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电子商业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商家的欢迎,网购最近几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事实上,不管是淘宝网还是京东商城亦或是各大团购网站,网上购物实体店体验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虽然B2B的理念不算新颖,但是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商业理念。有数据显示,美国线上消费只占到了所有消费总额的8%,线下消费的比例达到92%。在中国,这一比例分别是3%和97%。通过打折、服务以及提供信息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全部推送到网络用户受众,并且把这些用户带到现实当中的商店中去,能够让消费者在线上支付需要购买的商品或者是服务,然后到线下来享受这种服务。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早餐市场虽然受制于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刚性成本,但是市场前景巨大,潜在消费者众多。由于早餐经营者的规模效益难以形成,衍生消费比例较低,因此,如何扩大规模效益,增加衍生消费对于提高早餐外卖经营者的盈利非常重要。所以,提高配送的衍生价值,提高重复消费的高效销售微平台等外卖服务手段对促进盈利规模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通过对1990—2011年陕西省城乡居民相关消费数据分析,发现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其他消费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将成为陕西城乡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陕西省应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科学树立消费观以此使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促进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4.
<正>我就提高对促进消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消费稳定增长讲三点意见。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做好促进消费工作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消费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18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  相似文献   

5.
体育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对于其身心健康及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湖南省十所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结果发现: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不高,消费观念中持有节俭观的居多,消费动机呈现多元性,体育消费结构中实物消费比例较大,而参与型消费与观赏型消费比例较少,影响其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也复杂多样。建议:学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消费观,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刘飞燕 《商业研究》1999,(12):94-95
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在促进需求增长过程中,除了需要相应的消费政策支持外,消费信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怎样开展个人消费信贷,逐步扩大消费信贷的服务领域,开发新的消费信贷品种,是我国信贷政策和消费政策调整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小康社会文化消费的价值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芳 《消费经济》2003,19(3):13-15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小康社会消费的特点是:实物消费比例下降,服务消费比例上升。越来越多的增长收入用来购买发展型和享受型服务、产品,特别是购买精神消费类的服务和产品。满足自身发展和娱乐享受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在个人和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将持续增长。〔1〕文化消费必然成为小康社会拉动我国内需增长的新的消费热点。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与文化相关的旅游、娱乐和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服务、通讯等项消费总计949元,约占可支配收入的19%。按照大约4亿城镇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8.
服务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一般比较明确,但这些驱动因素在不同时空对服务消费增长的效应不同,造成这种增长效应的差异源于不同时空条件对服务消费增长动力机制的影响。本文基于四川省的数据,挖掘制约我国服务消费动力机制充分发挥的问题,提出落实新型城镇化、促进收入有差别增长、培育服务消费热点与产业升级相衔接、理顺服务业发展秩序、提高服务消费质量、创新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来促进服务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9.
《商》2016,(15)
随着我国目前医药消费在人们生活消费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医院在收费服务管理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甚至造成后果较为严重的收费管理危机,给医院服务质量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就医院收费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危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作为消费的主要力量,农村青年的消费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消费结构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例减少,享受型消费项目增加;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消费习惯上,节约型消费在弱化、超前消费也能被农村青年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性服务作为服务业和加工业的粘合剂,以服务业为中心将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成为发达国家后期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因而,生产业服务贸易也就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与发展趋势。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及其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现代服务贸易份额偏低;贸易差额有扩大趋势。为此,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改善贸易结构,提高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正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现代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结构层次较低,发展不平衡,对外开放度较低,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大。应同时采用产业融合模式、产业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的多重发展模式,吸引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先民  杨洋 《北方经贸》2006,(2):111-112
大力发展服务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省份的服务业发展状况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借鉴发达省份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有助于促进黑龙江省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贸易模式近年在黑龙江省得到迅猛发展,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黑龙江省发展服务外包业存在着政策措施不完善,产业园区规模较小,人才短缺,自主创新仍需加强等问题,在对策上应因势利导,把握发展机遇,优化商业环境;巩固园区规模,强化龙头作用;健全人才结构。优化服务平台;增加资金投入,打造创新优势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开创黑龙江省服务外包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讨论了服务经济的新特点,接着分析了个性化服务: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最后研究了服务经济就业问题。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讨论了服务经济的新特点,接着分析了个性化服务: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最后研究了服务经济就业问题.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服务利润链的物流服务补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菲  马丽 《商业研究》2007,(9):190-193
在物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服务质量已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主要方面,持续的服务补救能使物流企业发现问题、改进缺点,进而使服务运作体系更加优化。从服务利润链的角度,将物流服务补救分为内部服务补救和外部服务补救,这样就形成了积极有效的物流服务补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为给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提供理论架构,在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和结构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基础:企业物流网络。并对企业物流网络的内涵、运作和结构进行剖析。提出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范式:服务主导逻辑。对服务主导逻辑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服务主导逻辑下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创造机理与传导规律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服务主导逻辑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未来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9.
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世界现代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对黑龙江省纳税服务工作在服务意识、管理机制、信息化程度、机构设置、中介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分析,提出树立服务理念、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组织机构、优化办税程序、强化考评体系等对策,旨在促进税务工作更全面、科学、有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20.
The service industries have experienced dramatic changes in service delivery format because of fast-paced innova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ybrid services involve service deliveries through conventional and technology-enabled environments, each of which is complementary and non-interchangeable. However, limited research has examined consumer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a series of relevant service episodes in different channels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ime. In other words, how customers perceive service quality at each service encounter and how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these perceptions influences customers’ overall service value assessment and satisfaction remain unclear. 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research gap by investigating the sequential influence of e-service quality on in-person service quality in a hybrid service format in which interpersonal and computer-mediated services coexist but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im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e-service quality directly and positively affects in-person service quality, which fully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e-service quality on perceived value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e sequence of service encounters matters because in-person service quality perception has a stronger effect than e-service quality on customer metrics. Cumulative quality perception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perceived value and overall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eoretical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in the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