产的微观数据,研究了2005~2007年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经济性和资源配置效率4个部分.结果表明:2005~2007年四川省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为8.51%,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是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平均占103.06%,规模效率占19.23%,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占5.41%,资源配置的影响为负,平均占16.88%.因此认为,要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需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粮食主产区湖北省2004—2010年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序列DEA分析方法对该省全面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和免除农业税以后的粮食生产进行分品种全要素生产率核算与分解,并讨论了该省粮食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变化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粮食生产TFP增长主要体现为技术进步单独驱动的模式,技术效率改进的作用相对有限。从TFP的变化趋势来看因为技术进步动力不足和技术效率持续恶化而在考察期内呈刚性下降的趋势。粮食生产增长的贡献来源仍然主要为生产要素投入,TFP对该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较小。因此,扩大TFP增长对该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尤其是改善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成为该省粮食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勇 《南方农村》2014,(12):36-42
在省际面板数据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分析1994-2011年期间中国国有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发现2011年相比于1994年中国国有农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改善4.3%,技术进步平均贡献10.7%,而技术效率平均拖累5.8%;1994-2011年不同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来源于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的交替贡献;全国29个省(市)中有26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改善,但仅北京、黑龙江、浙江和广西4个省(市)国有农场的技术效率得到改善;国有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改善最多的区域是南部地区,改善6.9%,最少的是中部地区,改善2.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从经济基础、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等4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基于2001—2021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平滑转移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 (1)样本期间,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趋势。(2)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以及不同粮食功能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结论 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要想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必须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扶持力度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吴起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不同退耕规模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小规模退耕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效率改善,大规模退耕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进一步分析影响农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家庭成员农牧业劳动总时间、退耕规模对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都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辽宁省1991-2006年农业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发展源泉做了简要分析.探讨了资本、劳动力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发现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还属于劳动力推动型的发展,而资本的贡献率较低.所以,未来加大资本使用效率应该是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转变的主要方向.另外,技术创新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我国30省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资料,使用随机面板模型分析了关键性基础设施投资对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地区差异明显;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能源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有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有阻碍作用,通信基础设施起促进作用。因此,建设基础设施要根据各地区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适度超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4—2020年大豆主产区的面板数据,利用SFA方法和刀切平均法全面估算大豆种植的生产函数和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增长核算表核算大豆生产中各种要素投入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进一步采用因素分析法探究影响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大豆种植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97%,各产区之间的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生产要素投入是驱动大豆种植单位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农药投入的贡献最大;全要素生产率是次要因素。随时间推移,要素投入方面,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资投入对大豆单位产出增长的贡献减小,而良种和机械投入的贡献上升;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技术进步对单位产出增长的贡献有所扩大,但技术效率的贡献有所下降。此外,种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对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和自然灾害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此,文章提出优化大豆生产区布局、因地制宜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鼓励种植户购买优良品种、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建立专项基金增加对优质大豆品种的研发投入、提高对豆农的科研指导力度等建议以促进大豆单产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基于种养结合视角,考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等因素,选取农地氮盈余强度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测算了1997—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对农业环境技术无效率的来源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中国农业生产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水平,以此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的中国茶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5年我国茶叶产业中的绿茶和红茶的TFP变动及其对茶叶产业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98-2003年我国绿茶TFP的年均增长率为1.61%,2001-2005年红茶TFP增长率为3.53%;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我国绿茶TFP增长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茶叶生产和流通制度的变革、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茶叶市场价格变动可能是茶叶TFP生产效率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参数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使用1984-2002年农业分省份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及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农业分省份公共投资的面板数据,对农业生产率与公共投资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农业科研投资与水利灌溉投资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教育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11个省、市和自治区(西藏除外)的数据,探索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程度、城镇化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2)现阶段环境规制通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中介效应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2003~2014年84个森工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评估了两种全要素生产率,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森工企业单属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多属性全要素生产率更快;(2)森工企业两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贡献;(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即森工企业前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越快,现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越快;(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非政府投资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后,讨论了这些结论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1988—2003年间农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除考虑已有文献普遍采用的中性技术进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外,还考虑了有偏技术进步的CD函数,进而分析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988~2003年农业GDP的增长54.37%的份额是依靠投入的扩张获得,剩余45.63%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份额。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并且对农业的作用仍在增加,劳动力、土地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在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组织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作用机理,文章选择2010-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发现:分散的组织结构可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条路径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强化两者的作用效果,而较高的员工知识水平却弱化了两者的作用效果;最后,本文检验发现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缩减生产人员,增加非生产人员,优化企业员工配置,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1999-2006年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Malmqujst指数的分解,分析了河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河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使河南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不明显.通过分析,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针对河南农业主产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提出了应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以提高规模效率,最终促进河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iu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1—2008年中国蚕桑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重点分析了东桑西移实施后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蚕桑生产的TFP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由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长共同推动;西部蚕区TFP增长对促进其生产增长作用显著,东桑西移工程对中西部蚕区的技术效率有积极作用,但对推动中西部蚕区技术效率和TFP的快速增长作用有限,中西部蚕区除了注重技术的推广外还要加快以组织经营模式为代表的制度优化来加速TFP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其生产效率及变化趋势、分析比较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效率对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聚焦水产养殖领域,基于2018—2021年全国429个养殖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分解其驱动因素。采用共同随机前沿模型比较分析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的生产技术效率。结果 (1)增加物质资料、劳动力、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投入对产出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增加服务投入并未显著促进产出。(2)TFP增长的动力来源是技术进步,规模报酬率的贡献不大,而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下降对TFP增长起到阻碍作用。(3)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各有特点,以群组前沿面为基准时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最高,以共同前沿面为基准时合作社的技术效率最高,以技术差距比表征的技术水平衡量,则龙头企业技术水平最高。结论 建议加强科技投入,提升技术效率,优化成本投入结构,加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合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