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特点,若平衡国际收支,可以有两条途径: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和减少资本项目顺差。如果通过减少贸易顺差,甚至是贸易逆差来平衡收支,可能对出口造成过大冲  相似文献   

2.
吴丹丹 《商》2014,(39):155-155
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由国内经济的结构不平衡导致的,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中的不平衡体现出高度一致性,高储蓄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资本的流入与流出不协调使得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在增加,外贸结构长期调整滞后使得顺差加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持续巨额顺差不但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面临严重挑战.要从国际,国内等多个方面分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我国的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以实现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保持快速增长。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的顺差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采取适度有效措施,实现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源与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连续16年之多的持续顺差,并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顺差量。通过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和相关的政府政策实施状况,提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源与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连续16年之多的持续顺差,并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顺差量。通过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和相关的政府政策实施状况,提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源与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特点06年,我国的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顺差较上年增长55%。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增长62%;服务贸易逆差下降6%;收益顺差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增长15%。1.经常项目顺差进一步增加。06年,经常项目顺差增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外部均衡在整个宏观均衡中的地位总体趋于上升,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当前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十分必要。由于我国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经济结构可能长期延续,在长期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条件下形成了制造业发展对出口的路径依赖,我国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长期化常态化成为难以改变的趋势,因此从长期看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是走德国之路,选择“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模式,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步将国际收支调节的重点放到资本项目上。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我国涉外经济平稳发展,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较2011年增长6%。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初步形成"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外汇储备增长明显放缓。其中,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为2.3%,仍保持在国际认可的合理范围之内;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主要是非直接投资项目逆差较大,反映了境内主体境外  相似文献   

10.
有望改善--2004年-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涛 《国际贸易》2004,(1):54-57
2001年以来,我国逐渐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部门发展表现强劲,国际收支连年顺差且不断扩大。2001年新增外汇储备466亿美元,2002年又增742亿美元,2003年前9个月已增975亿美元。持续较大顺差形式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程英  刘丹 《中国物价》2008,(2):52-55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净流入不仅形成了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文章认为通过调整我国国际收支的资本与金融项目,改变我国过度依赖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大力支持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出现近14年来的首次年度逆差,国际收支由一向保持的“双顺差”转向了“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的新格局,外汇储备增长明显放缓。国际收支新格局产生的原因既有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的周期性因素,也包括一些结构性因素。2013年,在内外部环境充满变数的情况下,我国国际收支仍有望保持基本平衡,一些周期性因素的变化,可能造成中国资本账户逆差的收缩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的特点 ——货物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我国从2000年至2007年,95个月中有79个月贸易账户均维持着顺差格局,而且顺差的金额越来越大。因此,货物贸易顺差的持续攀升是导致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乃至国际收支顺差格局的重要原因。从2007年的国际收支情况看,这一态势仍然持续。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为2173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  相似文献   

14.
杜美瑾 《商业科技》2014,(21):23-2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在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也存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顺差”现象的出现,顺差在一段时期内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态势,但是持续扩大的顺差也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成本和代价。本文主要针对国际收支顺差的积极、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国际收支顺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9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354.22亿美元,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22.91亿美元,全年国际储备增加755.0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起,我国经历了持续的贸易顺差与自主性国际收支的总体顺差。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现出良好的盈余态势、对国际收入平衡的贡献增大等特点,其原因是由于我国产业竞争力提高,国家政策扶持,储蓄、汇率等因素刺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王夏 《市场论坛》2009,(2):41-43
文章介绍了西方古典经济学对当代国际收支问题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国际收支方面的启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但总顺差的增速有所减缓,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对我国应采取如何的措施来调整我国国际收支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从国际收支的具体项目来分析,我们又可以得到关于收支失衡的更准确的原因。本文从经常项目中的服务贸易项目着手,对经常项目顺差下的服务贸易逆差做具体分析,并提出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一、国际收支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我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为顺差,这一特征近年表现尤其明显。2001、2002年国际收支总顺差分别为522亿美元,677亿美元。2003 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实现顺差527亿美元,外汇储备也因而快速增长,2003年底达到了4033  相似文献   

20.
一、国际收支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我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为顺差,这一特征近年表现尤其明显.2001、2002年国际收支总顺差分别为522亿美元、677亿美元.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实现顺差527亿美元,外汇储备也因而快速增长,2003年底达到了4033亿美元.到了2004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2月24日发布的年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实现了经常项目以及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初步预计经常项目顺差约70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约112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约25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在9月底已超过5000亿美元,1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了6099.32亿美元(详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