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军 《活力》2009,(13)
当今世界,网络化趋势不可阻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网络在给高校教育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本文从分析互联网的特点出发,探讨网络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的机遇和严峻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高校思政教育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还不够高,如忽视大学生就业知识的讲解,轻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无视大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养成等,降低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因此,应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培育大学生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切实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普及对企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冲击与影响,文章分析了网络时代对思政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思政工作者素质,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由于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缺乏相应引导,加之部分高校不够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且部分大学生心智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高校大学生极易成为诈骗对象.且高校网络诈骗手段多样并针对大学生、作案时间集中、作案后果严重.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作用,促进网络诈骗防范教...  相似文献   

5.
微信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思政教育中重视微信的应用是优化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微信的利用思路与实践途径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高速发展,近几年国内互联网及互联网应用的惊人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成为了是当代人开阔视野、扩大交流,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特别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具有深远的影响。直接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所以,在“网络时代”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无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给高校思政育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微信作为一种网络聊天工具,为人们的通信和交流提供了方便. 但是,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正常开展. 本文通过论述微信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进而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应对微信挑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辅导员队伍的积极介入。无论是从教育部43号令中对辅导员职责中“网络思政”的明确要求,还是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均对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明晰“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概念、目前的培育路径、高校辅导员在其中的工作定位及需要提升的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帮助辅导员队伍更好地投身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实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新媒体平台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新媒体给大学生生活方式带来变化的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开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通过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等更要深入研究。文章在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从建设高素质的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使学生在网上轻松交流、加强网上引导,提升学生新媒体网络道德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利用新媒体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角度出发,对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提出意见,供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各高校大力发展网络思政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网络思政工作的时效性、覆盖性和高效性。但是由于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较高,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他们对网络思政平台的传统的输出形式和内容敏感度较低,吸收度不高,难以引起共鸣,网络思政也会失去原有的优势。文章采用调查问卷和Python数据爬虫技术,就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与意见表达展开调查分析,为网络思政更好的展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谢伟旋 《活力》2013,(19):118-119
网络热词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鲜产物,在反映社会和国家、人民关注热点问题特殊作用和年轻时尚的特质,深受广大大学生的欢迎,在大学生中不断地被更新、推广、使用。认识和掌握网络热词的发展和特点,梳理大学生关注的几大类型,对于思政工作者对其有效利用十分重要。本文通过调查辅导员对网络热词的使用、效用和对工作影响。从而提出合理利用网络热词的促进思政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网络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把学生队伍纳入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中,发挥学生队伍在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中的优势,吸引和影响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使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认同、行为上趋近,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优化网络思政背景下学生队伍的工作内容,加强对学生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引领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6,(29):173-175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带来了便捷,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高校的大学生因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意识薄弱,而当今网络诈骗的招数层出不穷,使得高校的大学生受网络侵害的态势成上升趋势。本文从手机短信,微信,互联网等方面给出案例并且给予分析,让高校的大学生从中获取经验,谨防自己受到网络的侵害,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从学校、家庭、个人、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的生成地、传播的集散地和观点交锋讨论的主要阵地。网络舆情资源丰富多彩,但信息的不对称性、传播的失真性等原因导致网络舆情错综复杂,极易混淆视听,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为此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思政引导,不断增进大学生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深刻认同,坚定思想信念,又能有效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提高网络综合素养,要善于运用网络舆情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推动高校合力深化网络舆情科学引导,实现自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大伟 《活力》2022,(19):64-66
当前的社会,是网络化时代的社会,互联网技术融入高校的教育当中是必然的趋势,但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所以网络技术和高校思政工作的融合也有利有弊。高校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如何凸显互联网的优势、规避互联网带来的弊端成为当前重要的探讨内容。本文基于此展开了深度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领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对大学生思想观点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青年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网络舆论中的引导地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互联网等已经在高校中得到了高度的普及。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对新媒体的应用已经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中重要的命题,而如何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应用新媒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艰巨课题与任务。本文在对高校思政教育应用新媒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作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已经迈入了“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网络思政教育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了高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通过对传统思政研究进行分析,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思政教育工作发展趋于缓慢。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必须要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从而实现网络助力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基于此,本文探讨传统思政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并基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下,深入研究协同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给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的普及,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深刻变化,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行为方式。本文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探讨,提出通过开展“五个一”心灵工程建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20.
社交网络作为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新产物,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论述了社交网络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不利影响,并对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