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美国的住宅金融政策体系美国的住房金融体系是以私人和民间金融机构为主,以抵押贷款为主要形式,以发达的一级、二级抵押市场为特色。美国的住宅抵押市场是以住宅抵押为基础的、多种住宅售用交织成网络的、政府调节的、以私人金融机构为经营主体的住宅金融市场。美国政府在住宅抵押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住宅金融运行机制的主要环节都有政策参与。美国政府调节住宅  相似文献   

2.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业务的重要性逐渐为国内各大保险公司所认识,但其业务的发展过程却极为缓慢。本文从我国抵押贷款业务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着手,分析了我国在抵押贷款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认为要使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切实发挥作用,达到促进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良性发展,推动住房消费的目的,需要政府、保险公司以及银行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3.
对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贷消费中,通过保险的形式降低风险和寻求经济补偿是放贷部门的首要选择。本文将分析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中存在的几个主要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一、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所谓住房抵押保险是指住房抵押贷款的贷款人(即抵押权人)为了保障住房抵押贷款的安全,而要求借款人(即抵押人)将作为抵押的住房向保险人投保的房地产保险。其当事人分别为购房人、银行和保险公司。购房人与银行之间,一方面有贷款合同关系。作为借款人享有获得贷款的权利,并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义务;另一方面有抵押合同关系,银行作为抵押权人有权在借款人违…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房地产金融抵押市场体系堪称“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一个很好例子。美国政府一般很少直接干预经济的运行,而房地产金融抵押市场却是美国政府直接干预的极少几个领域之一。政府在保证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的层次上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一方面为居民住宅贷款提供保险或担保,为其贷款利息提供免税待遇及其他优惠,以此保证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得到住宅贷款,并能负担贷款的利息;另一方面则是发起甚至出资建立若干规模巨大的联邦全国性抵押贷款金融机构,为抵押贷款提供二级市场便利和政府的最后支持。抵押贷款一级市场购房者借入购房…  相似文献   

5.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住房抵押贷款其所需要的资金量大,偿还期长,常使金融机构承受多种风险的压力。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完善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制,是从根本上防范住房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从美国的抵押保险模式入手,并对中国的住房抵押保险机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开始后,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本文根据政府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扶持型和市场主导型三种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分析,比较不同模式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行特征,为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怎样激活住房消费,针对国情,本文提出两大举措,一是通过抵押贷款模式多样化、完善抵押贷款保险机制以及抵押贷款证券化,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增强居民的购房能力;二是建立和健全房屋租赁市场,进一步促进住房消费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外住房金融体制可分为四种典型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住宅抵押贷款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住房储蓄与抵押贷款相结合的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住宅建筑社模式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时,不都涉及到个人住房贷款问题,因此,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认识和分析,是摆在各国相关业务经营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保险是以房地产业中的各类财产、责任、信用和人身为保险标的各类保险业务的总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房地产保险市场日趋成熟,成为美国房地产金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国家的房地产保险相比,美国的房地产保险具有如下特性:第一,险种多而全,包括房屋保险、产权保险、抵押贷款保险、委托保险、从业人员人身保险、交易保险等十几个险种;第二,建立了十分完善的住宅抵押贷款保险体系;第三,私人保险公司成为住宅保险的主力军;第四,大部分房地产保险公司兼营委托保管业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一些金融机构相继推出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对于提高广大居民对住宅的支付能力、推动住宅的商品化进程,培育住宅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由于抵押贷款中诸多风险因素的存在,也严重地制约了其业务的进一步扩大。本文试从借款人、银行及抵押物三方面来简单分析住宅抵押贷款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并相应地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供参考。一、借款人信用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不能按期偿还住房抵押贷款本息的风险。它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自然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是指抵押贷款的借…  相似文献   

11.
购房应投保     
当人们用半生甚至是一生的积蓄,花巨款购买了一套住房且费尽心机进行装修后,这一巨额房产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怎样可以挽回损失?有资料表明:目前不知怎样投保住房险及对住房投保险种不熟的人占60%以上;自己主动投保的只占20%左右。这说明了解住房投保以及选择相关险种非常重要。 如果是贷款买房,可投保城镇居民贷款保险。该险种的保险责任是因火灾、爆炸、暴风、暴雨、洪水、龙卷风及空中坠落物造成投保房屋损坏。保期自贷款次日零时起到贷款还清之日止。按保险费率和保险金额,年保险费率为1‰。保险金额按购房合同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公司目前开办的住房保险还有住房抵押保证保险、购房贷款定期人寿保险等。由于住房保险开办时间不长,因此在一些城市抵押保证保险还处于暂停阶段,但作为投保人还可选择其他贷款住房保险。  相似文献   

12.
政策性住房抵押信贷机制:住房金融政策设计的核心郑成新,周为民一、住房抵押信贷机制的原理分析住房抵押(HousingMortgage)的法律含义,是指抵押人向抵押权人提供其所佣有的房地产或房地产权利,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作为按期履行债务(包括归还贷款)的...  相似文献   

13.
政策性和经营性居民购房抵押贷款的比较周振明一、我国现阶段居民购房抵押贷款的两种具体形式居民购房抵押贷款是购房居民作为借款人以自己所购建的住房作抵押而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居民购房抵押贷款按不同的划为标准,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从目前我国住宅金融业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陈怡 《住房保障》2007,(3):10-11
三、具体模式的操作设计 (一)选择适合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特殊目的机构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的SPV大都由政府运作或支持,这是因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的机构众多而且证券化的过程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必须借助政府的协调优势,促进市场的迅速完善;在发展的初期,证券化的难度很大,伴随着较高的风险,也需要政府信用支持。由此,我国实践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黎显扬 《上海房地》2010,(10):38-39
住房金融是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的住房金融发展借鉴了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模式;借鉴了德国的合同储蓄模式,成立了部分住宅储蓄银行;借鉴了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模式.通过立法推动个人购房抵押贷款业务。但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还不完善.例如,以住房公积金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尚处于起始阶段;现代住房金融融资体系没有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技术创新的产物,它源于美国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工具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正式的资产证券化发端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但随着我国汽车消费的逐渐升温,汽车信贷业务的增长,汽车消费贷款证券化很有可能成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下一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国内住房抵押贷款制度政策,对比国外的做法,提出解决目前国内住房抵押贷款困境的解决办法:住房金融体系一体化、成立政府抵押贷款担保机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贷款及偿还方式、完善住房抵押贷款中介服务机构、降低首期付款、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美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和利率不断调低的大背景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得到快速的发展.次级抵押贷款是一种高风险贷款,具有自我膨胀式扩张模式以及高违约率.在美国宏观经济状况出现逆转时,大量的借款者无力偿还贷款,从而导致了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发生.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住房抵押贷款为优质资产"的观念,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逐步并稳健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住房抵押贷款成为圆居民住宅梦的主要融资形式,本针对目前住房抵押贷款中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从而得出证券化是有效解决风险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起源于荷兰,旨在解决住房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大量的“房子富翁,现金穷人”,“以房养老”模式应运而生。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众多国家引入了住宅反向抵押贷款,以美国发展最为成熟、最具代表性,已覆盖该国4%的人群。中国开拓多元化养老资金来源,利用市场资源满足养老需求是必然趋势,“以房养老”的住房反向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