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就业增长粘性:“无就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技术产业厂商及其雇员的经济行为变化和特点,并基于创业型雇员是进入市场唯一威胁的前提假设,可证明两个命题:(1)当新进入者进入成本较低时,在位者缺乏雇用雇员的积极性;(2)雇员由于被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套牢而缺乏进入动机,即自我创业的动机。由此还可产生以下逻辑推论:(1)政府实施的各种优惠政策无助于激励为高技术产业在位者扩大就业规模;(2)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所导致的高工资刚性降低了高技术产业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2.
产业选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域开发的实践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以非均衡手段来实现均衡发展的。在探索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区域的产业选择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产业选择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产业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竞争力衡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进程中,处于领先的区域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追赶区域为“环渤海湾”地区,后开发区域为“东北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在国内区域竞争的博弈中,哪一个区域能够获得领导者地位,最终将取决于区域内工业部门的竞争力,包括工业竞争力指数、专业化程度和区位商数。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了主流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及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简要评论。最后得出结论:中国要走非均衡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旅游业地域非均衡增长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唐留雄 《经济问题》2003,(11):69-71
以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作为中国国际旅游业区域分布的测度指标。1986~2000年间中国国际旅游业的旅游收入、接待人次、饭店数和饭店客房数的基尼系数在全国、沿海和内陆三个层面上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表明地域非均衡增长差别正在逐步缩小。旅游管理体制、市场开发程度、企业运作效率和目标市场等是这种态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税收非均衡理论的归纳和剖析,从经济学均衡的视角,考察税收纵向超常规增长和横向非平衡增长的质量和效果以及对财政运行体系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在分析税收非均衡增长财政风险的形成机理及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揭示了税收非均衡增长造成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状态及可能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和治理建议:即继续推行结构性减税,同时改革税制结构,推进税收改革向规范中央和地方税收关系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元三 《经济导刊》2009,(12):42-43
我国既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无疑是经济工作之大事。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就业增加,但一定的经济增长在不同经济体和不同历史时期所带来的就业效应会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这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及由此所决定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丽荣 《经济问题》2007,332(4):17-19
资本有机构成和地权流转等因素一旦发生变化,马克思农业地租模型的结论就需要重新审视.在坚持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非均衡分析工具,把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地权流转等变量内生化,试图建立起农业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的动态非均衡一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11.
夏锦文  章仁俊 《现代财经》2005,25(10):58-60
早在20世纪4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就提出了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之后又有很多的学者加入平衡和不平衡增长的讨论,然而有关平衡和不平衡增长的定量研究一直是理论的薄弱之处。本文以我国的产业发展为样本,在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度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确切的数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电信投资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电信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贡献值变化的趋势。利用我国2000—2005年31个省市的数据,建立和估计了两者之间的系统结构方程。结果发现我国电信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平均为2.376%,比其他社会基础投资高6.758%,但电信投资的边际贡献呈现下降趋势。分区域考察的结果表明,电信投资及其贡献存在着明显的区域非均衡,在西部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远远高于东部和中部;我国西部应加大对电信的投资,东部需要调整投资结构,而中部则应采取措施刺激电信消费。本文在同类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突破,和Roller与Waverman(2001)的研究结论相反,得出的实证结论与他们在网络效应和边际贡献方面的理论预测相反,对制定电信投资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刘伟  苏剑 《经济研究》2007,42(2):4-15
本文针对中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分析了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在讨论供给管理政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长期和短期经济波动调节中引入供给管理的客观性,同时针对中国实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管理政策相互结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The picture of U.S. labor market dynamics is opaque. This paper aims at its clarification by (i) listing data facts that can be agreed upon; these indicate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cyclicality and volatility of both accessions to and separations from employment and hence both are import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usiness cycle; (ii) presenting the business‐cycle facts of key series; (iii) pointing to specific gaps in the data picture, showing that the definite characterization of labor market dynamics depends upon the closing of these data gaps.  相似文献   

16.
余官胜 《经济评论》2012,(1):116-121,160
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存在是决定国际贸易能否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实证研究却忽视了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国外文献的度量方法构建劳动力市场刚性和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度量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当劳动力市场刚性存在差异时贸易增长对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低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能加速产业间劳动力转移;而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高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则会阻碍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由此得出结论,欲使中国的贸易增长起到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必须先在劳动力市场领域进行改革,消除劳动力市场刚性。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ructural change and labor market dynamics in West Germany, during a period when industrial employment declined by more than 30% and service sector employment more than doubled. Using transition data on individual workers, we document a marked increase in structural change and turbulence, in particular since 1990. Net employment changes resulted partly from an increase in gross flows, but also from an increase in the net transition 'yield' at any given gross worker turnover. In growing sectors, net structural change was driven by accessions from non-participation rather than unemployment; contracting sectors reduced their net employment primarily via lower accessions from non-participation. German reunification and Eastern enlargement appear to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is accelerated pace of structural change.  相似文献   

18.
Helmut Hofer  Peter Huber 《Empirica》2003,30(2):107-125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effect of trade and migration on wages and labour marketmobility. We estimate wage growth equations and a multinomial logit mobilityequation on an individual data set ranging from 1991 to 1994. We find substantialdifferences in the reactions of white and blue-collar workers wages and mobilityto trade and migration. In Austria exports have a positive and imports a negativeimpact on wage growth only for blue-collar workers. Migrants also reduce onlyblue-collar workers wage growth.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er imports and aninflow of migrants reduce sectoral mobility of all types workers. The risk of beingout of work by contrast is increased by migration and imports only for blue-collarworkers, but reduced by exports for all types of workers. In general our results suggestenlargement of the EU would have only small effects on the Austrian labour market.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创业观,解释了环境问题创业。奥地利学派的创业理论认为,市场非均衡提供了创业机会。环境退化作为一种市场非均衡,为创业者提供了潜在机会。但是对这种机会的利用存在一系列障碍,文章将针对其中的不对称信息、不完全信息与公共产品,介绍创业者如何克服这两种障碍,利用环境退化所产生的机会进行创业,缓解环境退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劳动力、产业在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地区间工资差异的事实,本文构建了一个市场潜力与工资的新经济地理学(NEG)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市场潜力对工资产生正面影响。市场潜力对工资产生正面影响来自两种渠道:一是市场潜力引发了经济集聚效应;二是市场潜力产生了逆经济集聚。相比之下,市场潜力引发了经济集聚效应更能提高和扩大地区工资水平与差异,因为经济集聚需要更低的贸易成本、较大的市场规模以及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