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肖永平  张增胜 《发展》2003,(12):52-52
私设“小金库”,是指一些单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逃避财政、银行的监督,私自设立账外“账”,用以进行公款私分、滥发奖金、请客送礼、乱开乱支等为小集体或个别人谋利的一种舞弊行为,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凡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的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未列入本单位财务收支、私存私放的资金都属于小金库。  相似文献   

2.
9月28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今年第3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32个部门单位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这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私设“小金库”和乱收费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中央三令五申不准私设“小金库”,各地查处“小金库”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新闻单位报道,某省今年六七月份,在财税大检查中初步查出“小金库”违纪金额达4000万元,有效地制止了“小金库”现象的发生。但就审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情况看,目前私设“小金库”的部门和单位仍然很多,金额也很大。仅某市今年1—8月底,就查获“小金库”22个,金额789.7万元,有的“小金库”资金高达百万元。并且,这些“小金库”资金随意支用,大都用于请客送礼,公款吃喝,拉关系,通关节,谋小团体利益,违控购买超标准小轿车,甚至有的进行行贿受贿,公款私分和贪污等违法犯罪活动。在22个“小金库”中,行政单位3个,金额197.7万元,分别占数量与金额的13.64%和25.03%;事业单位8个,金额为357.4万元,分别占数量与金额的  相似文献   

4.
9月28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今年第3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32个部门单位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这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私设“小金库”和乱收费等。  相似文献   

5.
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薇 《辽宁经济》2010,(9):50-51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或单位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建立“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包括违规收费、罚款、资产处置收入、出租收入、以会议费等名义套取的资金等等。“小金库”的存在是腐败行为的表现,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会影响社会与经济的平稳、健康、  相似文献   

6.
金燕玲 《中国经贸》2011,(20):135-135
国家三令五申严禁私设“小金库”,但“小金库”问题仍然屡禁屡犯,从近些午国家审计机关的相关结果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依旧是“小金库”治理的重要对象,也是当前我国“小金库”最聚集的部门。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检查方法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28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今年第3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外交部、发改委、财政部等32个部门单位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这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依然是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乱收费等,这也是近年来屡审屡犯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金库为何屡禁不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家都知道.“小金库”是指将财政资金或其他公款私存私放的资金.这种行为使资金的运行脱离财务的统一核算和职能部门的监督。2007年。在李金华审计长向国务院提交的对各部委的审计报告中,有相当一部分单位设立了“小金库”。那为什么各部门单位的“小金库”屡禁不止、边查边设呢?纠其根由还是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处罚力度不到位的原由.  相似文献   

9.
李宗杰  胥兆庆等 《山东经济》2001,(4):80-80,F003
近年来,私设“帐外帐”、“小金库”屡禁不止,如何根除这一顽疾呢?本文拟从企业的角度,对产生“帐外帐”、“小金库”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力求多层次,多方面地查找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存在滋生的渊源,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提出“疏”与“堵”相结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窦伟 《西部论丛》2010,(8):76-77
私设“小金库”是国家和各家银行明令禁止的严重违规行为,不仅直接损害建行利益,而且可能诱发腐败和各种经济案件。近年来,尽管内外部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银行内部“小金库”的检查处罚力度,同时各银行机构也进一步完善了其财务内控制度,加强了财务管理,但银行内部个别行私设“小金库”问题仍然突出,屡禁不止,而且形式多样化,手段隐蔽。  相似文献   

11.
帐外「帐」危害无穷刘笑平“小金库”可谓我国经济肌体中的顽疾。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曾三令五申,要求清理检查“小金库”。国务院近日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和清理检查预算外资金,其中均提到重点整顿私设“小金库”问题。清理“小金库”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小金库”的形成及危害,提出了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途径,对国有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3.
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将部分企业“拨改贷”资金转为国家资本金,以改变有些国有企业没有国家资本金或资本金不足等状况,但有关部门同时称,将全部“拨改贷”资金转为国家资本金由国家商业银行和开发银行承担,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4.
据审计部门调查,与往年相比,1994年企业私设“小金库”的虽有所减少.但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设“小金库”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目金额越来越大.从过去的几千元、几万元变为十几万元.上百万元、益阳市审计局1994年上半年查出“小金库”5个.金额177.2万元.最大的一个竟有93.8万元.邵阳市审计机关出查出“小金库.13个,金额为78万元.“小金库”为何日渐抬头?曾经销声匿迹的“小金库”近几年缘何又抬头露面.且日趋猖獗  相似文献   

15.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四部门最新通报的全国“小金库”治理情况显示,自2009年4月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率先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以来,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共发现“小金库”逾4万个,涉及金额超过216亿元。数据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沈阳市总工会根据政府要求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自运行以来,工作平稳,提高了资金使用效果,对防止各单位设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随意调整账目,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有些单位通过乱罚款、乱收费、吃“回扣”、私自截留、向下属单位强摊硬派等非正当途径,把本来应归财政统一支配的收入化为由单位少数人直接掌管的“小金库”,因而,名声是不好听的,也是财经纪律所不容许的。但是,它的的确确又能给一些单位和个人带来种种实惠,提供一些方便。因此,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禁私设“小金库”,纪检、监察、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多次查究,也查出不少问题,但仍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边查边犯、屡禁不绝,并且近年来还有蔓延和扩大的趋势。如1994年的财  相似文献   

18.
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国家和地方的经济运行状况,造成了国有资金的流失。本文从"小金库"现象出发,深入分析它出现的原因,与此同时总结和论述了建立防止"小金库"的长效治理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供大家交流,思考。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后 ,延边州的财政形势日趋严峻 ,财政收入增长十分缓慢 ,财政支出却迅猛增加 ,收支矛盾日益尖锐 ,把实现收支平衡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收入的增长已不现实。从欠发达民族地区普遍情况看 ,一方面由于财政窘迫 ,无力扶持经济发展 ,许多该办的事情办不了 ;而另一方面 ,一些单位创收自支 ,大量资金被用于消费性支出 ,滥发奖金实物、购置高档车辆和办公设施、超计划搞基本建设、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屡见不鲜 ,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甚至挥霍。同时助长了乱收费之风 ,不仅加重了企业和农民负担 ,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是治理“小金库”问题的第一责任人,把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同行政处罚、经济处罚挂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