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晶 《魅力中国》2010,(21):147-148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观念、教学效果等进行内在的剖析和批判.以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表现有四方面:为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实效性;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专业道德水平。通过提高反思性教学通过创造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勤写教学反思札记来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反思性教师教育模式已经日益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研究外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也已成为热点。本文针对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意义、研究概况、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反思性外语教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根据《反思性教学》的原理,本文提出了反思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性,并着重从反思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反思教学资源的构建性、反思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反思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来论述如何实施教育教学的反思;文章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讨论了反思的依据性。  相似文献   

4.
任新生 《魅力中国》2010,(22):211-211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熊川武在《论反思性教学》中指出: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教学是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对专业知识和经验知识不断反思和实践的循环过程.通过反思性教学使自己成为一名不但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而且可以成为一名研究者,形成对教育理论等问题的探究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姜慧丽 《黑河学刊》2010,(5):108-109
反思性教学积极倡导教师对教学行为的批判、反思和探究,被看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反思性教学是必要的,其运用策略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教师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通过它包括反思教学中的疏漏失误,反思偶发事件产生的瞬间灵感,反思教学创新……通过对以往的教学实例认真反思,经验总结,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有轩 《黑河学刊》2010,(10):114-115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对于实施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明确反思的内容,养成学生反思习惯;利用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反思;精选政治练习题,启发学生反思;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实行反思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9.
徐秋霞 《魅力中国》2011,(4):117-117
我国心理学家林祟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宋伯莉 《魅力中国》2014,(2):122-123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任静 《魅力中国》2014,(15):117-117
在语文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是教师及时补救的依据以及今后教学改革的借鉴,通过课后反思能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有的教师执教多年,却长进不快,有的教师刚涉足教坛,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是否善于思考、探索和总结。可见,写教学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闫兵 《魅力中国》2014,(26):182-182
我国教育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知识”,还要求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研究教育现象、反思教学规律的能力”。“反思型教育”就是在此时代背景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崭新教育理念;同时,“反思型教师教育”也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研究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对提高教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玉娥 《发展》2011,(9):160-160
“教学反思”是目前的流行语,是老师们重要的行走方式和成长途径。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反思可以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结合近世代数课程特点与意义,本文阐述近世代数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几点思考,对近世代数教学反思的过程,反思的内容及反思的途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师教学反思研究的深入,教师的素质必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语文教师也是如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培养反思型、批判型的语文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敏锐地提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展开调查研究.教师可充分运用观察、谈话、写评语、测验、调查问卷、查文献等多种方法,并通过课内、课外活动、作业批改、座谈会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找准教学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天军 《魅力中国》2009,(10):112-112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再来指导实践;通过将零星的教学经验,不断加以总结与提炼,就可以提升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宋京双 《魅力中国》2014,(25):126-127
基础教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从自己的思路获得规定的知识体系,但是由于现实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不得不持续的变换自己的思维策略来适应学生的思维转换。在“假设——检验”的思维活动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挑战自己的教学,逐步形成反思性思维习惯,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准。这是基础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途径,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跟善 《发展》2009,(12):146-146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觉觉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教师只有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不断进行反思,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加强教师专业化,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研究发现,反思性教学理论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有效途径。介绍了该理论指导下,在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L2写作实践中实行反思性教学取得的效果,进而认为,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都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前者产生实践性知识指导教学,后者产生理论性知识指导下一步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