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业改革主要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分类改革.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火如荼,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也全面推进.众所周知,国有林场改革酝酿已久,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思路和政策要求已经明确(改革实施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各级国有林场主管部门做了大量改革准备工作,基层广大林场干部职工更是久旱盼甘霖,国有林场改革大势已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2.
林业改革主要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分类改革。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火如荼,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也全面推进。众所周知,国有林场改革酝酿已久,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思路和政策要求已经明确(改革实施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各级国有林场主管部门做了大量改革准备工作,基层广大林场干部职工更是久旱盼甘霖,国有林场改革大势已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3.
王显义 《活力》2008,(10):13-14
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这是国有林区广大职工群众迫切期盼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这个消除林业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的根本手段正在发挥作用.通过在更广层面上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4.
杨海浪 《活力》2008,(4):42-42
2007年12月31日,伊春市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写进中央1号文件第六章第四条:“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伊春作为全国唯一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得以顺利实施,饱含着市委领导心血和汗水,其成果来之不易。林权制度改革是全国林区首开先河,功在当代,剩在千秋,造福人类,惠及百姓,为伊春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构建和谐伊春,以及全市人民致富奔小康,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王显义 《活力》2009,(1):13-13
2008年的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这是国有林区广大职工群众迫切期盼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这个消除林业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的根本手段正在发挥作用.将通过在更广层面上开展试点,使改革的“三大效益”得到更充分的释放。毫无疑问,《决定》的出台给林业职工吃了一粒“定心丸”.给森工林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  相似文献   

6.
闫立海 《活力》2010,(16):33-36
2004年4月,伊春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1月4日,国务院119次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伊春率先进行前所未有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2006年4月29日,伊春市在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敲响林权制度改革第一锤,  相似文献   

7.
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哲根 《价值工程》2010,29(9):188-188
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国有林的一次深层次、根本性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有许多新问题会阻碍林权改革的进程。本文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林改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成果,以促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健康、稳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8.
林权改革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后给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解决产权确定下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指出林权制度改革后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发生的变化及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了林权制度改革后未来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显义 《活力》2008,(9):18-19
2006年4月29日.按照国务院119次常务会议的要求,经过认真充分的准备,伊春市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敲响了林地拍卖第一槌,乌马河林业局有幸成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通过一年的实践.在没有成功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乌马河准确把握改革的初衷和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在探索中推进,在推进中完善,保证了这项改革的扎实开展。  相似文献   

10.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以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试点省为先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全国集体林区轰轰烈烈地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政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海浪 《活力》2008,(4):40-40
2006年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确定伊春市为全国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唯一试点。4月29日,伊春市政府、林管局在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敲响林地拍卖第一槌,从此,揭开中国国有林业管理体制深刻变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改革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多以国有林区为主,近年来,随着保护区数量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集体林被纳入到保护区的范围内.保护区集体林权除了具有集体林权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独特的一面.相对于商品林区的改革,自然保护区的集体林权改革更为复杂,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矛盾,因此,改革要循序渐进,政策出台不宜过快过急.在诸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一、依托林区资源,大力开发转岗分流再就业岗位 (一)"依林"开发,拓增就业空间.配套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广大林业富余职工依托广阔的林下空间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就业岗位.一是利用推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责任制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转制安置林区下岗人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政府应建立和巩固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为国有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整体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许兆君 《活力》2008,(2):8-10
国有林区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一块“心病”,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伊春市首先在治标上下工夫,从2003年开始,坚决做到严管森林资源,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全面停止了天然红松林木采伐,严肃查处了法人超采、毁林、盗伐等违法行为。在此基础上着力探索治本措施,经过积极争取,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困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将试点确定在兼具生态地位战略性、林业战线代表性、经济结构典型性三种特性于一身的伊眷林区,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农村地区430个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根据农户收入方程,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权制度改革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生产资本投入、教育和非农务工对农户收入也起到正向影响。林权制度改革引发农户对林业的重视,但并不能解决农户的再投资问题,需要逐步地完善各类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峰 《活力》2008,(9):21-21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两年来.乌马河林业局作为这项改革“第一槌”的诞生地,坚持生态优先,促进产业发展,强化引导服务,使承包职工经营山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森林的“三个效益”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赢的新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解决工业及城镇建设用地的问题,把征占用地的主要方向转向林地特别是国有林场用地,导致国有林地和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严重流失,有的地方甚至为了把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土地规划为城镇建设用地,将国有林场层层下放,造成林场建设与管理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国家生态建设的发展。现提出了我国林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搞好国有林场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快改革,搞活机制,但考虑林业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而不讲生态效益的因素,另一方面国家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9.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解决工业及城镇建设用地的问题,把征占用地的主要方向转向林地特别是国有林场用地,导致国有林地和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严重流失,有的地方甚至为了把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土地规划为城镇建设用地,将国有林场层层下放,造成林场建设与管理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国家生态建设的发展。本文提出了我国林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搞好国有林场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快改革,搞活机制,但考虑林业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而不讲生态效益的因素,另一方面国家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20.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解决工业及城镇建设用地的问题,把征占用地的主要方向转向林地特别是国有林场用地,导致国有林地和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严重流失,有的地方甚至为了把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土地规划为城镇建设用地,将国有林场层层下放,造成林场建设与管理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国家生态建设的发展。本文提出了我国林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搞好国有林场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快改革,搞活机制,但考虑林业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而不讲生态效益的因素,另一方面国家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