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叙述了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公地私营"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原因及后果,指出,要在农村土地国有化的基础上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变革。即国家是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农户获得永久的、较完整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建立农村国有土地管理主体来履行土地的所有权职能,从法律、组织、运转机制等方面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体系建设;改革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获得方式,明晰地租理论,实行农村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剥离现行农村集体组织经营管理土地的职能,将农村村民委员会塑造为类似于城市居委会的农村农民社区公共管理组织;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保障失地农民和人地比例较小地区的农民。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农业制度创新, 不但可以为农业发展融资, 而且可以促使农村体制创新。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农村土地证券化必将成为我国农村重要的融资工具。本文在对农村土地证券化基本原理、主要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农村土地证券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高效的信用担保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通过对来自云南省16个州市的259名乡镇长的访谈,着重分析了云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土地流转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1]。2008年、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分别指出了"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形式多样的适度规模经营",因此自2008年以来,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流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制度关系着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向来都是与时俱进的,现在也不例外。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过近30年的社会实践,已经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围绕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这一核心问题,提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希望借此来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行土地使用权资本化,是建立我国农村土地要素的流转机制的一项制度安排。它把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所产生的潜在收益予以贴现,并以此作为使用权的资本价格进入市场交易,从而推动土地要素的流转。土地使用权资本化有两种形态,四种效应。在30年承包期制度约束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价值比较低。土地使用权资本化不是土地私有化,而是改革土地集体所有制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又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对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充分调研基础上,从机制方面对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回顾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年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农村现行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现实问题的角度出发,以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因素为切入点,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结果表明,走农户合作化道路是我国农村现阶段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变迁的最优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9.
对完善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三农"问题必须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中,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解决,而在包括解决"三农"问题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改革中,农村土地高效流转是关键,其成败在于能否建立相应的市场。为建立高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本文提出了将国有土地的一级开发与二级招商市场的机制移植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思路,并分析了其理由以及需要解决的难题。最后,结合成都市农村产权改革的实际,为完善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仅仅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或者土地是指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土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集体行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的多层次决定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模糊性,模糊产权实际上留下了不清不楚的公共产权,会产生"公地悲剧"和强者取胜。"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理论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农村土地产权应该是明晰基础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尤其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边远农村集体经济建设问题,显得越发复杂。湖南湘西龙山县的实际状况,有着许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东西。其中,立足于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建设问题,比如集体经济的作用力、集体土地等资源的制度适用、农村建设人才的培育以及如何发挥各地农村建设特色功能,是需要重点注意的。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和农业人口生活方式转变、解决三农问题及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但同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建设用地需要的增加,却也在另外一方面使征地加剧,造成严重的失地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在征地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对农民权益保护,使必要性征地顺利进行而又不损害农民权益。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我国征地现状和政府征地行为,可以找到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目前我国城乡金融资源严重失衡、农村信用环境不佳、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导致三农发展的资金“瓶颈”依然突出.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着力优化地方金融机构布局,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涉农金融机构克服各种障碍,切实增加对三农的信贷供给.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农民收入状况的分析指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减负政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及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五方面论述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庄经济为解决当今“三农”问题以及低山丘陵山区开发特别是新农村建设问题创造了一条新途径。现代农庄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集规模化、集约化、民营化为特征的一种乡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现代农庄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适度集中;有利于农业科技的示范与推广;有利于加速乡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但是,目前我国现代农庄经济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同质化严重、经营管理水平落后、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认识存在误区、农庄地位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需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对现代农庄经济战略地位的认识,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推进生产经营组织的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乡村小城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建构农村土地信托制度 破解“三农”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信托是土地流转中的一项制度创新,其对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权益的维护、农村的稳定以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增加农业投入,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构建良好的农村土地信托法律制度,才能对破解“三农”难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庆城县近年实施的惠农补贴政策效果进行梳理,认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补贴项目繁多、补贴涉及面广、审核难度大、补贴程序繁琐、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落实惠农补贴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多取少予"、"多予少取"、"只予不取"理念下不断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然而,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缺乏长远规划、目标不清晰、投入力度不够、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绩效差等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财政支农政策应当有长远规划和明确的目标,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的数量,调整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加大绩效评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和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唐珂 《西部金融》2013,(10):59-6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农村金融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金融部门自身努力下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在促进“三农”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地征收制度改革大致可以归纳为公益性农地征收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两种模式。公益性农地征收制度改革模式是从发达国家移植过来的,改革面临着公共利益界定、合理补偿标准与公正征地程序确立等众多难题。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是农民自发进行的制度创新,还有许多理论与法律障碍有待克服。两种农地征收制度改革模式的融合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农村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决定了两种农地征收制度改革模式也只能走渐进式融合的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